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热再生技术在公路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2019-11-27 05:52李锐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9年18期

李锐

摘  要:就地热再生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原路面材料再生利用,可有效治理路面功能性病害,是实现循环经济发展和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为此,该文以某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试验段路面为研究对象,对使用性能进行了评价,并通过道路芯样试验,得出路面破损严重。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就地热再生技术要点,以此有效提升施工质量。

關键词:就地热再生;路面养护;芯样试验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公路建设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底,我国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477万km。沥青路面作为我国公路常见路面形式,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反复作用下,沥青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早期病害,目前,常见病害类型分为2大类,即结构性、功能性损坏。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沥青路面需要维修量达12%左右,多以铣刨重铺进行维修。为此,在路面维修养护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废料,这些沥青废料占用土地问题严重,且会污染环境。在“节能、环保”理念下,就地热再生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就地热再生技术是在沥青再生基础上发展的,是指通过专用设备进行沥青路面加热、铣刨、复拌等施工工艺,通过这种施工工艺,可达到修复路面病害的目的。可充分再生利用废旧沥青材料,且能够解决沥青路面功能性病害,对提高公路工程质量意义重大。

1 工程概况

该公路工程总长度为9.8 km,通车多年后,路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早期病害,如裂缝、坑槽等。按照路面损坏调查结果,需对该路段进行维修。实地调查发现,该地区筑路用石料相对较少,若选择铣刨施工法,需外购沥青、集料等材料,此外,旧路面铣刨下的废弃沥青材料也会浪费资源。为此,决定选择就地热再生处理技术进行施工。

2 就地热再生道路技术状况调查与评价

2.1 再生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价

路面结构内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导致路面损坏。破损程度高低直接决定公路使用寿命。为此,必须对路面使用性能有一个深入了解,正确评价路面破损程度。

该次以A线路段为例进行分析,再生沥青路面调查内容包括:路面破损状况、结构承载能力、路面平整度。并根据相关规定,评定路面状况。路面破损评价标准可分为5个等级,优≥85;良≥70~<85;中≥55~<70;次≥40~<55;差<40。该工程评价结果见表1。由此可见,本路段PCI为87.6,整体状况良好。其中PSSI为62.0,处于中等级别,表明该路段路面强度受到了一定影响。路面病害主要包括块状裂缝、纵缝、横缝。

2.2 芯样性能分析与评价

为充分了解该路段病害成因,保证在公路维修养护施工中更好地发挥就地热再生技术的作用,需通过钻芯取样法进行路段检测,主要评价芯样的外观,通过对芯样性能的分析,可更好地指导施工。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该文从沥青用量、空隙率等方面进行芯样评价,试验结果见表2。

由此可见,该路段整体状况良好,其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沥青含量较低,仅为4.3%;第二,空隙率为11.3%,相对过大;第三,相比3 cm设计厚度,芯样平均厚度较低,仅为2.63 cm。通过分析可见,该路段产生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压实不足,沥青含量少,这也是造成空隙率过大的直接原因。

3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本路段通车多年,原路面在行车荷载等因素的长期影响下,受反复碾压骨料颗粒已被严重磨损,甚至破碎,从而改变了混合料原有级配。基于路面高温稳定性及耐久性思考,在施工中可掺加适量新碎石骨料,粒径1 cm~2 cm,用量10%。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见表3。

根据设计要求,旧沥青混合料油石比经计算为5.8%,则再生剂为油石比的0.52%。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为5.7%。

4 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沥青路面因其行车舒适性良好被广泛用于公路项目建设。在长期运营中,受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等影响,导致沥青路面早期病害问题严重,难以达到路面使用性能需求。为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提升工程质量。该文以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进行路面养护施工,在充分掌握就地热再生道路技术状况的基础上,确定了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从而进一步规范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具体施工流程如下。

4.1 施工准备

施工前期,需根据路面现场调查情况,合理确定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保证配比合理。此外,要做好周围植物的隔离保护工作,避免热气烘烤会损害植物生长。因该路段前期做过修补工作,需及时清理干净裂缝灌缝胶等,并清除路表杂物,如树叶、垃圾等,避免对再生施工效果造成不利影响。随后利用标线铣刨设备,将路面热熔标线、突起路标等清除。清理干净以后,可在再生施工作业面以外划导向线,保证再生边缘平顺、美观。

4.2 路面加热

按照施工要求,该工程需配置加热机3台,每分钟加热速度控制在2.5 m~3 m。与翻松宽度相比,路面加热宽度应多出20 cm左右,保证接缝位置温度适宜,且有效连接纵缝。在旧路面加热过程中,需做好温度、速度及行车间距等控制,在施工现场,随时对压力、加热速度等进行适当调节,保证路面加热均匀。每天施工前需加热再生剂至指定温度,且保持该温度不变。加热时,若沥青灌缝处显现浓烟,需及时处理。完成加热施工后,保证路表始终具有较高温度,一般可控制在160 ℃~195 ℃。按照相关规定,合理控制施工速度,严禁在施工阶段急转弯、急掉头。在就地热再生施工中,可结合当地施工环境气温,合理控制加热温度,保证加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