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源剖析

2019-11-26 13:10邵丽猛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根源策略课堂教学

邵丽猛

【摘 要】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数学课堂上,要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师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

【关键词】课堂教学;根源;策略

“根源”即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事物的起源。“剖析”即辨析,分析。我认为,数学上的根源剖析就是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找准本次所要教学的知识,使学生认识所学内容的根基所在,并在不断的自我肯定与否定中,达到认识的另一高度。根源唤醒,是一种教育手段。这会给学生更多的信任和期待,激发其内在动力,使学生更有悟性。

一、根源教学现状

我校的现状:对我校22名数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能够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根源剖析的为0%,偶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根源剖析的为18.2%。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只会强调新知如何如何重要,新知如何解答,往往忽视“根源教学”的重要性,不会关注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更不会关注学生的想法。

二、原因剖析

(一)“完成任务”说

平时教学时,为了完成每节课既定的教学任务,为了将每节课的知识讲完,也为了让学生掌握和新知有关题目,教师会花大量时间训练学生解题,让大部分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就知道该怎样解答。这样的课堂缺乏师生间的有效交流,缺乏通过活动、实践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标准答案惹的祸

在长期追求学生答题正确率的情况下,抑制了学生对根源知识的思考能力。袁振国先生曾说过:“中国的教育,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的没了问题。”我从身边的教学中也能看到这句话的存在,一二年级学生往往问题最多,可到了五六年级,上课举手的寥寥无几,学生只会默默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偶尔的交流,也是在争论老师对某一题讲解的方法是不是这样,生怕被老师看到这题没做对而受到批评。

三、根源剖析的效应

(一)正效应

1.根源剖析——动力源泉

根源剖析能激起学生追根究源的兴趣,使学生探知、发现一个新天地。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一方面能学到知识,另一方面也能逐渐解答心中关于这方面知识的疑问,会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及强烈的求知欲。

2.根源剖析——主体价值

教学中,学生的内因对学习成效起决定性作用,在教学中进行根源剖析可以很好地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能使学生不觉得知识陌生,学生可以抓得着,可以有话说。同样可以让一部分中下等学生觉得知识不再是高不可攀,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能成就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的一点成功。

3.根源剖析——自我提升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寻根探源,学生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才能进行有效的数学思考,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好处。只有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学生重走知识产生的路,在知识的探究道路上继续前行。

(二)“负”效应

当然,这样的教学也会给传统教学带来冲击,一方面教师不知道如何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学生也可能在没有正确的引导下到处乱撞,可能会压缩题型训练的量与时间,使训练强度达不到理想效果。

四、质疑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处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他们才会思维活跃。他们也才能敢想、敢说、敢于创造。”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认证经验对新知识的有意义学习起固着作用。任何知识的学习,只有让学生能感受到它的存在,能进行一定的判断、操作,学生才会有兴趣进行研究,思考,也才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师从学生原有的基礎和认知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交流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正确引导

案例:认识三角形

片段一:如图,在教学“认识三角形”一课前,我利用学习单让学生独立判断所给的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

通过课前对学生预习情况的统计发现,全班46个学生,有43个学生能独立判断出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2个学生写得不全面,1个学生无法准确判断。

教师要做的不是找做对的学生说说就下结论,而是要多让一些学生说说自己真实的想法,尤其是不对的学生和不全面的学生,从而让学生不仅能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还能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片段二:认识三角形的高

1.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是怎样量身高的,并通过现场演示,让学生明确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线段与地面的垂直关系。

2.在找三角形高时,先给学生一个锐角三角形,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的高并通过旋转,说说每条边作为底时的高在哪里,怎样画。完成这一图形后,再给学生一个钝角三角形,通过旋转不同边作为底时的高在哪里,也让学生了解并理解三角形的高有时在三角形的外面。

通过这样的教学,一方面能沟通学生已有的认知,使学生找到高的根源,从生活经验中得到找高的方法,并在交流中进一步丰富对高的认识——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不同的三角形的高的画法相同,不同类的三角形的高的位置有所不同。这样的教学更加生动,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当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课后只要稍加练习巩固即可,不需要像传统课堂那样,一步步教学生怎样做,学生掌握得还不理想。

五、小结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根源剖析教学,不是高大上的名词解释,而是更接地气、更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沟通学生已有认知与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在课堂中通过不断的交流,反思,一方面丰富、纠正已有认知上的不足与错误,另一方面也能沟通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问题意识有很大帮助。

猜你喜欢
根源策略课堂教学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一道电偏转创新题的命题根源剖析
帮孩子找出问题的根源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凑合是离婚的根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Passage Four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