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2019-11-27 04:13赵云燕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

赵云燕

【摘 要】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实施诊治的7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在任意编号后划入研究组与常规组(n=36)。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及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常规组患者比较,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及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均相对较高,两组间数据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发生6例不良事件,研究组发生1例不良事件,组间数据差异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心绞痛症状,且能够降低其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2

冠心病为老年患者常见性疾病、多发性疾病,临床认为患者疾病发生的原因,与其个人的生活状态、饮食习惯密切相关[1]。近年来我国冠心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加强临床护理方式的研究十分必要[2]。文章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实施诊治的7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视为研究对象,结合分组比较的结果展开论述,且将数据资料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实施诊治的7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在任意编号后划入研究组与常规组(n=36)。常规组男女占比为20:16,年龄范围61-78岁,均龄为(70.11±3.35)岁。研究组男女占比为19:17,年龄范围61-79岁,均龄为(70.25±3.25)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距,且入选患者均为精神类疾病(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为患者介绍药物治疗的价值、临床治疗的流程等,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其临床表现。研究组实施无缝隙护理,具体路径如下。

1.2.1 建立护理小组 由护士长、科室护师以及护士等组成专业无缝隙护理小组,对患者的情况、护理需求、病情发展状态及心理状态进行全面了解,明确常见的并发症,制定护理计划。为患者实施24h无缝隙监护,实施8h在岗责任制度,以便于及时控制患者心绞痛症状。

1.2.2 实施无缝隙护理 (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交流,为患者介绍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常见的临床症状、并发症等等。在药物知识介绍中,需要重点介绍药物应用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患者介绍相关注意事项,以便于及时处理不良情况。(2)心理护理:多鼓励患者,为患者介绍相关的健康教育视频,指导患者听音乐、看电视等,保持舒缓的心情。指导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聊一些生活中的趣事等,使患者处于良好的身心状态中。(3)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进食豆制品、瘦肉、新鲜蔬菜等食物,保持每日维生素的摄入量,避免患者发生便秘症状。针对于便秘患者,需要对其腹部进行按摩。

1.3 评价标准 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状态,项目包含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哦及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等内容,分数高表示患者心绞痛改善效果越为理想[3]。在患者治疗后6个月随访,对比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0.0展开数据的统计学计算,计量资料应用t值予以检测,x2为计数资料检测工具,在p值<0.05的情况下,则认定为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组与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控制效果比较

与常规组患者比较,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及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均相对较高,两组间数据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常规组与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常规组发生6例不良事件,研究组发生1例不良事件,组间数据差异比较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发病的原因较多,病死率较高,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类型,且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4]。临床治疗以控制患者心绞痛症状、发作频率为主,避免患者症状加重或者死亡。冠心病患者发作期间生存质量显著下降,且患者多具有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指导十分必要。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无缝隙护理为新型的护理模式,具有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特征[5]。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感受,为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正确面对疾病,明确疾病治疗的价值,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6]。

本次数据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及躯体活动受限程度评分均相对较高。在无缝隙的护理模式下,能够有效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在预后效果评价方面,常规组发生6例不良事件,研究组发生1例不良事件。无缝隙护理模式下,可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生命健康的影响较大。

综合上述内容,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心绞痛症状,且能够降低其不良事件发生率,建议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期间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魏欣.无缝隙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3):211.

龙凤.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心绞痛控制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A0):240.

张大林.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改善情况、预后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2):152-153.

庫孜拉·达乃西,玛依拉·木拉提.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病人心绞痛控制效果及预后的影响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0):97-98.

马艳,刘娟,王丽娟,等.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控制及其预后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06):809-811.

罗容慧.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控制及预防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6):5114-5115.

猜你喜欢
无缝隙护理
无缝隙护理在脑出血血肿清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鼻窦炎手术围术期护理中无缝隙护理的效果研究
无缝隙护理质量管理在消化内镜诊疗、手术中的作用
无缝隙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无缝隙护理管理制度在妇产科中的实施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