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式教学,高中历史教学的新思路

2019-11-27 23:33山西省朔州市市第一中学王小东
中学政史地 2019年30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精神历史

●山西省朔州市市第一中学 王小东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发散式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求异精神和探索精神。对于课业负担重、精神压力大的高中生来说,发散式教学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提升学习效率。因此,笔者在本文对发散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

一、发散式教学对于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历史不仅是时代的映射和总结,它还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传承,是连续的、不断延伸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和求异精神的培养,还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严重影响了高中历史的教学效率。发散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以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探索历史、感悟历史的平台,对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具有一定好处,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发散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培养学生的求异精神。

历史不是沉甸甸的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而是活生生的有着持久影响力的存在。教师在介绍具体的历史事件时,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并就同一时期的事件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找到其中的联系,这才是学习历史的正确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例如,在讲解中国近代史时,重点是围绕鸦片战争展开,但是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社会性质以及社会矛盾,然后,再围绕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以及慈禧太后等人物展开,让学生敢于讨论历史,而不是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主张,有自己的是非观和历史观。对于同一位历史人物,教师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2.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

一个合格的历史教师必须学会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和理解历史。例如,在介绍抗日战争时,教师必须神形兼备,努力为学生呈现真实的可歌可泣的不朽画面,将中华儿女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精神完全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加发奋图强。同时,教师也要慷慨陈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对抗日战争有更全面的认识,尤其是国共配合形成统一战线的来龙去脉以及取得的成果,一定要全面细致地剖析,不能以偏概全或者以点概面。通过具体的情境,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其明确责任,树立使命感,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

3.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习历史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年代久远,难免会出现有悖史事的记载,加上各家各言,常常对于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说明,这既是历史的幸事,也是历史的不幸。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拘泥于书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想象,去探索。例如,在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时,要让学生知道春秋正是礼崩乐坏的开始,接下来纷争不断,可以让学生想象和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士大夫阶级的集体隐身;是什么原因掀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那个年代英雄并起,豪杰林立,对于接下来的中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试想,如果没有管仲,没有战国四君子,没有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那么,中国会是什么样子?教师要在课堂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讨论。

4.完善相关的知识体系。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知识体系的构建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具有一定影响。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不仅是学习历史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利因素。例如,在讲《启蒙运动》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中国的“百家争鸣”联系起来,并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优缺点和异同点,总结人类文明的进程。在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可以将其与一战进行比较,从主战场的变化、讨伐的对象、受害的国家等方面进行分析。不仅如此,还可以将高中历史知识进行总结,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清政府闭关锁国到如今的世界发展近况,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整理一套完整的世界近代史知识体系,然后进行民主评选,为高中历史学习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总而言之,发散式教学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具有深远影响。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求异精神和探索精神,还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根据历史教学内容,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能够更好地建立知识框架,感悟历史,缅怀历史。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精神历史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谈高中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
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历史教学探析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拿出精神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