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型半胱氨酸与胱抑素C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11-27 01:37施雄飞潘博希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22期
关键词:分型神经功能脑梗死

施雄飞,尧 静,潘博希,杜 娜,林 云△,杜 艳

(云南省中医医院:1.检验科;2.脑病科,云南昆明 650021;3.云南省医学检验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实验诊断研究所/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云南昆明 650032)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脑血管病,主要因脑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或)血栓形成导致局部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影响局部脑供血而导致发病[1]。急性脑梗死起病急骤,危害程度高,针对性检测该病发病主要诱因的相关物质,成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准确诊断、评估病情及采用正确药物治疗的关键[2]。近几年,国内外研究报道显示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胱抑素C(Cys C)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和病情进展有紧密联系,其中Hcy参与急性脑梗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脂质过氧化及血液黏度增高的过程[3],而Cys C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4]。Hcy与Cys C水平异常升高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和促进患者病情进展的高危因素[5]。本研究即对血清Hcy与Cys C在诊断急性脑梗死、评估病情及判断预后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以期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治客观指标研究提供可靠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1-8月云南省中医医院脑病科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45~78岁,平均(62.12±6.53)岁。纳入标准:符合《脑血管病手册》[6]中急性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经常规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发病至入院时间<3 h,脑功能损害体征持续时间>1 h;符合静脉溶栓治疗指征;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脑外伤、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症状性脑梗死者;合并脑部肿瘤、神经变性疾病及各类心脏疾病者,合并房颤所致的脑梗死者;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严重影响代谢的疾病者;入选前已接受其他方案救治者。将同期云南省中医医院体检中心40例体检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8岁,平均(61.95±6.42)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可比性。

1.2患者分组 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NIHSS评分≤15分为轻度缺损,NIHSS评分16~30分为中度缺损,NIHSS评分>30分为重度缺损。脑梗死分型参照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

1.3方法

1.3.1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即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0.9 mg/kg(最大剂量≤90 mg),首剂量为静脉推注10%,时间控制在1 min,其余剂量给予连续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60 min。治疗期间视患者病情变化给予甘露醇脱水治疗以控制脑水肿和血压。溶栓24 h后给予拜阿司匹林口服,300 mg/次,1次/d,连续10 d。

预后结果判断标准如下[8]。基本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NIHSS评分降低≥90%;显著进步:临床症状基本消失,NIHSS评分降低≥46%;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NIHSS评分降低≥18%;无变化: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NIHSS评分降低<18%;恶化:症状体征加重,NIHSS评分升高。

1.3.2检测Hcy与Cys C 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离心后分离血清,2 h内检测血清Hcy、Cys C水平。血清Hcy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盒购自烟台澳斯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血清Cys C检测采用颗粒免疫透射比浊法,试剂盒购自德国罗氏诊断公司,检测仪器为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血清Hcy与Cys C阳性判断依据:以健康人空腹血清Hcy与Cys C水平作为正常参考值(Hcy 0.00~15.00 μmol/L,Cys C 0.60~1.03 mg/L),高于此参考值即可判断为阳性。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Hcy、Cys C检测值,比较2组的Hcy、Cys C水平差异。比较观察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梗死分型血清中的Hcy、Cys C水平差异。分析观察组血清Hcy、Cys C的相关性,进一步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Hcy、Cys C水平变化情况及不同预后患者Hcy、Cys C水平差异。

2 结 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Hcy、Cys C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清Hcy、Cys C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7.127、4.708,均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Hcy、Cys C检测结果比较

2.2观察组血清Hcy与Cys C结果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Hcy与Cys C呈正相关(r=0.260,P<0.01),见表2。

表2 观察组血清Hcy与Cys C相关性分析

2.3观察组内不同分组的Hcy、Cys C比较

2.3.1观察组不同神经功能缺损患者Hcy、Cys C比较 不同神经功能缺损患Hcy、Cys 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087、312.188,均P<0.05)。神经功能轻度缺损者血清Hcy、Cys C水平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中度缺损和重度缺损者(P<0.05);神经功能中度缺损者血清Hcy、Cys C水平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重度缺损者(P<0.05)。见表3。

表3 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者Hcy、Cys C水平比较

注:与轻度缺损对比,*P<0.05,与中度缺损对比,#P<0.05

2.3.2观察组不同脑梗死分型患者Hcy、Cys C水平比较 观察组不同脑梗死分型患者Hcy、Cys C水平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不同脑梗死分型患者Hcy、Cys C水平比较

