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抗苗勒管激素联合性激素检查在预测卵巢早衰中的临床价值

2019-11-27 01:37陈,朱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22期
关键词:刺激素早衰雌二醇

鲁 陈,朱 颖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检验科;2.输血科,江西赣州 341000)

卵巢早衰是指妇女年龄未超过40岁前,因某种原因造成的临床症状以闭经、不育、雌激素严重缺乏及促性腺激素水平异常升高为主的一种病理学变化。目前,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内分泌学、影像学、组织学等方法来评价与预测卵巢早衰[1],血清基础卵泡刺激素、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等均是传统的评价卵巢功能的指标,但以上指标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控,且需要在早卵泡期进行检测。抗苗勒管激素主要由窦前卵泡和小窦状卵泡产生,与女性卵巢生理功能关系密切[2]。而且,抗苗勒管激素不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控,在月经周期过程中不会产生周期性的变化,水平处于恒定状态,可在月经周期当中的任何一天通过抽血方式对该项指标水平进行检测[3]。目前,国外已经将该项指标列为辅助生殖技术干预前对卵巢储备功能进行评估的一项常规性指标,但是在我国关于抗苗勒管激素的相关报道和研究还相对较少[4-6]。本文分析卵巢早衰疾病患者采用血清抗苗勒管激素联合性激素对病情进行预测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卵巢早衰确诊患者52例为研究组,再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同年龄段女性52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年龄29~38岁,平均(34.7±2.5)岁;已婚44例,未婚8例;已产41例,未产11例;卵巢早衰患病时间1~12个月,平均(5.1±0.6)个月。对照组年龄24~39岁,平均(34.4±2.1)岁;已婚47例,未婚5例;已产44例,未产8例。上述资料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研究组:40岁以前出现围绝经2次或者2次以上,血清促卵泡生成素>40 mIU/mL,雌二醇<15 pg/mL(2次检查间隔1个月以上),患者的泌乳素检测结果正常,甲状腺、肾上腺功能显示正常[5]。对照组:受试者的月经周期正常(28~35 d),无明确的内分泌疾病,年龄35~45岁,以上纳入标准者在3个月内没有激素治疗史,且肝、肾功能正常[7]。

1.3方法 研究对象晚餐后禁食8 h以上,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3 000 r/min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分离的血清进行抗苗勒管激素、性激素测定,检测过程均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仪器试剂:Roche cobas602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1.4观察指标 (1)血清抗苗勒管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测定结果。(2)血清抗苗勒管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测定结果的阳性例数。

1.5检测结果阳性评价标准 当抗苗勒管激素水平<3 ng/mL定为检测结果阳性,当雌二醇水平<15 pg/mL定为检测结果阳性,当卵泡刺激素水平>40 mIU/mL定为检测结果阳性,当黄体生成素水平>30 mIU/mL定为检测结果阳性[8]。

2 结 果

2.1血清抗苗勒管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测定结果 研究组血清抗苗勒管激素、雌二醇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血清抗苗勒管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测定结果比较

2.2血清抗苗勒管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测定结果的阳性例数 研究组血清抗苗勒管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检测结果的阳性例数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血清抗苗勒管激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测定结果阳性情况[n(%)]

3 讨 论

卵巢早衰的发生对广大女性人群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导致其发病的具体原因非常复杂,根据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显示,卵巢早衰与环境、遗传、手术、放化疗、接触有害物质、不良习惯、情绪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上述因素的长期存在,会使卵巢生理功能明显衰退,异质性相对较强,且有80%以上的卵巢早衰患者的发病原因不明[9]。卵巢早衰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属于一个渐进性的病理学变化过程,美国的权威机构根据该病患者的卵泡刺激素水平、生育能力、月经情况,将该疾病的进程主要分为正常、隐匿、生化异常、临床异常4个阶段[10-12]。随着近年来临床对卵巢早衰病因等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相当一部分学者提出卵巢早衰的病情发展是可逆的,残留下来的卵巢功能在经过系统而科学的临床干预后,有可能会重新恢复正常,50%左右的患者还残留有卵巢功能,其中10%左右的卵巢早衰患者甚至存在病情逆转的可能性[13]。

卵巢早衰患者和正常年龄绝经人群相比较,由于长时间暴露在低雌激素状态下,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临床干预,生殖器官就会发生萎缩,骨质会不断的丢失,对心血管系统功能也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14]。有报道称激素序贯治疗,可以对卵巢早衰患者的多种围绝经期症状进行改善,还有学者甚至提出,对于卵巢早衰患者,需要采用更多的雌激素,对血管舒缩症状进行缓解,使阴道黏膜状态维持正常,卵巢早衰的治疗方案必须做到因人而异[15-17]。

抗苗勒管激素属于近几年相关研究较为热门的一种标志物,属于β转化因子超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主要是由睾丸未成熟支持细胞和卵巢生长卵泡的颗粒细胞负责分泌,属于单糖蛋白的一种类型[18]。相关文献报道称,卵巢早衰患者在停药之后病情复发率较高,需要更加有利的证据对卵巢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抗苗勒管激素是优秀候选指标之一,与基础性激素联合进行检测,可以使卵巢功能恢复情况的判断和评估准确度提高,使治疗后病情复发率降低。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在正常女性人群从幼儿期到青春期这一阶段呈不断上升的态势,到25岁之前该项指标进入平台期,25岁之后该项指标的水平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在绝经期前5年几乎不能够检测到抗苗勒管激素的存在[19]。

卵巢早衰患者卵巢内卵泡耗竭导致卵巢生理功能出现衰竭,卵巢内早期卵泡数量并不是在某个年龄段骤然减少的,而是呈现出逐渐减少的状态,因此,卵巢生理功能的下降是可以及时发现并及早通过有效措施进行干预的。月经失调、围绝经期症状出现后,患者需要及时对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展开检测,如下降,则证实卵巢的储备功能已经开始衰退,应进一步对原因进行探查。病因明确者,应消除病因,或者启用相应的卵巢保护措施,针对病因不明者,应及早对其展开人工周期治疗,可提前对绝经期的到来进行预测[20]。此外,抗苗勒管激素可以对卵巢储备功能进行精确的评价,抗苗勒管激素水平降低与受孕能力降低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对抗苗勒管激素水平进行监测可以准确地对女性的生育能力进行预测。

猜你喜欢
刺激素早衰雌二醇
少腹逐瘀颗粒联合雌二醇凝胶促进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内膜修复及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生物刺激素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蔬菜防止早衰的五要点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美国签署首部生物刺激素法规
大自然的免疫力刺激素
微雌二醇人工抗原合成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生物刺激素:混入农资行业的“实力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