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019-11-27 10:55⦿徐
小学生 2019年3期
关键词:语文课感情课文

⦿徐 颖

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具体分为几个部分:诵读、理解、感悟。这三种教学方式都很重要,但是诵读却是其中的最基础的方式,想要学习知识的时候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读”,并要求学生能够投入感情的去读,读过之后才能去正确的思考,去理解,去背诵。所以,教师如何做才能教诵读更好的运用到教学是当下教育界十分关注的话题。本文就此提出一下看法:

一、扩大朗读训练面

教师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的时候需要注意学生情感方面的投入,这样做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针对年龄小的学生教师要注意训练的时间不能太长,长时间且单调的氛围只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定教学情景模式,并且创造相应气氛让同学喜欢去读,愿意主动去朗读。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的不同,所以教师要对朗读锻炼分好不同类型。教师应对学生“因材施教”,对于学生学习情况及结果也应该做到“因人而评”,帮助学生在朗读锻炼中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和成就感。教师可以定期举行一次比赛,让学生选取最近喜欢的文章朗读给同学们听,如果有害羞或者紧张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与鼓励,让每一个“丑小鸭”都有成为“白天鹅”的机会。

例如,教师为学生授课《桂林山水》一文的时候,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找到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音乐,在播放音乐后,教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在桂林的游客络绎不绝,有没有哪位同学想要做一名小导游,帮助游客进行解说?”同学们十分热情,每个人都举手想要尝试,教师顺势说:“做导游的前提需要把课文熟读,并且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让听的人感受得到桂林的山美水美。”尝试的同学一个个都朗读的眉飞色舞,十分投入,其他同学听过都赞扬朗读的同学。通过朗读使每位学生都有了想要阅读更多文章的想法,从根本改变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看法。

二、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

现存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语文课,教师占用了四十分钟,学生真正能够朗读的时间不足五分钟,对于新课标明确指出的朗读锻炼一般教师只能走个“形式”,学生锻炼了也没有什么成果;教师时常给学生布置任务去预习课文,并对文章中出现的生字进行查阅,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学生寥寥无几,基本朗读锻炼成为一个过渡。教师应该根绝不同年纪的学生,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及特点给与学生足够的空间、时间去朗读,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积累好词好句或者作文题材,在朗读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咬字要清楚,教师要监督所有的同学,不能存在有学生只张嘴不出声音的状况。教师应该在一周中的语文课抽出一节专门对学生进行朗读锻炼,让学生在时常的锻炼中朗读出感情,并能够做到在朗读之后有所感悟,学生在朗读之后教师给与其他同学评价的机会,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评价,鼓励调整学生朗读状态及出现的问题。

例如,教师选取每周五的最后一节语文课为文章分享课,学生将自己在书上或者网络看见的好文章在课堂上朗读,其他同学听过后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并且在同学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自身也同样需要注意,由此形成良性循环。教师通过学生的朗读也可以知道学生的认知水平,写作能力等等。

三、给与学生正确的诵读指导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朗读水平高的同学写的作文也同样优秀,如果是能够流畅朗读的学生一般在作文当中也不会出现什么语病,反之在朗读的时候会出现漏掉哪个字,或在朗读过程中自己加字的学生语病很定不少,所以说朗读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由于年龄小的学生自己不能够很好的控制自身,在课堂上喜欢动手动脚,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模仿其他人,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年龄段的特点进行带领式阅读,教师在朗读的时候就要有足够的感情,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声调去阅读,就会渐入佳境。对于朗读的好的学生教师不要吝啬表扬,给与适当的赞扬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情绪。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给与正确的引导是极为重要的,在朗读课文之前应该让学生明白课文的背景,对文章有基本了解之后再行朗读,教师要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例如,在教学文章《一去二三里》时,因为教材要求背诵,所以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过后要求课文能够郎朗上口之后再背诵。教师在帮助学生把不熟悉的字辨识之后带领学生朗读,朗读的过程中语速正确、感情投入,经过教师的锻炼学生普遍能够做到熟读课文,并且文章有所感悟。

四、结语

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方式有很多,但是只要语文教师能够不忘初衷,在教学中认识到科学教学的必要性,并不断的提高自身素养,认真对待每一次教授学生的课堂,就必定会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语文水平。

猜你喜欢
语文课感情课文
共产党人的感情
背课文的小偷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