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压力波治疗仪与医用弹力袜在预防亚低温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中的作用

2019-11-27 08:55邵丽华通信作者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0期
关键词:弹力袜医用颅脑

邵丽华(通信作者)

415000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湖南 常德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引起颅骨骨折、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中枢神经系统严重损伤。该病致残率、致死率极高,因此,开展合理有效脑保护治疗可有效提高上述患者生存率,进一步改善预后[1]。亚低温疗法成为颅脑损伤患者常用方法,对颅脑损伤患者起着不同程度保护作用,现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上述患者长期处于昏迷状态,极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引起肺栓塞、呼吸、心跳骤停,威胁患者生命,如何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成为临床研究重点。研究表明[2],对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开展合理措施干预,可进一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一步改善预后,而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医用弹力绷带作为一类物理治疗方法,在不引起患者损伤前提下,可提高下肢血液循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以降低血栓发生率,改善预后。文章就亚低温患者开展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医用弹力袜就预防亚低温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作用进行以下阐述,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亚低温患者80 例。⑴纳入标准:①所有纳入对象经过临床专业医师确诊。②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参与本次研究。③本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④无影响本次研究开展的其他疾病。⑵排除标准:①临床一般资料不全者。②不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5 例,女15例;年龄42~74 岁,平均(56.2±3.4)岁。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4~76岁,平均(57.4±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对照组仅用医用弹性长袜治疗,测量患者肢体位置,从踝关节的最窄位置到踝骨处上25 mm 处,并进行记录。测量腓骨最粗位置周径、膝盖以及脚跟、大腿最粗处周径、脚跟及臀部距离,根据测量结果合理选择弹力袜的尺寸和压力。详细告知患者弹性袜的应用基本原则,正确使用并关注弹力袜应用过程中的相关适应证和禁忌证。叮嘱患者在早晨开始穿上弹力袜,并在睡觉前取下弹力袜。患者及家属可以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进行弹力袜穿脱操作,后续医护人员可开展相关指导工作,家属可协助患者开展弹力袜穿脱。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气压加压治疗,专业医务人员负责气波加压治疗装置的使用和操作。在治疗之前,可详细告知患者家属上述治疗的目的、具体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期间的感受和注意事项的细节,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过程中,叮嘱患者取平卧位,并依据病情状况合理选定治疗模式,依据由低至高顺序设定压力,最大压力≤25 kPa,患者以无痛感、可耐受性最为适宜。可以将压力调节至13.3 kPa,并且在2 min 后,确定患者对套筒压力适应后,调整压力至20 kPa,患者基于肢体舒适度并调整压力,30 min/次,2次/d。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包括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血流量。对两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包括下肢肿胀、深静脉血栓。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血流峰速度、血流平均速度、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率为2.50% ,低于对照组的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近些年来我国重型颅脑损伤患病人群逐年上升,特点为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以及病死率高,因此,对上述患者来说,合理开展有效治疗措施干预对预后显得尤为重要[3]。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更新,颅脑损伤治疗方式得到很大进步,神经重症患者治疗手段多样化、精准化,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后续生存提供了很大可能性。亚低温作为脑部损伤保护治疗有效手段之一,该种治疗方式作为一种古老治疗方式,被广泛用于各类疾病治疗,从20世纪90年代起,低温治疗颅脑损伤被广泛关注[4]。但往往上述患者因损伤因素造成患者长期卧床,极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发人群,对颅脑损伤患者来说,因颅脑损伤引起身体凝血因子上升,同时因长期卧床、未进食等多种因素造成血液呈现高凝状态,极易引起腹内压升高,腔静脉受压造成下肢静脉扩张,血流缓慢,增加下肢静脉血栓风险。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比较(±s)

组别 血流峰速度(cm/s) 血流平均速度(cm/s) 血流量(cm/s)观察组 42.34±3.45 25.45±2.65 2.15±0.45对照组 31.25±2.65 16.12±1.65 1.32±0.35 t 16.123 18.903 9.208 P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有研究证实,传统治疗方式的开展,不能有效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此时患者血流缓慢,从而引起血液黏稠度上升。刘丹、陈嘉、刘立群等研究指出[5],通过对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危险因素开展多元回顾分析得出,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为长期卧床,占神经系统损伤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30%~50%。弹力袜作为一类物理预防治疗措施,通过机器泵治疗原理,可以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进一步降低血流滞缓现象发生,可达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目的。研究表明[6],对深静脉血栓预防干预期间采取医用弹力袜,利用弹力作用对小腿肌肉位置开展刺激,可加速静脉回流,且实际操作简单、价廉。气压装置使用利用远心端将气体排放到近端,使得沉积的淋巴结被推回到血液循环中。它可以加速四肢的血流速度,进一步消除水肿,促进静脉内瘀血排空和四肢血液循环,防止血液凝固因子的积聚和内膜的黏附,进一步防止血栓形成,增加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加速新陈代谢的形成,并提高身体基础体温。

本研究结果得出,通过对亚低温治疗患者开展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治疗与医用弹力袜治疗,患者血流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变化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证实,将上述两种预防措施应用于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患者中,可进一步改善血流动力学情况,将静脉管腔内瘀血机械排出,有效改善淋巴液及血液回流,进一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据文献报道结果提示[7],静脉血流挤压时可达到无挤压时175%~366%,限制降低血液淤积,减少血栓形成。王艳、张颖研究指出[8],通过对妇科肿瘤盆腔术后患者应用医用弹力袜治疗,相比较未接受弹力袜治疗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一步降低,且患者预后良好。本研究表明,通过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医用弹力袜治疗,经过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上述方式应用亚低温治疗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临床效果显著,可进一步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有效减轻患者经济压力、精神痛苦。且压力波治疗及应用过程中,无噪音,整体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易于临床患者及家属接受,同时可节省医疗人员时间和精力,值得临床应用。

综上所述,亚低温患者开展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联合医用弹力袜能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一步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弹力袜医用颅脑
75%医用酒精
静脉曲张患者怎样选择弹力袜?
妇科手术后如何选抗血栓弹力袜
下肢静脉曲张的必备神器
——弹力袜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