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护理方法的创新研究

2019-11-27 08:55叶萍张爱娟通信作者谭思源汤琪春孙雯敏徐枫兰陈卫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0期
关键词:机械性置管静脉炎

叶萍 张爱娟(通信作者) 谭思源 汤琪春 孙雯敏 徐枫兰 陈卫华

224000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五病区1,江苏盐城

224000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五病区护理部2,江苏盐城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2月选取行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39 例,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 例。观察组男14 例,女25例;年龄31~79 岁,平均(54.49±10.03)岁;乳腺恶性肿瘤13例,肺恶性肿瘤12例,肠道恶性肿瘤8例,卵巢恶性肿瘤2例,宫颈恶性肿瘤1 例,胃恶性肿瘤1例,脑恶性肿瘤1 例,下咽恶性肿瘤1例。对照组男17例,女22例;年龄31~80 岁,平均(54.82±11.37)岁;肺恶性肿瘤13 例,乳腺恶性肿瘤8 例,胃恶性肿瘤7例,肠道恶性肿瘤6例,宫颈恶性肿瘤3 例,B 细胞恶性淋巴瘤1 例,气管恶性肿瘤1 例。排除上腔静脉综合征、严重凝血功能异常、血栓栓塞史、置管部位或全身皮肤感染、精神异常等。

方法:两组患者均在B 超引导下一次性成功置入PICC导管。⑴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①PICC 置管时采用传统扩皮刀纵切扩皮法;②置管后24 h 在置管部位上方采用湿毛巾热敷,30 min/次,2 次/d,持续5~7 d;③留置过程中采用透明敷料固定,日常未采用其他保护措施。⑵观察组采用创新护理方法:①PICC置管时采用PICC置管专用扩皮针扩皮;②置管后24 h,在置管部位上方采用红豆热敷袋热敷,30 min/次,2 次/d,持续5~7 d;③留置过程中采用透明敷料固定,日常采用PICC置管患者专用保护袖套保护。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的静脉炎程度判断标准[1]。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24 h后穿刺点渗血发生率。③比较两组患者导管脱出发生率。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PS 19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随着PICC 置管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给患者提供了一条便捷安全的治疗通路。但长期留置PICC仍然不可避免地会有诸多并发症发生的可能,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痛苦[2]。

PICC 置管时由于细针穿刺破环血管的完整性,特别是穿刺时扩皮及推送血管鞘等原因,可造成PICC置管穿刺点血液沿导管渗出。采用PICC置管专用扩皮针扩皮符合操作者持针习惯,易于掌控力度,防止扩皮过大过深,减少了局部穿刺点渗血。

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导管刺激血管内膜出现的无菌性炎症,多发生在PICC置管后的48~72 h,1 周内最为常见。《神农本草经》:红豆外敷消热毒痈肿,治水肿及肌胀满。采用红豆热敷袋热敷,可改善穿刺部位新陈代谢,从而促进身体的恢复。

PICC 并不像中心静脉导管那样采用缝线固定于皮肤,而是通过粘贴透明敷料固定。当高温湿热天气、局部过敏、渗血渗液等情况时,透明敷料可能会固定不牢固,还有日常生活中的拉拽,均可能造成PICC导管脱出。PICC置管患者专用保护袖套穿戴方便,对PICC导管正好起到保护作用。

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局部渗血、导管脱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PICC置管治疗患者实施创新护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并在临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机械性置管静脉炎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心理护理对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
硬膜外麻醉置管前注药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
丙泊酚对机械性刺激作用脑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