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2019-11-27 01:27曾冰华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应用价值

曾冰华

【摘 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具体应用,为提高患者满意率提供优质的护理方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5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85例,对照组8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抑郁及满意度。结果:手术前与手术后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都得到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8.2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3.7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在手术室中,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对手术成功率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患者与医护人员紧张的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常规护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1

社会的发展推动着整个行业的进步,医疗服务关系到人们对医院的评价及看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可以帮助患者缓解需要手术的压抑心情,让患者可以在手术期间得到舒适满意的护理服务。人性化护理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目标,其目的就是让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能够在医院得到一个舒适、方便的就医环境。人性化护理模式是一种个性化、全方位的新型护理模式,根据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在临床手术中,可以让患者体会到真正的尊重,改变以往对医院固有的看法,同时还可以帮助患者达到心理与生理上的平衡,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与手术的成功率有极大的联系,可以降低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的可能,让患者可以尽早出院,恢复正常生活。我院现对165例手术患者开展了人性化护理研究,以患者为中心开展手术治疗,强调人文关怀。为了进一步明确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5例患者。男83例,女82例,年龄19~70岁,平均(45.3±7.1)。观察组85例:男45例,女40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33.4±8.8);观察组80例:男38例,女42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8.2±7.3),所有患者均来自普外科、骨科、妇产科等科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如表1所示。

1.2 手术标准

手术治疗的对象必须是初次进行手术,开始手术之前让患者签署手术同意书,说明本次研究研究的目的,让患者及其家属可以积极配合本次研究。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以及精神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方式,按照常规的方式进行手术前的准备。

对照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① 术前:当护理人员接受到患者的手术通知后,来到患者的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患者的病例、个人情况(家庭背景、文化程度、过敏史),与患者沟通之前先进行自我介绍,与患者建立一定的信任,观察患者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情绪状态,护理人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是否得当,建立信任后向患者介绍此次手术中存在的风险与成功的几率,手术采用的形式与所需时长。时刻注意自己要保持微笑,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充满耐心,用微笑的方式拉近与患者的距离,缓解患者手术前的紧张。对患者介绍一些手术室中的情况,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并采用图片的方式让患者以及家属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向患者介绍手术中所采用的麻醉方式与效果,包括手术过程的一些安全细节,让患者在手术之前对自己的整个手术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让患者增加熟悉感,减少对手术的抗拒心理。为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关于手术前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及其家属对即将到来的手术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缓解病人及其家属的不安情绪,为患者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讓患者可以不惧怕手术,调整好心态,正常接受手术的到来。

② 术中:患者在进入手术室的前一个小时,调整手术室的温度与湿度,让患者有一个舒适的手术环境。当患者进入到手术室中,核对患者的信息,帮助患者做好穿衣准备。手术室对于患者而言非常陌生,对于即将到来的手术难免会存在害怕与焦虑,护理人员要全程陪伴在患者身边,根据患者的表情变化进行心理状态预测,积极安慰患者。患者进入手术室中身体状态较差,穿着单薄,护理人员要为患者盖好被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在手术进行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一切流程熟悉于心,做到井然有序,更不能发出太大的声响影响到医生的状态。同时,手术中需要的液体要事先嘉文,与体温接近。在整个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如果有需要患者进行配合的地方,要耐心向患者解释原因,让患者信任医生的技术,整个护理过程中动作要轻。更重要的一点是,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一旦发现患者有任何的不适,要立即告知医生。

③ 术后:完成手术后,用温水将切口周围的血迹擦拭干净,并进行消毒。挪动患者的力度要轻柔,注意伤口和各种引流管,在运回病房的过程中,在拐角处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让患者能够平稳的到达病房。达到病房后,要告知家属术后的注意事项。术后1d进行回访,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感染迹象,耐心向患者说明术后饮食的注意事项,术后要经常进行活动,帮助恢复身体各项机能。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抑郁及满意度。

1.5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二者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手术前的焦虑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得到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的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8.2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3.7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5所示。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目的就是让患者消除对手术的恐惧与担忧,获得心理上的舒适感,增加与医护人员的心理距离。人性化护理注重以人为本,让患者可以感受到来自医院的关怀,改变对医院固有的看法。手术室作为医院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部门,体现的是医院的医疗水平,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正在逐渐改变着整个医疗环境。护理人员自身的素养要不断提高,以帮助更多的患者。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强度增加,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护理作为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一种工作模式,不仅仅只停留在疾病治疗中,还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及心理,对于即将手术的患者普遍存在对疾病的担忧和对手术的恐惧,导致患者的焦虑情绪持续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给予评估与干预,让患者逐渐接受并认可这种护理模式。

本研究分析了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中的具体应用,比较了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前后的焦虑及抑郁评分。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手术前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在手术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与抑郁症状。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采用了人性化护理模式的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人性化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减少手术中的担忧,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手术成功率。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存在极高的认可度,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負担,增加手术信心,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王欣.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2):329-330.

林红.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 19(1):126-129.

陈秀芳.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30):19-20.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C]// 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学术交流会.2015.

黄美红.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 2017, 23(13):139-140.

朱美璇.浅论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 2015(4):55-56.

猜你喜欢
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应用价值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分析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