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非本能,养健康食者

2019-11-27 09:00陶亚萍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饮食习惯饮食蔬菜

陶亚萍

食物伴随孩子出生到长大,经历着几个阶段的发展。幼儿期,孩子的饮食已经从以奶类为主过渡到与成人饮食差不多的阶段。这个时期是孩子形成一定的饮食行为及相关生活方式的开始时期,同时也是奠定人的一生的饮食健康的关键时期。幼儿期的孩子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他们活泼好动,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但同时他们动作的稳定性和对事物的专注力还没有发展成熟,所以幼儿的饮食需要家庭与托幼机构的引导与支持,食物教育应该成为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应该是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环节。

渗透均衡膳食的理念,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

均衡膳食的理念是饮食健康的核心,渗透于幼儿的食物教育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膳食摄入的营养素要全面且充足,比例要恰当,能够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即家长为幼儿准备食物时需考虑饮食的多样化,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在幼儿对食物有一定认知时,也要教会他们自己选择营养均衡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其次,幼儿阶段还应强化孩子饮奶的习惯,保证每天300~400毫升的奶或等量的奶制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钙,满足幼儿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第二,培养幼儿悦纳食物的自然原味,形成少油、少盐、少糖、少辛辣的清淡饮食习惯;乐于喝白开水,防止以含糖饮料代替水分的补充。第三,开展足量的运动,促进幼儿的饮食、消化和吸收,维持能量均衡,防止营养不良导致的生长发育迟缓或者能量过剩而致的肥胖。

食物教育在幼儿期的重点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一般家庭要培养孩子的饮食行为,可以包括三大方面:一是进餐习惯。主要有定座、定时、定量进餐;细嚼慢咽,一次最好嚼30下;专心吃饭,不边吃边玩;会熟练使用餐具,能够自主进餐;进餐时保持整洁等。二是均衡膳食。主要有不偏食、挑食,能吃自己不爱吃的食物;不吃或少吃非健康食品等。三是饮食卫生。主要有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或刷牙等。幼儿期是饮食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但幼儿身心发展及饮食的特征,极易导向不良的饮食行为。如果家长宠溺孩子,任由孩子的喜好来提供食物与帮助,又不能开展正确的食物教育,幼儿极易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威胁健康,甚至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后期如果想要纠正错误习惯,也会困难重重。

激发对食物的兴趣,学会理解食物

如果孩子挑食、偏食,甚至不喜欢吃正餐,家长苦口婆心的解释和劝说往往无济于事,更多的是深深的挫败感。对幼儿来说,说教和灌输是最无效的教育方法。其实摆在孩子面前的食物,不只有看到的样子和尝到的味道,它们都有各自的身世和丰富的价值,在食物的身上浓缩着孩子热爱和向往的世界,成人的任务就是向孩子揭示它们,引领他们接近和感受这样的世界,激发他们对食物的好奇和兴趣,让孩子理解食物,这样离孩子接受食物就不远了。

激发孩子对食物的兴趣,学会理解食物,必须建立在遵循孩子学习特征的基础上。幼儿期的学习特征,主要是在生活和游戏中积累直接經验,他们独特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是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食物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是非常生活化的学习对象,这使得家长一开始启动孩子的食物教育就会非常容易。任何食物,我们都可以从以下问题引发孩子的思考和探索。

1.这是什么食物?什么样子?什么味道?

2.与这个食物相关的有什么习俗与故事?

3.食物从哪里来?土里长的?树上生的?工厂里加工的?

4.食物是怎么端上餐桌的?如何料理?如何烹调?怎么做更好吃?

5.食物怎么吃?怎么搭配更好吃?用什么餐具?怎样使用?

6.食物对自己有什么作用?对身体、对心理、对生活都有什么意义?

以上的每一个问题都可能激发起孩子的好奇和探究心理,接着,家长要做的就是带着孩子进入观察、感知、探索、操作及体验食物的世界中,帮助孩子去追寻问题的答案,进而接近食物、理解食物,最终爱上各种食物。

比如,不爱吃蔬菜的孩子,家长们往往会向孩子说教蔬菜的营养价值,而那些维生素、纤维素以及吃蔬菜能变得聪明美丽的说法,对幼儿来讲实际是一种抽象经验,孩子们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真正理解和接受。这时候让幼儿参与“蔬菜的一生”就很有意义:在田间地头,让孩子去寻找和认识各种蔬菜,看看或问问农民怎么种植蔬菜的;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与孩子一起种植蔬菜,观察它们的生长,到了收获的季节一起规划如何分享、如何料理;在菜市场或超市的时候,让孩子自己挑选蔬菜,向孩子讲述挑选的技巧,一同规划今日食谱;回到家后,再邀请孩子一起料理和烹饪蔬菜,最后与亲朋好友共同品尝自己做的蔬菜。过程中,家长还可以讲讲与蔬菜有关的故事和浅显的知识,让孩子画一画蔬菜,编一编自己与蔬菜的故事。有了亲身的参与、操作和体验,孩子了解了蔬菜的身世,也更体会到它们的来之不易。当蔬菜再次出现在餐桌上时,它们已然成了孩子的好朋友,孩子不吃都不行,有的甚至能够懂得珍惜食物的道理。至于蔬菜的价值,最重要还是让幼儿知道它是人体每天的必需品,就和人要穿衣、睡觉一样重要,没有蔬菜摄入,人就会生病;而有些有特殊气味的蔬菜,孩子不吃也是可以接受的,最重要还是保证蔬菜摄入的多样性和充足,像保证每日达到“三份蔬菜两份水果”即“三蔬二果”,就是有些国家推荐的国民保证健康要摄入的蔬菜和水果的量,我们也可借鉴。

关注自我的言行,做好饮食的榜样

幼儿的行为多数是通过模仿学习的,家庭中与孩子关系最密切的父母往往是孩子模仿的对象,饮食行为也不例外。作为父母,你是如何饮食的?是否吃到正餐就提不起兴趣,挑挑拣拣,还浪费食物,但拿起零食就满心欢喜,食欲大开;又或是偏爱吃这,不爱吃那,爱吃的拼命吃,不爱吃的连尝也不尝一口;或是见到饭菜就狼吞虎咽,完成任务般解决吃饭问题;还是吃饭必看电视或者滑着手机,全程与家人无交流……所有这些,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最终有一天也会表现在行动上。许多的研究已经证实,家长尤其是母亲的不良饮食习惯,像挑食、吃垃圾食品、爱喝含糖饮料等,一样也会表现在幼儿的行为上。这就是幼儿天生的模仿学习,在人生最初学习饮食行为的时候,也是在他们还不能分辨对错的时候,孩子们就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父母的饮食规律。如果父母的行为是对的,那就万幸,如果是错的,孩子也将逐渐形成令人烦恼的不良饮食习惯,进而影响幼儿的整体健康。

作为父母,我们要深知幼儿爱模仿的特性。在成为父母时,孩子就仿佛是镜子里的你,也会成为你行为的监督者。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时刻提醒自己的各种言行,改正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为孩子做好饮食的榜样,最终可实现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成长,从而达成整个家庭的饮食健康。

猜你喜欢
饮食习惯饮食蔬菜
老人饮食应如“羊啃草”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蔬菜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易致乳癌吗?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
蔬菜也“疯狂”
蔬菜的哀诉
男女饮食习惯差别大
男女饮食习惯差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