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有效性分析

2019-11-27 08:55朱丽娟朱敏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0期
关键词:阑尾炎发生率效果

朱丽娟 朱敏

563000贵州航天医院1,贵州遵义

563000遵义播州区中医院2,贵州遵义

阑尾炎在发作的过程中通过手术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需要给以相应的护理方式,提高预后效果[1]。

资料与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阑尾炎患者74例,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按照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参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18~72岁,平均(43.6±4.9)岁。试验组男25例,女12例;年龄20~68岁,平均(44.8±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⑴参照组:采用病情观察,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⑵试验组: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①手术前: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了解患者的情绪与心理状态,如果发现消极情绪要及时地疏导,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②手术中:结合具体的麻醉方式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帮助患者处于合适的姿势,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血压下降以及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发现异常后及时处理[2]。③手术后:首先,通过播放舒缓音乐、聊天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疼痛;其次,给予患者切口护理,如果患者出现体温下降并伴有跳痛感等问题,需要及时清理伤口,将异物消除,以免出现感染,同时,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抗生素处理。

观察指标:对两组阑尾炎手术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后的术后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其中患者的术后指标主要有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几方面。

表1 两组术后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术后指标比较(±s)

组别 n 肛门排气恢复时间(h) 下床活动时间(h) 住院时间(d)参照组 37 43.5±3.6 30.4±2.1 9.6±2.4试验组 37 21.6±4.2 12.1±3.6 4.3±2.1 t 24.082 26.709 10.109 P 0.000 0.000 0.0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试验组护理后在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各项术后指标中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出现肛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0%;参照组出现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22%,腹腔出血3例,腹腔残余脓肿1例,粪瘘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阑尾炎是临床中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结构与饮食习惯的改变而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由于该种疾病具有发病急的特点,所以需要采用有效的方式控制病情,为患者的健康水平提供保障。临床中,通过手术方式治疗阑尾炎,能有效缓解痛苦,达到治疗效果,但是在手术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会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因此,还需给予相应的护理,改善患者恢复效果。

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的护理内容,应用该种方式开展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在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健康宣教、切口护理等多方面的护理内容,不仅能够有效树立患者的认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3]。

综上所述,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开展阑尾炎手术患者的护理工作,在改善患者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患者治疗周期等方面均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阑尾炎发生率效果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Meckle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外科治疗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92例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单纯急性阑尾炎40例
多层螺旋CT在阑尾炎诊断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