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2019-11-27 23:33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第一中学黄文玉
中学政史地 2019年30期
关键词:高中生价值观学科

●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第一中学 黄文玉

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所具备的专业素质、积累的专业经验、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养成的专业技能的总和。近些年,学科素养培养被各科教师所重视。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有利于学生更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下,笔者主要以历史学科为例展开分析。

一、在历史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针对高中生的历史教学中,历史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也成为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过程的灵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孕育了五彩斑斓的历史文化。在历朝历代的发展过程中蕴含着瑰丽丰富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对培养高中生的爱国情操、历史自豪感,以及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近现代史作为异端屈辱历史又会鞭笞着处在优越生活中的高中生,鼓励其自强不息、不惜余力努力奋进,培养其居安思危的意识。

二、通过历史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针对学生的历史教育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因此,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教学绝不是也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非常有必要将历史教育的目标放长远些。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历史现代史部分中有关中国制度的问题时,要让高中生进一步了解我们当前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在历史教育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民主、什么是法治。

三、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教学需要因材施教

针对高中生的历史教育教学需要重新构建一种新模式,在这种新模式中实施和探索更为有效、更加积极的方法、措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同学们进行德育的学习和探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从而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的诉求。因材施教法作为一种措施,一般来说基于个体系统,它强调在开展关于高中生的历史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依据同学之间的差异实行针对性的历史教育教学。首先,老师需要对学生的整体学习层次和水平进行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实现思维方法和个人观念的创新,注重引导学生基于不同的需要和差异化需求实施关于历史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渗透。采用因材施教法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差异化学习成绩进行相应的差异化的历史价值观教育教学活动。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接受现有的历史事实以及历史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进而提升德育效果。

四、在日常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究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我根据每节课的不同内容,在辩证地认识问题、历史观点存在分歧、东西方看问题的不同角度、探寻历史现象的真相、历史事件出现的原因、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方面设置问题。根据近几年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新角度、新情景、新观点、新看法、新材料,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在辩证地看待问题上,曾经设置问题: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败了?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一般先收集材料,然后,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我根据收集到的材料设计活动探究的主题和每一步的问题。在课堂上,展示搜集到的材料和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研究成果,由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的小组成员提出自己的看法、问题,发言小组代表和成员解答。最后,全班形成共同认识,把共同认识以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形成展示出来。通过探究性学习,既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对教材进行理解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一个巨大提升。一举三得,一石三鸟。

猜你喜欢
高中生价值观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我的价值观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价值观(二)
“超学科”来啦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