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利避害,审视“孤独”的积极意义

2019-11-27 23:00曹金花江苏南通市东方中学
教书育人 2019年25期
关键词:孤独外界健康成长

曹金花 (江苏南通市东方中学)

突然袭来的学习压力改变了初中学生天真烂漫的状态,他们要经历从开朗乐观向焦虑转化的过程,并将全部的重心放在学习上。由于初中阶段正值学生的青春叛逆期,这使其更加封闭自己,使自己被一种孤独感包围。个别学生难以承受,更无法排解,日复一日,会影响其交际能力,以及良好性格的形成,学习成绩也会受到影响。这也不利于学生对德育的学习,以及道德情操的树立。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开设一堂以“排解孤独感”为课题的初中德育课,使学生了解孤独的积极能量,并可以很好地调节这种感觉,平衡孤独感和与外界接触的频率。

一、使学生了解孤独的意义,开发其应用孤独的智慧

对于初中生来说,无论做何种活动,孤独感甩也甩不掉地跟在身边,像一个影子。他们有的无法超越孤独,或者对一切都失去热情,不能与人和谐交往,不能与自己的内心和睦相处。所以,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应开设一堂以排解孤独为课题的德育教学课,使学生理解孤独的积极意义,并开发其应用孤独的智慧。

例如,在进行“培养健康的心理”这一主题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重点解释孤独感与个人成长的关系,破除学生对这一心理感觉的片面认识,进而使学生能够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不断地调节自己,主动适应周遭,自觉维护心理健康。如教师可以举一些关于孤独对一个人发挥积极作用的名言。如蒋勋在《孤独六讲》中提到的:“孤独是饱满的”,一个人处在孤独中,他就获得了独处的宝藏,而在独处中,人们又有很大的可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刘同在《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中谈道:“经过的那些孤独,我们称之为成长”,成长是要伴随着孤独进行的,因为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及反思。经过这些名言的提炼之后,学生能够对孤独感有一个积极的感受,为应用孤独的积极意义做铺垫。

二、帮助学生调节孤独感,建立其独处的能力

孤独感是一把双刃剑,一面刃是它的消极意义,另一面刃是它的积极意义,拿捏不得当,它的积极意义就会被遮蔽。所以为了使处在孤独中的学生得到身心的健康成长,教师要帮助学生适当地调节孤独感,使其获取独处能力。教师可以开设主题班会,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短片或图片,举一些反例,让学生理解孤独感调节方式不理想的危害,以及合理科学调节孤独感的重要性。

例如,教师可以筹办关于“我们的孤独感”的主题班会,并为学生播放青少年调节不好孤独感的危害。如一些学生为了摆脱孤独,用各种活动来娱乐自己,包括沉迷于网络游戏,这种调节的方式不仅危害学生的健康,还会大量浪费父母的血汗钱,使自己的学业毁于一旦。还有一些学生为了排解孤独感,沉溺于网上聊天,并饱尝网络诈骗的危害。这都是孤独感调节不科学引来的忧患。排除这些不健康的方式,教师可以引发学生自由言说,分享自己认为科学合理的调节方式。如有学生举出“阅读”,实现读者与作者的对话等调节方式。

三、平衡孤独感与外界联系的频率,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海明威说:“谁都不是一座孤岛,在大海中独居,每个人都像一块泥土,连接成整块陆地”,当然,这只是美好的愿望,是一个人的追求目标。另有理查德·耶茨说:“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能够逃脱”,这又是不会永远发生的事情。可以说,每个人都摇摆在孤独和与世界不断联系之间,要把握不从一方永远地陷落下去,就要平衡这两种状态,在二者的空间变换之间,如身处安全的陆地。对于初中生而言,这种状态是不易把持的,所以需要教师持久地帮助,在德育课堂上尽可能运用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平衡孤独感和与外界联系的频率。

还以“培养学生心理健康”主题内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更好地利用孤独感创造自我的发展空间,确立适宜的人生目标,并独立自主地为之努力。还可以开展集体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使其更好地与外界联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这两种处于平衡状态,学生才能健康地成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许多心理学家、哲学家都为孤独做了“注解”,向深处孤独中的人们解释它的作用及可超越性。可以说,孤独可以给一个人提供不竭的力量,使一个人自由地成为自己。所以为了启发学生伴随这种孤独感健康成长,教师需要定期开设关于孤独感主题的德育课。

猜你喜欢
孤独外界健康成长
外界诱惑大 让你转钱必有诈
好习惯伴你健康成长
侨胞侨眷老当益壮 坚持18年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