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鸟类资源及其区系

2019-11-27 07:33王程亮王晓卫赵海涛付卫伟李保国
陕西林业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样线种数样点

王程亮,王晓卫,*,罗 磊,赵海涛,任 轶,付卫伟,李保国,3,*

(1.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陕西省秦岭珍稀濒危动物保育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32;2.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省秦岭珍稀濒危动物保育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9;3. 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叉卓越创新中心, 昆明 650223)

鸟类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起到关键作用,构成了保护生物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1-2]。秦岭作为我国南北动物的交汇和过渡地带,鸟类区系成分复杂[3]。19世纪中叶之前,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包括鸟类在内的动植物考察基本处于空白。随着西方国家对华军事侵略升级,西方学者、传教士等逐渐进入中国内陆,并进行大规模的游历和标本采集,如代表人物法国神父David A.1862-1873年最早进入陕西秦岭采集标本,沙皇俄国Berevoskii H.M1870-1885年先后四次在西北地区考察,采集数千号鸟类标本,发表了大量研究结果;Mesney W. 1879-1881年在陕西秦岭游历;Anderson M.P.1904-1911年在陕西秦岭游历;Sowerby A. de C.1905 年在陕西和四川采集鸟类标本运往国外。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四川生物研究所、西北大学[4]、陕西师范大学[5]、西北农学院(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的动物学工作者先后在秦岭地区进行鸟类调查研究工作,其中,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和西北大学依据多年采集的标本发表了大量陕西省鸟类新纪录[6]。1973年郑作新编辑出版了《秦岭鸟类志》[7]。20世纪80年代以后,关于秦岭地区鸟类的报道逐渐增多,1981年王廷正对秦巴山区鸟类进行调查[8],采集鸟类标本164种;1986年姚建初对秦岭太白山鸟类分步进行了调查[9];2003年刘诗峰等对佛坪自然保护区进行了调查[10];2007年巩会生对秦岭及大巴山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11];高学斌对太白山北坡夏秋鸟类进行了调查[12];2008年高学斌等对陕西屋梁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鸟类调查[13],温占强等对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等[14]。

楼观台实验林场地处陕西秦岭北麓,前期主要目标任务是林业生产,野生动物资源未曾详细调查,据资料共有鸟类111种。面对新形势下的以保护为中心的生产管理任务,2016年6-12月我们对楼观台实验林场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以期查明和完善楼观台实验林场鸟类资源本底资料,也为林场制定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决策提供基础资料和实施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点

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位于秦岭北坡中段的陕西省周至县境内(E: 108°12'00″~108°27' 47″,N:33°47'11″~34°05'12″) ,南北长约31 km,东西宽约23 km,总面积43 026 hm2。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气温7.4 ℃,年均降水量600~1 100 mm,降水量随海拔增加而增加,且月降水量差异显著。地势南高北低,海拔501~2 996 m,相对高差2 495 m。夏季日照明显多于冬季。地貌大致为中、南部中山、北部谷地,保存着秦岭地区较为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海拔<2 000 m为中、低山典型落叶阔叶林带,海拔2 000~2 400 m为中山落叶阔叶林带,海拔>2 400 m为亚高山针叶林带。

1.2 研究方法

根据楼观台实验林场地形与鸟类分布特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样点法与样线法相结合的方式调查。综合考虑林场的地形、地貌、植被特点以及鸟类生态习性,调查样线和样点尽可能覆盖调查区域内的海拔高度及山体走势,从低海拔至高海拔,并充分利用调查区域内的林间小道、溪流两岸。

样线设置方法: 在每种生境类型中设置平行样线1~2条,样线间距>500 m,每条样线长5 km,再在每条样线上随机设置样点,借助望远镜、照相机等观察记录所见鸟的种类、个体数量。调查时间为每天的6∶00-9∶00。

样点布设方法:基于林场森林生态环境,在已选定的样线上选取若干样点,观察和纪录鸟类。随机设置样点并达到样点数量可有效估计大多数鸟类的密度。样点半径设置为使调查人员能发现观测范围内的野生动物,样点半径定为25 m。

林栖鸟类调查,使用10×40倍双目望远镜以2~3 km·h-1速度行进并观察样线两侧活动的鸟类,着重在样点处停留,并观察纪录;对于水栖鸟类,本调查范围内大水域只有黑河水库库区,因此水栖鸟类的调查借助10×40倍双目望远镜定点观察,记录其种类和数量,对调查中难以辨认的种类,利用佳能7D(100~400 mm镜头)相机拍照,之后查阅图鉴确认。

2 结果

2.1 鸟类物种组成

通过野外调查并参考以往的相关调查研究资料,确认楼观台实验林场有鸟类166种(表1、表2),隶属12目35科95属,占陕西省鸟类种数的41%,反映本地区鸟类种类较多。在这些鸟类中,非雀形目鸟类15科31属41种,种数占全林场鸟类的24.7%;雀形目鸟类为20科64属125种,种数占林场鸟类的75.3%(表1)。因此,本林场的鸟类以小型鸟类为主。

表2 楼观台实验林场鸟类分类单元组成

2.2 科内属组成

楼观台实验林场鸟类组成中,除了鹟科(Muscicapidae)含有29属外,其余各科的属数均不多于7属,含有4~6属的科依次为雀科(Fringillidae)(7属)、鸦科(Corvidae)(6属)、雉科(Phasianidae)(5属)、鹭科(Ardeidae)(4属)、啄木鸟科(Picidae)(4属);鸱鸮科(Strigidae)、鹡鸰科(Motacillidae)各含有3属;鹰科(Accipitridae)、鸠鸽科(Columbidae)、杜鹃科(Cuculidae)、燕科(Hirundinidae)、鹎科(Pycnonotidae)、山雀科(Paridae)各含有2属(表3)。其余的20个科均含有1属。

