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用药后所致不良反应研究

2019-11-27 02:25王天芳贺玉洁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王天芳 贺玉洁

【摘 要】目的:观察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用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且总结对应的处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类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当中,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附件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多种类型。结论:针对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类型较多,医护人员需对此情况进行观察。

【关键词】奥硝唑氯化钠;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01

奥硝唑(ornidazole)是继甲硝唑、替硝唑之后第三代新型硝基咪唑类衍生物[1],是良好的治疗厌氧菌及滴虫的药物。其抗微生物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分子中的硝基作用,在体内环境还原成氨基,与细胞里DNA 发生相互作用,使细菌或者滴虫细胞内DNA 螺旋结构发生改变,进一步导致细菌或滴虫的死亡。常常用于治疗由狄氏拟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脆弱拟杆菌、CO2 噬织维菌,牙龈类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性疾病,以及生殖道毛滴虫、消化系统阿米巴虫等感染的治疗。[2]该药在我院外科、妇科、口腔科得到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本文将我院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在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导致不良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5~62岁,平均(47.12±11.23)岁。将如下患者排除在外:精神功能障碍患者、一般资料不全患者、其它药物引发不良反应患者、意识丧失患者、非自愿入组患者、无家属监护患者、认知与表达能力丧失患者。

1.2 方法 医护人员需要对所有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并且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以及受累的系统、器官等进行总结,将患者的各项情况与治疗方式、转归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相关分析,观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具体类型,并予以简析。

1.4 统计学处理 纳入并详细记录本研究中的全部计数资料,然后输入SPSS 20.0统计软件中开展分析分析,经[n(%)]进行表示,且以卡方检验方法分析,如果显示(P<0.05)则提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40 例患者的不良反应中,发生于用药时36 例(90.0%),用药后4 例(10.0%)。皮肤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为17例(42.5%),其次为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均为8例(20.0%),呼吸系统为1例(2.5%),神经系统为2例(5.0%),全身性损害为4例(10.0%)。

3 结论

观察患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后发现,绝大部分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发生于用药过程中,占90.0%,仅有少部分发生在用药后,其中2 例严重不良反应也发生在用药时,与相关报道[3]基本一致。故针对该情况,临床在应用奥硝唑时应注意对患者用药时的反应进行严密的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则早期进行及时的处理,以防止患者的不良反应加重,危及患者的生命。而经分析患者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现,其中1 例患者为肝脓肿,于输液时突然出现发热、寒战表现,进而产生气喘、胸闷、呼吸困难、多汗及烦躁,故可见针对肝功能受损的患者,用药时更需注意严密监测。本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循环及消化系统反应较为常见,而发现后均经及时的停药及对症处理后缓解,没有出现后遗症。相关研究[4]也提出,奥硝唑用药后的大多不良反应仅需停药即可减轻,但针对病情较重者应配合及时的对症处理,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医生在应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的时候,需要加强对药物应用的监督力度,一旦发现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停药。如果患者需要接受联合用药治疗,医生需要考虑到其它药物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之间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比如头孢类药物与硝基咪唑类药物进行共同应用之后,就会导致患者的不良反应加重,进而出现神经毒性情况等。[5]在患者接受临床治疗之前,医生需要严格询问患者的病史与用药史,并且让患者接受药敏实验。医生应当告知患者,在接受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期间,需要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需要严格戒酒,不能让食物当中含有酒精成分。[6]在患者实际治疗当中,医生需要对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生理盐水稀释,之后还需要对患者静脉滴注给药的具体速度进行调整,患者每分钟药液静滴在50滴左右为宜,还要将患者药物治疗的浓度保持在0.5%左右。此外,医护人员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让患者家属予以配合,多观察患者实际情况,出现不适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奥硝唑在治疗厌氧菌及滴虫病疗效确切确定,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临床上使用范围广泛,奥硝唑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在多个系统,常常用药后30 min 内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所以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临床输液期间密切观察,根据疾病的抗菌谱,在

掌握奥硝唑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密切了解药物配伍禁忌动态信息报道,使患者临床用药的安全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奥硝唑与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白细胞介素的影响[J].闫党占.北方药学.2017(03)

奥硝唑与替硝唑对厌氧菌所致盆腔感染患者抗厌氧菌的临床疗效比较[J].彭莉莎.抗感染药学.2017(01)

湖北省5家哨点医院奥硝唑注射液不良反应的集中监测[J].华小黎,黄璞,胡艳珂,史琛,赵瑛.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6(10)

奥硝唑在老年牙周化脓性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周国平,王敏,林建能,刘族志,王涛.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06)

奥硝唑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周望春.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2)

奥硝唑注射液静脉给药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J].赵丽,刘金玉,王慧,徐巍,张程亮,刘东.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5(12)

猜你喜欢
合理用药不良反应
180例门诊患者用药咨询分析与讨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