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

2019-11-26 13:27马晓霞
文学教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角色定位整本书

马晓霞

内容摘要:结合新版课程标准中关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相关规定及个人的教学实践,探讨整本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1.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阅读先行者、活动规划者、方法指导者、心得分享者和阅读受益者,2.学生的角色定位应该是自主阅读者、主动质疑者、互为释疑者和成果分享者。

关键词:整本书 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教学 角色定位 语文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规定“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并给出了“教学提示”,指出应“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应以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限制学生的阅读与思考。”那么,在整本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应该如何定位呢?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阅读先行者

整本书教学中,应坚守教师“阅读先行”原则[1]。没有教师的先行阅读,哪能给学生“指定阅读作品”?没有先行阅读,如何“提出专题学习目标,组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没有先行阅读,怎样“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故而,作为阅读先行者的教师,首先要读好多书,帮助学生从中选择好阅读的书,还要读好选择的书;其次还要根据所选书目,阅读、挑选相关辅读材料;最后还要将来自于自身的阅读困惑或感受有目的地编成问题清单,以便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能更加有效地参与讨论。

(二)活动规划者

整本书教学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但不等于随意阅读或放任阅读。“所谓培养就是教师制定方案,组织实施,提出要求,加以指导,使学生在一定独立程度上,经过充分活动,达到活动的目的。”[2]因此,在整本书教学中,要使学生“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需要教师根据学情,对整个阅读过程加以规划,包括进度规划、具体实施策略的安排等,并通过设置“阅读任务清单”作为驱动,让学生能围绕提出的专题学习目标开展有效阅读。

(三)方法指导者

整本书教学中,学生的有效阅读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这种指导应包括阅读之初的“读法指导”[3]和阅读过程中的释疑指导。

1.阅读之初,开设导读课进行读法指导。

如可通过印发资料或讲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莫提默·J.艾德勒“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4];可让学生掌握常见的阅读方法,如泛读、略读、跳读、精读、研读等;可教给学生常见的批注符号及批注法,如“感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质疑式批注”等;可引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常见的几种形式,如概念图、起泡图、树型图、括号图、流程图等。总之,要让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基本方法,具备自主阅读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5]。

2.阅读过程,及时解忧释疑。

在整本书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是以小組形式进行,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难免会因交流不畅而引发矛盾,或在研讨中存有疑惑难以解决,这些都需要教师及时发现,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使阅读活动能顺利开展,不走弯路,保证活动有序高效进行。

可以说,教师作为整本书教学中的方法指导者,其“指导价值就体现在学习的效率上和方向的正确性上。”[6]

(四)心得分享者

整本书教学中,教师不是权威的讲解者,而是积极参与的引导者,是阅读心得的分享者和阅读经验的交流者。当然,由于教师的阅读经验相对丰富,解读能力相对较强,所以,其拿出来分享和交流,应该是那些深入挖掘了的,或者是自身已经解决了的但却是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避情绪”[7]的“枯燥难懂”的本文内容[8]。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他们阅读上的长足提高。

(五)阅读受益者

整本书教学中,最终的获益者绝不只是学生。在阅读、分享与交流的碰撞中,学生的质疑或个性化解读同样对教师能起到开启的作用,让你有“天光云影共俳徊”之感。这对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9]。

二.学生的角色定位

(一)自主阅读者

整本书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避免过度干预,“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学生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详尽分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10],更不能以自己的问代替学生的问。因为这样做的话,实际上是教师在读,而非学生主动在读。真正的阅读,应该是那种“学习主体自己的独立钻研而主动理解(不排除教师或参考书的辅助作用)”[11]的阅读。把学生定位为自主阅读者,目的就是要避免“阅读的消失”[12],让学生读出整本书的思路,读出作者的生活感悟,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体验、困惑和见解,而不是一味地考虑别人的解读。

(二)主动质疑者

整本书教学中,学生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主动质疑者”,这可以说是对学生作为“自主阅读者”角色定位的更进一步要求。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而小进,大疑则大进。”读而无疑,只是机械地收受与了解,这种状况下的学生尤如容器,只起到收纳的作用。能主动质疑,说明学生是主动在读,带着审视和思考在读,是收纳之后结合自身阅读体验和积累之后的再判断和再输出,体现的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勇于怀疑、批判的精神,这时的学生不是书本、教师或所谓的“先哲”思想的附庸者,而是有属于自己思考和判断的阅读的真正主人。

如有学生在阅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后,针对苏东坡的谥号“文忠”提出疑问,认为苏轼在北宋文坛乃至中国古代文坛上久负盛名,“文”自不必多说,但“忠”又见于何处呢?

再如,有学生在读了《老人与海》及作者海明威的相关材料后,提出了这样的困惑:海明威笔下的桑提亚哥是一个面对困难挫折时具有不屈不挠奋斗精神的硬汉形象,但海明威自身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没有战胜病魔、战胜自己,选择了自杀。究竟应怎样评价海明威的行为?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角色定位整本书
让学生动起来、笑出来
《论语》整本书阅读
统编教材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策略——以四年级《夏洛的网》阅读指导为例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