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某镇新婚及备孕夫妇孕前保健相关知识调查

2019-11-27 08:55林美娟倪衡如通信作者钱晓忠陆志仁施雪华姚云芳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0期
关键词:计生流动人口夫妇

林美娟 倪衡如(通信作者) 钱晓忠 陆志仁 施雪华 姚云芳

200441上海市淞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上海

200441上海市淞南镇社会事务受理中心计生办2,上海

自2003年10月1日实施新的《婚姻登记条例》以来,全国婚检率随之下降[1],其对出生缺陷的预防效果有限。为了更好地了解宝山区淞南镇新婚未孕及部分备孕对象孕前保健知识水平,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对淞南镇新婚未孕、部分备孕夫妇及妇科门诊优生咨询对象进行了孕前保健知识调查,为今后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孕前保健服务、扩展社区孕前保健内涵、提升社区孕前保健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对户籍(一方或双方)为淞南镇新婚未孕、部分备孕夫妇及妇科门诊孕前优生咨询者,其中参加孕前优生知识讲座者74 对(个)夫妇127人,门诊优生咨询者33对(个)夫妇45人,居委计生专员携带宣传资料上门一对一宣传者177对(个)348人,共有284个家庭520人参与了此次调查,其中男245人,女275 人。所有调查表都在宣教前完成,排查重复宣教对象。

调查方法及质量控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按要求填写调查表进行实名问卷调查:妇科门诊孕前优生咨询者及参加孕前优生知识讲座的新婚及备孕夫妇作现场调查,由调查负责人亲自调查,余新婚及部分备孕夫妇由居委计划生育(简称计生)专员经过统一培训合格后采用统一调查方法上门进行调查。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参加孕前优生知识讲座的受访对象为讲座组,在社区妇科门诊咨询优生知识的受访对象为咨询组,社区计生专员上门进行一对一宣教的受访对象为上门组。讲座组与上门组以沪籍人口为主,咨询组以非沪籍人口为主,3组中,咨询组高中以下低学历占比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6,P<0.05);职业分布中,咨询组体力劳动与无业人群占比最高,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66,P<0.05)。见表1。

调查对象国家政策及孕前优生知识知晓情况:有15.962%的人群不知晓国家政策;获得国家政策的渠道以街道计生为主,流动人口获得渠道以社区医生为首位;在导致出生缺陷的因素中,仅有46.923%的人群认识到心理疾病对妊娠的影响,68.462%人群认识到高龄对妊娠的影响,69.039%的人群认识到孕前疾病对妊娠的影响,配偶有遗传病史、近亲结婚、孕前孕期吸烟酗酒对妊娠的影响知晓率较高。见表2。

讨 论

中国是世界上出生缺陷的高发国家之一,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出生缺陷监测结果,中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11‰[2];孕前健康教育是孕前保健的首要工作,对有妊娠计划的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教育及指导,可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3]。

本调查显示,受访对象获取国家政策信息渠道主要为街道计生专员和妇幼计生医务人员:户籍人员街道计生渠道优势明显,外来流动人口求助渠道主要为社区医生;人际传播是非正式渠道中的重要形式,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覆盖面最广的社会媒体却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宣传效果较差;仍有7.115%的人群没有获取国家政策的渠道。受访对象中,以外来人口为主的咨询组仅45 人,低学历体力劳动者人群占比较高,国家免费优生政策的知晓率最低。由于外来人口流动大,居住不固定,卫生服务供需信息不对称,基层计生服务部门在流动人口孕前保健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婚育信息掌握难、实地查看发现难等问题,流动人口数量众多及人员构成的复杂性、就业行为的随意性、生育行为的隐蔽性增加了对流动人口提供服务与管理的难度,流动人口是推进孕前健康教育及免费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覆盖的难点和重点所在[4]。本调查提示,利用妇幼计生网络有面向社区、接近育龄群众的优势,应采取群众容易接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宣传孕前优生知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就诊方便、经济、连续、专业、公益等特点,是外来流动人口主动寻求孕前保健的主要场所。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社会媒体的宣传作用,尽早成立权威、专业的孕前健康教育宣传机构。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表2 调查对象国家政策及孕前优生知识知晓情况

本调查显示,在导致出生缺陷的因素中,心理疾病对妊娠的影响认知度普遍较低。女性心理因素改变有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而其中甲状腺激素和女性性激素水平的改变,会影响其月经周期、排卵,继而导致不孕或者影响胎儿发育等[5]。故因重视女性心理疾病的宣传与防治,确保备孕夫妇身心放松、心情愉悦,拿出充足的精力和健康的心理状态迎接生育,从而提高妊娠质量和生育质量[6]。仅有68.462%的受访对象认识到高龄(≥35岁)对妊娠的影响;由于社会的逐渐发展,女性的结婚年龄及生育年龄不断延迟,“二孩政策”影响下高龄产妇明显增多;由于高龄妇女的生育功能处于衰退过程,相比适龄妇女而言,高龄妇女所面临的妊娠风险将会更大,母婴健康更易受到多方因素影响[7]。故因广泛宣传高龄妊娠的风险,重视高龄备孕夫妇的孕前保健。仅有69.039%的受访对象认识到孕前基础疾病对妊娠的影响,随着高龄妊娠的增加,存在基础疾病的孕妇增多,孕前基础疾病与妊娠的相互影响对母婴造成较大的风险,故加强孕前优生健康教育,重视孕前健康检查刻不容缓。

社区妇幼计生网络是宣传孕前保健的主要力量,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覆盖面最广的社会媒体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流动人口是推进孕前健康教育及免费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覆盖的难点和重点所在,社区孕前健康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猜你喜欢
计生流动人口夫妇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人口计生法修法获通过明确实施三孩政策
两地分居夫妇春节备孕、避孕有讲究
漫画
详解人口计生法修改
卫生计生科教 今年要干这些事
卫生计生整合服务“生生不息”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
贵州遵义新蒲杨价夫妇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