2.4rt-PA治疗不同时间段及不同预后其Hcy、Cys C水平比较

2.4.1观察组治疗后1 d、3 d、7 d Hcy、Cys C水平比较 治疗不同时间段Hcy、Cys 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422、775.65,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1 d、3 d、7 d血清Hcy与Cys C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随治疗时间延长血清Hcy与Cys C水平检测结果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见表5。

2.4.2观察组不同预后其Hcy、Cys C水平比较 观察组疗程结束时随治疗结果下降血清Hcy与Cys C水平检测结果呈明显下降趋势,不同预后Hcy、Cys 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1.248、577.525,P均<0.05),见表6。

表5 观察组治疗不同时间段Hcy、Cys C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1 d比较,#P<0.05,与治疗后3 d比较,△P<0.05

表6 观察组不同预后其Hcy、Cys C比较

注:与基本治愈比较,*P<0.05,与显著进步比较,#P<0.05,与有效比较,△P<0.05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作为常见的脑血管病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其传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1],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血清Hcy、Cys C与该病的发生、进展及预后紧密相关,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二者与急性脑梗死的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9]。

Hcy属反应性血管损伤氨基酸的一种,为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临床研究表明,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1)加速超氧化物与过氧化物生成,诱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加血栓形成风险。(2)阻断内皮细胞分泌NO,诱发血管平滑肌持续收缩,导致或加剧缺氧[10]。(3)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移行,抑制血管生成。(4)刺激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产生大量泡沫细胞,导致血管壁增厚,同时激活黏附因子与凝血因子活性,诱发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1]。有研究者也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诱发急性脑梗死的独立高危因素[12]。Cys C则属非糖基化蛋白的一种,一般在缺血状态下被大量释放进入血液[13]。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有2点:(1)调节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影响细胞外基质的产生与降解,导致细胞外基质重塑,诱发动脉硬化。(2)直接参与炎性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14]。ZHANG等[12]的研究也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稳定性与血清Cys C水平有紧密联系。虽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Cys C水平异常升高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可以确定二者异常高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血清Hcy、Cys C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也表明血清Hcy、Cys C水平异常升高可作为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可靠指标。另外,本研究中血清Hcy、Cys C检测结果:神经功能轻度缺损<中度缺损<重度缺损(P<0.05),表明随着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度的增加,血清Hcy、Cys C水平也随之升高,进一步证实Hcy、Cys C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及进展有紧密联系。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与Cys C水平的相关性发现,血清Hcy与Cys C呈明显正相关。分析原因主要为Hcy与Cys C均参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过程,其中Cys C作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可参与Hcy的代谢过程,并抑制Hcy分解过程中的酶活性,从而使得Hcy积聚在血液中,同时Cys C还与Hcy共同作用引起血管损伤,二者有一定相互协同的作用[15]。

临床研究表明,不同脑梗死分型具体致病机制存在一定差异,但均与机体异常代谢存在一定联系,血清Hcy、Cys C均为反映体内代谢的生化指标,但目前临床上对于血清Hcy、Cys C与不同脑梗死分型的关系报道较少[16]。本研究中使用临床上公认的简单、可靠的OCSP分型标准进行急性脑梗死分型,通过比较4种分型患者血清Hcy、Cys C水平发现,不同分型患者Hcy、Cys C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通过检测血清Hcy、Cys C水平并不能够为急性脑梗死的分型提供很好的指示,无法作为急性脑梗死分型相关标志物。

而在评估预后方面,血清Hcy、Cys C检测结果为:治疗前>治疗后1 d>治疗后3 d>治疗后7 d(P<0.05);基本治愈<显著进步<有效<无变化,可见随着治疗方案的顺利开展患者Hcy、Cys C水平异常升高情况得到抑制,血清Hcy、Cys C水平逐渐下降,且预后效果越好者血清Hcy、Cys C下降越明显。提示血清Hcy、Cys C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4 结 论

综上所述,血清Hcy、Cys C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及病情严重度紧密相关,可作为诊断和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分型神经功能脑梗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失眠可调养,食补需分型
便秘有多种 治疗须分型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基于分型线驱动的分型面设计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颈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影像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