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2019-11-27 02:25邓智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诊断

邓智

【摘 要】目的:分析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应用MRI(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价值。方法:以69例对象进行研究,全部为2018年2月到2019年5月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的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34,X线检查)与实验组(n=35,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很大(P<0.05)。结论: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应用MRI检查具有积极价值,可有效检查出患者的病变情况,为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可广泛推广。

【关键词】MRI;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02

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中,会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畸形、关节炎、晨僵等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运动系统、呼吸系统、肾脏系统等,使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同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干燥综合征、坏死性脉管炎、贫血等并发症[1],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为及早诊断并治疗该疾病,采取有效的诊断方式极为重要,笔者认为可在诊断中应用MRI检查,为分析其具体价值进行研究,现对研究的情况与结果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69例对象进行研究,全部为2018年2月到2019年5月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的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n=34)与实验组(n=35)。对照组: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14例;年龄为29到65岁,平均年龄为(45.12±6.34)岁。实验组: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15例;年龄为31到66岁,平均年龄为(45.81±6.55)岁。以上一般资料对比,得出结果均为P>0.05,提示对比研究的可进行。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X线检查,指导患者伸出双手,掌心向下并与暗盒紧贴,手指保持自然张开状态,指导患者的手臂与中指处于一条直线,其拇指与食指之間的间隔为30度。使用X线机对患者进行摄片检查,检查部位有:手掌正位、指骨与腕部。

实验组患者则使用MRI检查,指导患者采取俯卧体位,将双手向头部方向伸出,并放进线圈的中央位置,使用胶带固定患者的手背,使患者的掌骨与指骨处于同一平面。调节机器的参数,对患者进行平扫。5分钟后,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

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均有相同的医师进行阅片。

1.3 评价标准

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检查方式下的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病变情况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19.0。计数资料使用 检验,描述方式选择 。定量资料使用t检验,描述方式选择(%)。统计学意义判断标准为P<0.05。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病变情况的检出结果,具体数据见表1中内容,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病变检出率均更高,且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

注:实验组:骨髓水肿:187块骨,其中腕骨块有102块,近节指骨近端有45块,桡骨远端有18块,尺骨远端有12块,掌骨近端有10块;关节腔积液:172个关节腔,其中腕骨关节有93个,桡腕与尺腕有37个,掌指关节有26个,掌腕关节有16个;滑膜炎:64个关节区,其中腕骨与腕掌间关节区有26个,远端桡尺关节区有18个,掌指关节区有12个,桡腕关节区有8个;骨侵蚀:76块骨,其中腕骨有52块,掌骨远端有14块,掌骨近端有5块,桡骨远端有3块,近节指骨近端有2块。

3 讨论

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残疾,对患者的危害与影响极大。该疾病虽然不可治愈,但通过手术、药物与理疗等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疾病对患者正常生活与身体健康的影响,为明确患者的病情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采取有效的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效果极为重要。

以往临床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采用X线检查,但检出率极低,很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使患者的病情延误并加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随着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的深入,临床认为增加骨侵蚀、骨髓水肿等检查项目更加可行且敏感,可提高检出率,在这种背景下,MRI开始广泛应用于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中,该检查方法的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可通过成像技术将患者的关节结构清晰的显示出来,对患者的病变情况具有极高的检出率。相关研究表明[2],骨皮质虽然没有信号,但MRI检查可以将其信号的变化情况清晰显示,使临床医师可以据此判断患者的骨破坏情况与炎症情况,与增强扫描配合可以更好的观察患者的病例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为分析MRI检查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具体应用效果,笔者以69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很大(P<0.05)。

综上所述,在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应用MRI具有积极价值,可有效检查出患者的病变情况,为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可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李文娣,林欢.MRI诊断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结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6):159-160.

谭绍任,黄菊.MRI在早期腕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J].影像技术,2018,30(03):42-44+41.

猜你喜欢
诊断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