践行“深度学习”,活跃“学生思维”

2019-11-26 23:29吕小婷
读与写 2019年2期
关键词:点子竖式两位数

吕小婷

(福建省南安市金田小学 福建 南安 362300)

为什么学生列竖式已经掌握得熟练,在分析每一步的数学意义时却说得一头雾水。为什么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只会用一种方法。数学教学不能单看计算结果,而应注重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只会计算不知算理,学生的学习是“表面学习”。学生能详细、有序地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并能根据不同情境寻找不同的思路进行数学计算,学生的学习是主动的、有自主性的,这样的学习有深度、有实效的,它经得起不一样的数学情境的转变,它经得起不一样的数学条件的变换。让学生践行“深度学习”,学生学习的不再浮于表面,能真正去理解知识,学会灵活应用知识,让思维活跃起来。

1.注重深度学习,让学生的思路得到扩充

从学习过程来观察,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深刻理解学习内容的核心与联系的基础上,把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应用到生活中去。而不是把知识作为一种既知的事实来接受和记忆,思维活动是被动的,没有提出质疑的想法和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度学习就体现在能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灵活思考,找到多种解题方法。而不是直接教给学生几种解题方法。深度学习的延续作用是学生有可能去发现更多的解题方法,浅层学习就把学习停滞于课堂上的几种教法,几乎没有学习扩充的可能性。

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第2课《队列表演(一)》的教学为例。教学时,为避免学生只想列竖式,我选择“暂时忽略”策略。我干脆隐藏了“14×12”的算式,而是直接出示了12行14列的点子图,交给学生“数数”的任务:用自己的方法快速地数出一共有多少个点。同学们纷纷圈出了自己的“数数”方法,而不再是纠结有的同学会列竖式计算,而我却不会列竖式,圈一圈,算一算好麻烦。“圈一圈,算一算”真的只是麻烦吗?当然不是,圈一圈,算一算的目的实际上是把枯燥的算理融合到点子图,让学生充分动脑,主动去推理出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算理,不仅不会枯燥、抽象,而是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课本结合点子图出示的三种方法简单概括为:(1)14×12=14×6×2,(2)14×12=14×10+14×2,(3)14×12=10×10+10×4+10×2+2×4。专注探索,学生还想到了14×12=12×10+12×4,14×12=14×3×4,14×12=12×7×2。学生想出这么多种算出14×12的积的拆分方法。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课本的思路,不禁锢于编者的思路,只要在执教时注意到运用导学策略,让学生自由地放松地大胆地进行探究式学习,做到了“深度学习”,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惰性知识”,思路就能得到扩充。

2.推动深度学习,让学生的思路逐渐灵活

深度学习的推动,可以让学习成为一种主动的、探究式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的积极推动,不仅能让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迁移与应用,而且能实现知识的深层加工、深刻理解以及长久保持。”

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电影院》的教学为例。本课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这一课相比前一课已没有了点子图,前一课已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坚式计算方法。正因为前一课点子图的灵活拆分对竖式算理起到了具化的作用。学生除了研究如何列竖式计算,也很热衷去寻找与挖掘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在寻找与比较中,学生找到简便运算中乘法分配律的“原型”简单计算的方法,对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进行了提前的探索。如:练习题“有10箱苹果汁,12箱橘子汁,每箱24瓶,一共有多少瓶饮料?”马上就有同学发现用10×24+12×22来计算,不如(10+12)×22的计算来得快和省事。第一种方法写成分步计算要分三步,第二种只要两步。显然第二种的计算过程也比第一种简单,虽然不明显,但有很大一部分就选择第二种。他们的理由是把24瓶想象成24个点。10个24加12个24,等于算22行24列的点一共有多少个?到了《优化设计》的练习:“我平均每天要送42份报纸和28份杂志,五月份我一共送了多少份报纸和杂志?”当学生用42×31+28×31时,发现计算量比其它大,学生容易出错。而用“(42+28)×31”计算的同学几乎很少出现错误。这时有一个同学就说了:“算式有时拆开比较好算,有时合上整十比较好算。”这不就是简便运算的“萌芽”吗?学生不知不觉就应用到简便运算,算得灵活而快速。所以,把握拆数和合数的核心算理,让学生自由理解,自由运算,学生的思维不教而活。

3.践行深度学习,让学生的思路走向创新

深度学习的践行是让学生会自学、会思考、会倾听、会分享、会提问。实际前面提到了两点就包含了会自学、会思考、会倾听、会分享这四点。而会提问常常是践行“深度学习”容易忽略一点。当学生的自学、思考、倾听、分享是停留在教师或教材提出的问题时,学生的思维虽然灵活,会让我们有意外,但却远远达不到创新的地步。因为问题由我们而设,答案我们不能想得非常全面,却大部分能有所预料,就等着学生说出来教师写出来。在北师大版教材中通过在“整理与复习”模块中,有“整理反思”这一块。(梳理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在“我提出的问题”中,学生经常会问:“老师,我能提什么问题呢?”我都反问他们说:“你们想知道什么就提什么,你不知道答案却想要知道答案的问题才值得我们去研究啊。”我经常告诉学生:“不要问老师,不要问家长,问你自己想知道什么就提那个问题,你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才算是你提出的问题。”显然,还有一部分学生想要提之前学过的问题,我会告诉他们,如果是之前学过的解决问题你都不要再提,那不是你想要探究的问题,而是你要去算出来的问题。“你想知道”和“你要知道”是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本质区别,也是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的关键点。同学提出的问题有:(1)我想赶快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到底该怎么算呢?好像很难。(2)为什么要学习轴对称图形?(3)为什么加、减、乘都是从最低位开始算起,而除法却要从最高位开始算起?(4)生活中平移和旋转是相互结合的,为什么要分得那么清呢?(5)为什么要估算?直接计算不是更快吗?(6)为什么要用列表格的方法来计算乘法呢,好像很麻烦。(7)学习图形的运动有什么用处呢?平移和旋转好像是美术的知识。经过联想鼓励,学生的思路在灵活的基础上能有自主创新。这种自主创新,更多时候是对于学生个体知识经验的创新,对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可能早已不是创新,但对于学生从未接触过的领域却能够被提出的,就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习惯了,就等待“未来的数学家”哪天就能提出你也没想到、没接触过的数学思考呢?

总之,深度学习是一种教学理念,在践行这种理念时,教师要注意在理念的指引下,善于利用教材,善于启发学生,提出合理有效的导学方法,让学生去积极参与,去经历过程,去深度思考,去灵活应用,最后走向创新。

猜你喜欢
点子竖式两位数
错误的竖式
竖式趣题
巧算两位数加法
竖式填数
乡村点子锣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好点子不足以支撑好买卖
两位数
弄脏的竖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