2.3 科内种组成

楼观台实验林场鸟类组成,各科内种的数量差异很大。其中鹟科(Muscicapidae)的种数最多,达59种,占林场鸟类种数的34.8%;其次是雀科,有14种,占林场鸟类总数的8.4%;山雀科,有10种;其他各科的鸟种均在10种以下(表4)。

表4 楼观台实验林场鸟类科内种组成

2.4 属内种组成

楼观台实验林场鸟类组成中,属内含种数最多的是柳莺属(Phylloscopus),含8种;其次是噪鹛属(Garrulax)、山雀属(Parusspilonotus)和鹀属(Emberiza),均含7种;鹡鴒属(Motacilla)、鹨属(Anthus)、鸦属(Corvus)和红尾鸲属(Phoenicurus)均含4种;其他各属所含种数均在1~3种之间(表5)。

表5 楼观台实验林场鸟类属内种组成

2.5 分布型特点

按照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的划分,在楼观台实验林场已知的166种鸟类中,东洋种有54种,占总种数的32.9%;古北种有72种,占总种数的43.9%;广布种有40种,占总种数的23.2%。按居留型划分,在林场166种鸟类中,有留鸟104种,占62.2%;夏候鸟38种,占23.2%;冬候鸟4种,占2.4%;旅鸟20种,占12.2%(表6)。

2.6 鸟类保护级别分析

在保护级别上,在林场的166种鸟类中,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Ciconianigra) 1种,其在本林场为旅鸟,迁徙期路过,在小溪、河流周边觅食,补充迁飞期所需要的能量。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14种,如红隼(Falcotinnunculus)、血雉(Ithaginiscruentus)、红腹角雉(Tragopantemminckii)等。陕西省重点保护鸟类7种,如苍鹭(Ardeacinerea)、橙翅噪鹛(Garrulaxelliotii)等。有6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占林场鸟类总种数的3.7%。其中濒危(EN)物种有黑鹳等1种;易危(VU)有鸢(MilvusKorschun)、血雉(Ithaginiscruentus)、红腹角雉(Tragopantemminckii)、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 4种;稀有(R)物种有黄腿鱼鸮(Ketupaflavipes)1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种类有7种,均为近危(NT),分别为红腹角雉、勺鸡(Pucrasiamacrolopha)、喜鹊(Picapica)、画眉(Garrulaxcanorus)、银脸长尾山雀(Aegithalosfuliginosus)、麻雀(Passermontanus)和黄胸鹀(Emberizaaureola)。林场有13种鸟类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占林场鸟类总数的7.9%,包括黑鹳、鸢、赤腹鹰(Accipitersoloensis)、松雀鹰(Accipitervirgatus)、金雕(Aquilachrysaetos)、血雉、斑头鸺鹠(Glaucidiumcuculoides)、画眉等。

表6 楼观台实验林场鸟类分布型组成

3 讨论

3.1 楼观台实验林场鸟类表现出南北过渡的特征

楼观台实验林场处于秦岭山脉中段北麓,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我国动物地理学古北界与东阳界的分界线。因此,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本地区东洋种有54种,占总种数的32.9%;古北种有72种,占总种数的43.9%;广布种有40种,占总种数的23.2%。古北种占优势,同时东洋种也占比较大的比例,占到近1/3,说明保护区鸟类区系组成具有明显的过度特性并有向温带过渡的特征,这一特征与秦岭主梁北坡的地带性特征是一致的。

3.2 人为因素是楼观台实验林场鸟类威胁主要因素

对于楼观台实验林场,鸟类受威胁的原因很多,主要集中在人为干扰。2000年之前人为活动主要为大规模的森林商业采伐[15],对本地区森林鸟类影响严重。随着国家天保工程的实施,本地区鸟类的生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本次调查中,发现有逃逸的朱鹮在本林场存活,就说明了这一点。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又带来了土地利用方式改变、道路建设、水电工程建设等,又对浅山地带的森林鸟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矛盾,对本地区鸟类,特别是维持本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3.3 广泛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认识水平

依靠群众是保证物种多样性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调查中了解到群众对珍稀鸟类的保护有所了解,但对其他一般鸟类的保护却认识不足。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一些群众长期为鸟贩子捕捉山雀等观赏鸟类。因此,采取多种形式对群众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林场不仅是对有关植被进行保护,而是对整个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全面保护,包括对不同保护等级的鸟类资源的保护。同时对那些目无国法、乱捕滥猎野生动物资源的不法之徒应给予严厉打击,以教育群众。

3.4 加强鸟类科学研究

鸟类多样性,是本地区生态平衡重要的指示标,也是多样性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秦岭地区是我国鸟类种源的天然遗传基因库之一,具有很高的生态、经济和科研价值。因此加强它们的生态作用、演替规律及种群结构的研究,探究经济种类的行为、习性及生殖规律,预测预报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动态及濒危等级等,对保证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致谢:感谢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及楼观台实验林场有关部门、领导、员工的支持与协助。

猜你喜欢
样线种数样点
从当前汉字使用情况调查看《现代汉语常用字表》①
小麦条锈病田间为害损失的初步分析
基于空间模拟退火算法的最优土壤采样尺度选择研究①
样线法在北方基岩性海岛植被调查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以北长山岛为例
可变距离样线法在浙闽沿海丘陵单元森林鸟类调查中的应用
基于ArcGIS应用六棵树抽样调查方法
社区常见慢性病患者用药整合管理干预效果研究
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基于分融策略的土壤采样设计方法*
养猪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类群结构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