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效果的影响研究

2019-11-27 03:08于霞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抢救影响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于霞

【摘 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临床效果研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的134例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临床指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运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比较显著,同时能够获得较高满意度。

【关键词】优化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抢救;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1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迅速且病死率较高的疾病,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关键在于:开通相关梗死器官组织,促使血流灌注到心肌内,从而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相关研究资料表明,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赢得抢救时间对其非常重要。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率呈现上升发展趋势,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建立优化就诊抢救措施和相关护理流程能够节约时间,避免转运和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浪费过多时间,最终成功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134例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各67例。其中男95例,女39例;对照组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7.0±5.0)岁;观察组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48.0±6.0)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在我院进行诊断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②患者在阅读知情书的情况下自愿签写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

1.2 具体应用的护理方法 在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仍可继续采用常规的治理方案,其具体工作步骤如下:安排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随后安排专业人员对患者进行吸氧治疗,最后,在为患者进行完静脉输液以及抽血化验工作并且在确诊后进行手术,在此过程中,要确保医生和护士交接工作顺利进行。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对传统的治理方案进行优化,其工作步骤如下:(1)当急诊室工作人员接到急诊电话时需及时安排车辆,并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早期抢救,避免患者病情恶化。(2)在急救人员到达患者所在地时要在最短时间内为其进行输水以及吸氧治疗,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除此之外,要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安抚,在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后,及时通知医院为其进行手术准备工作,在前往医院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心率进行观察,避免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现象。在此期间,需要急救车上的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各项体能进行记录。(3)患者办完住院手续后,要在最短时间内为其进行治疗,并安排其卧床休息,(4)为患者进行静脉输液以及抽血化验工作,进一步对所做的诊断进行确认,避免出现误诊的问题。(5)在确定诊断结果正确之后,需要安排专门的医生和护士对氧气以及病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记录,在此过程中,同样需要保证交接工作的顺利实施。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比较经过临床专业与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7.0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66%,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经过临床专业研究后发现,观察组患者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非常高,根据资料显示,50%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60min内就会死亡。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致命原因是:室性心律失常,延误最佳抢救时机而导致死亡。因此,临床必须及时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時疏通缺血组织。治疗组中所采取的优化就诊护理流程能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在转运过程中和就诊过程中不必浪费过多时间,尽快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送到医院加以治疗。在常规就诊护理流程中,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之前的抢救较为随意,因此护理人员仅仅是按照医生的叮嘱对手术基础设施加以准备,并未形成规范化的护理流程观念,与此同时没有明确自身护理目标。除此之外,由于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不一,所以也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救治效果出现差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心电图使用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以及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院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结果如下:首先,在院前抢救、转运方面。急诊科室医护人员接到求救电话之后,要立即出发,在救护车上时,急救医护人员可以利用电话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当前情况,并将简单有效的护理措施告知患者家属,急救医护人员抵达求救现场后,要马上对患者行面罩吸氧救助措施,并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液。其次,在接诊流程方面。救护车行驶过程中,急诊医护人员要立即联系转运医院的接诊护士,接诊护士要在患者到达之前,做好充分的抢救准备。如果发现患者具有急性心肌梗死病症,在患者就诊之前,护理人员要强制性要求患者卧床休息以及面罩吸氧,并对患者进行采血,然后实施专项检查,例如,心肌酶学、血常规等,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的急性心肌梗死病症进行明确诊断,然后做好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手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果在院外并发,不足1h便可能死亡,主要原因是可救治致命性室性出现心律失常现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其二是,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对于第二类症状的心肌梗死患者,应该对其可挽救性缺血组织及时抢救,并建立冠状动脉血运,这样可以有效挽救患者的濒死心肌,避免扩大缺血梗死心肌面积。对急诊护理流程合理优化,可以有效缩减患者的转运时间。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对于优化急诊护理的满意度为97.01%明显优于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患者的68.66%,并且各项临床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该种护理方法适用于临床方面推广。

参考文献

胡娟娟,吕君.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效果的研究[J].全科护理,2015,13(33):3360~3361.

陈秀娴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8):4327~4328.

猜你喜欢
抢救影响研究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俄召驻外代表开会“抢救”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