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探究

2019-11-27 08:55江思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0期
关键词:血液科风险管理护理人员

江思

410000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长沙

血液疾病是出现在血液系统的疾病,其诊断与治疗均存在特殊性,出现风险事件的可能性比较大。医疗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使血液科患者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它需要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护理服务,推动护理工作顺利开展,降低护理风险,促进患者全面康复[1-2]。为此,收治血液疾病患者进行风险管理,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血液疾病患者84 例,按照护理手段分为两组,各42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9例;年龄20~70 岁,平均(47.2±1.5)岁,疾病类型:白血病10 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2 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例,多发性骨髓瘤12 例。观察组男21例,女21 例;年龄22~69 岁,平均(46.9±1.8)岁;疾病类型:白血病1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3 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 例,多发性骨髓瘤1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式:⑴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根据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护理,对病情变化进行严格观察,及时处理解决异常情况。⑵观察组患者接受风险管理:①组建风险管理小组:组建包括护士长、护理人员在内的风险管理小组,对入组者进行风险管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风险管理知识掌握量,确保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同时应加强护理安全的分析,以便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隐患,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防范与处理解决措施,促进护理工作顺利开展。②落实风险管理措施: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风险管理程序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明确可能导致的风险事件和由此导致的负面影响,按照科室实际情况对岗位进行适当调换,进行防范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减少护理风险;同时需告知全科室已经发生的护理风险和相应的处理解决措施,及时评价风险管理效果,为后期风险管理提供借鉴,提高护理安全。③注重安全教育:护理人员应充分意识到沟通交流的重要性,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进行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护理要点和防范措施等相关知识的讲解,帮助患者全面了解自身疾病,促进患者配合度和依从性的提升;鼓励患者主动提问,对疑问和困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提高患者安全意识。

表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s,分)

组别 n 基础护理 专科护理 护理安全 护理质量对照组 42 21.8±1.6 32.0±1.8 22.4±1.2 78.5±2.3观察组 42 26.4±1.2 37.2±0.6 27.0±1.0 92.0±1.4 t 14.906 17.761 19.085 32.493 P 0.000 0.000 0.000 0.000

观察指标:①两组护理质量比较:参照本院血液科自行设计护理质量考核评价量表进行两组护理质量的判定,问卷满分为100分,由基础护理(30分)、专科护理(40 分)和护理安全(30 分)3 个维度组成,分数越高,证明护理质量越好。②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结果:进行两组意外伤害、静脉穿刺失败、给药错误发生率的对比。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护理质量比较情况: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得分为(92.0±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出现意外伤害4例(9.5%),静脉穿刺失败3例(7.1%),出现给药措施2例(4.8%),共9 例患者出现风险事件(21.4%),观察组出现意外伤害和静脉穿刺失败的概率为2.4%(1/42),无给药错误发生(0/42),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8%(2/4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5,P<0.05)。

讨 论

血液科是对血液疾病进行检查、诊断、护理与治疗的科室,是医院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科室收治的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长,疾病错综复杂,发展快,治疗难度大,难以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如此,患者难以全心全意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既导致了负面情绪的产生,也使得风险事件层出不穷地产生,降低护理安全,甚至因为处理不当导致原有疾病加重,严重时可对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这需要临床工作者注重血液科护理风险管理,促进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护理风险指的是医疗服务中出现的危险和可能导致的风险,具有明显的突发性和难以预测性[3]。风险管理指的是识别、评价与处理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或是已经出现的护理风险,它由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效果评价4 个阶段组成,将护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提高护理工作安全性和可行性的提升[4]。学者伊瑛莹认为风险管理可减少血液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5]。

文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充分体现了风险管理在血液科护理中的价值。

总的来讲,在血液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使护理工作质量得到明显提升,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推广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血液科风险管理护理人员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我院血液科近几年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分析①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科基数药管理中的运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