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11-27 02:25和泽敏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尼莫地平

和泽敏

【摘 要】目的:探讨选择尼莫地平对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施治后获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9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探究每组脑损伤治疗方法;参照组(40例):应用基础疗法展开;研究组(40例):应用基础疗法+尼莫地平展开;就脑损伤治疗结果展开对比。结果:研究组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2.50%)均优于参照组(67.50%)、(22.50%)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NFDS评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NFDS评分低于参照组明显(P<0.05)。结论:尼莫地平药物的有效应用,使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安全性以及神经功能均获得显著改善效果,从而证明在开展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疾病治疗工作中,尼莫地平药物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尼莫地平;NFDS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01

脑出血作为一种危害性以及发病率均显著的脑血管疾病,其对患病患者造成的破坏性尤为显著[1]。且此类患者往往合并患有高血脂、心血管以及高血压系列疾病,使得病情本身治疗难度显著增加,对此通过有效医疗手段,将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水平提升意义显著[2]。本次研究主要探究尼莫地平药物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疾病的可行性,以达到理想目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09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探究每组脑损伤治疗方法;参照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分布范围为52岁~85岁,平均年龄为(61.62±2.59)岁;研究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分布范围为53岁~89岁,平均年龄为(61.63±2.62)岁;就研究组、参照组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展开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参照组方法 选择依达拉奉药物完成疾病治疗,用药频率为2次/d,剂量为30mg/次,准备生理盐水合理加入展开稀释操作,完成后以静脉注射液形式用药治疗,控制时间≤30min,1个疗程为2w,总疗程为4个。

1.2.2 研究组方法 依达拉奉药物应用方法同参照组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保持一致。此外,選择尼莫地平药物完成疾病治疗,用药频率为3次/d,剂量为30mg/次~120mg/次,1个疗程为2w,总疗程为4个。

1.3 判断标准

1.3.1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水平以及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获得明显好转;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水平以及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获得好转;无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水平以及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无好转。

1.3.2 NFD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临床利用NFDS评分展开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价,神经功能随着评分的降低表现越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展开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用药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脑损伤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计量资料(NFDS评分)各以n(%)、 表示,各行X2检验、t检验,结果P<0.05表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损伤效果以及治疗不良反应对比

研究组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2.50%)均优于参照组(67.50%)、(22.50%)明显(P<0.05),见表1。

2.2 NFDS评分对比 治疗前,研究组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NFD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5.19±2.15)分;治疗后为(13.42±2.02)分;治疗前,参照组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NFDS评分为(25.22±2.72)分;治疗后为(18.79±3.26)分;最终发现,治疗前,两组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NFDS评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NFDS评分低于参照组明显(P<0.05)

3 讨论

临床对于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选择尼莫地平药物治疗,主要为了将脑部血流量显著提升。其包括的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可以同细胞膜受体之间呈现出特异性结合现象,从而获得脑部血管平滑肌扩张的显著效果[3]。

观察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00%)、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2.50%)均优于参照组(67.50%)、(22.50%)明显;治疗前,研究组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NFDS评分为(25.19±2.15)分;治疗后为(13.42±2.02)分;治疗前,参照组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NFDS评分为(25.22±2.72)分;治疗后为(18.79±3.26)分;最终发现,治疗前,两组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NFDS评分结果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NFDS评分低于参照组明显,以说明尼莫地平药物的应用优势。

总而言之,尼莫地平药物的有效应用,使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安全性以及神经功能均获得显著改善效果,从而证明在开展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疾病治疗工作中,尼莫地平药物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王博,印红忠.尼莫同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伤残医学,2015,9(24):24-25.

田威.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7,34(5):74-76.

陆锦源.常规治疗和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临床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3):669-670.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
UPLC-PDA测定尼莫地平片中尼莫地平的含量
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脑出血后缺血性脑损伤患者采用凉血散瘀汤联合尼莫地平的临床疗效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养血清脑丸联合尼莫地平或氟桂利嗪治疗紧张性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尼莫地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认知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尼莫地平泊洛沙姆188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研究
临床药师对尼莫地平注射液应用的干预分析
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