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2019-11-27 02:25马更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中医内科偏头痛临床效果

马更

【摘 要】目的:观察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2例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1)与研究组(n=41),对照组应用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医内科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检测2组患者3个月内偏头痛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3个月内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中医内科疗法在治疗患者偏头痛中的效果显著,且复发率较低,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因此值得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研究应用。

【关键词】中医内科; 临床效果; 偏头痛

【中图分类号】R27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02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有家族发病倾向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不同组合[1],常伴有恶心、呕吐及畏光,经一段间歇期后可再次发作,在休息或睡眠后可以得到缓解[2]。偏头痛病因复杂,西医对其的治疗往往只能治标,无法治本;中医方面一般以根据外感或内伤,循经用药为治疗原则,往往有着显著的疗效。本研究旨观察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自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包括门诊及病房在内,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2例。纳入标准:患者自觉头痛,以偏头痛为临床诊断收治入院;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等。排除标准:严重脑部占位性病变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患有精神疾病者等。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选取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41)与研究组(n=41)。对照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26~68岁,平均(49.5±3.3)岁。研究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28~71岁,平均(48.7±3.5)岁。2组间上述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给予中医内科治疗,依据临床四诊信息,实施辨证论治,具体如下:风寒者,治以疏风散寒、和络止痛,给予川芎茶调散加减治疗;风热者,治以疏风清热、和络止痛,给予芎芷石膏汤加减治疗;风湿者,治以疏风胜湿、通窍止痛,给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肝阳者,治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痛,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痰浊者,治以健脾燥湿、化痰降逆,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瘀血者,治以活血化瘀、通窍止痛,给予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虚证者,治以益气养血、和络止痛,给予八珍汤加减治疗。偏头痛者大多与肝阳上亢,风火上扰关系最为密切,因此,在治疗中应适当加以柴胡、黄芩、川芎以引药入少阳经。

2组均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检测2组患者3个月内偏头痛复发率及嗜睡、食欲减退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统计2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偏头痛症状消失,且3个月以内没有复发;有效:偏头痛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相关症状没有改善,甚至进一步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统计2组患者3个月内偏头痛复发率及嗜睡、食欲减退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见表1。

2.2 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统计2组治疗总有效率,可得以下数据,见表2。

2.3 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3个月内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

3 讨论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日益发展,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偏头痛的患者每年呈现递增趋势[3]。其发作时通常分为5期来叙述,大多数患者的发作表现为2期或2期以上。在美国,偏头痛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为10~17亿美元,在我国也有大量患者因偏头痛而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4]。

西医治疗偏头痛常选用止痛药、非甾体类消炎药及麻醉药。对于轻、中度头痛患者,简单的镇痛药及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萘普生、吲哚美辛、布洛芬、罗通定等便可缓解头痛的症状[5]。但患者常常出现嗜睡、消化道反应等,且复发率较高,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偏头痛的发作。

偏头痛从中医的病因病机角度来讲,与患者的体质、生活习惯、情绪等因素相关,而肝阳上亢、气血不足、痰湿瘀阻是导致偏头痛的主要原因,故治疗时,常常依据辨证论治的方法,从整体上对患者的體质做出分析,并指导用药,很好的体现了中医因人制宜的优势,且对机体刺激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有效控制偏头痛的复发。

本次研究显示,对照组患者3个月内复发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因此得出结论:中医内科疗法在治疗偏头痛患者中具有复发率较低,药物不良反应较少的优点,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朱宇明.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9):183.

董学梅.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1):246-247.

庄秋.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0):38-39.

张丹.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5):175-176.

孙维章,胡金凤,段琴,杨志枫.中医药治疗偏头痛90例临床疗效观察[J].智慧健康,2018,4(12):82-83.

猜你喜欢
中医内科偏头痛临床效果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研究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