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在幼儿美术课程中的应用

2019-11-26 23:29高逸倩
读与写 2019年2期
关键词:树叶绘画美术

高逸倩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花桥国际商务城聚福幼儿园 江苏 昆山 215300)

幼儿游戏的功能不仅仅在于让幼儿体味快乐,更重要的是游戏了幼儿的发展需求,并且可以起到教育的作用。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蕴含教育意义的游戏能够显著的提升课程教育的有效性。以幼儿美术课程的教学来说,美术课程时幼儿认识世界、学习审美、熏陶情操的重要途径,将美术教学与游戏结合起来,能够减少单纯课程讲授的枯燥感,吸引幼儿主动爱上美术学习。与系统的美术专业学习不同,幼儿的美术更接近于“涂鸦”[1],教师讲游戏与绘画结合起来,把美术学习的内容用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已经是当下众多幼儿教师最常使用的教育手段。当然,在施行美术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选择生活化

幼儿园中的幼童多数为7岁以下,这个年龄的幼儿在认知水平方面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安排的绘画教学内容应当尽量的生活化,尽可能的选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事物,在学习美术的初期以此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并配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游戏性的题材。举例来说,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大多数会喜欢小动物,如小兔子、小猫、小鸟等,教师根据不同的小动物来在绘画过程中加入情节,如“小猫和毛线团”、“小鸟的一家”等等,选择孩子们在生活中能够看到的一些动物,在孩子们开始画画之前,可以和幼儿一起欣赏小动物,在教师的示范之下学习用画笔描绘小动物,随后教师可以创设情境,组织小朋友们一起来玩和小动物有关的游戏。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手工材料,和幼儿一起制作小动物,例如用毛团做小猫、小兔子,还可以利用涂色版,教会幼儿认识颜色的基础上,让幼儿为图案画上颜色,为小动物填上花纹,在这个过程中同样要与游戏结合在一起,如分组填色比赛,或者安排幼儿扮演自己所画的小动物角色,孩子们一起模仿小动物进行对话等等。教师要学会善用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道具或者玩具,如书包、糖葫芦等等,从生活中寻找绘画游戏的灵感,同时也有助于让孩子们养成注意观察身边的生活环境的良好习惯。

2.教学过程游戏化

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更加能够自由的发挥想象力,教师亦应当经历引导幼儿开发自己的潜能,发展思创造维,对幼儿表达自己见解给予鼓励和提倡,因此,一个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十分重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出,要让幼儿成为更加自主、自动、自信的学习[2],在《指南》与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幼儿的美术课程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美术活动不仅是让幼儿进行绘画、涂鸦的模仿,还要注重儿童创新绘画思维的开发,因此更要将游戏与绘画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用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幼儿,将绘画技巧的教授过程变得游戏化,如利用歌谣,在幼儿学习画蜻蜓的时候,可以一边和孩子们一起唱着歌谣一边画画:“大蜻蜓,绿眼睛,两队翅膀亮晶晶”,诸如此类,幼儿能够很快掌握蜻蜓的形状。另外,还可以将绘画与观察结合起来,在绘画之前让幼儿对主题内容进行观察,如青蛙、小鱼、树叶等等。以树叶为例,树叶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事物,这样便于幼儿采集和观察,在美术课开始之前,先让幼儿收集树叶,每个孩子都要收集几张带到学校,并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大声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详细的游戏化美术教育可以参考如下:首先教师定好预期目标:第一,了解树叶的形状,第二,画出自己的树叶,让幼儿自己描绘对树叶的认识和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们自主发挥,可以印着画,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用树叶、树枝粘贴出小树、孔雀等形象,用多变的方式帮助幼儿加深对树叶的印象,初步接触临摹,既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也教会幼儿掌握了初步的绘画技巧。

3.作品评价游戏化

美术教育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要对幼儿的成果给出评价,此时要注意这种评价也要有游戏化内涵,不可过于直接,让评价更加有趣,以免让一些消极的评价影响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要用积极的态度给予幼儿肯定,并指导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课程的游戏化指的不仅仅是将各种各样的游戏与教育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注重游戏精神的传达,淡化幼儿学习的功利性,让幼儿在游戏精神的熏陶下更加无拘无束的成长,发挥自己的潜能。

4.结束语

可以看到,游戏的运用能让幼儿美术教育更加有效,让幼儿更好的发现美、感受美,在学习绘画的同时也培养了美术素养,游戏化美术教学对幼儿身心的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

猜你喜欢
树叶绘画美术
树叶的不同称呼
美术篇
一片树叶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