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足矫形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2019-11-27 05:07贾汝福贾林伟张培花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早期干预偏瘫效果

贾汝福 贾林伟 张培花

【摘 要】踝足矫形器在脑卒中是全球人口死亡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在我国,卒中后长期存活的患者中有50-70%遗留有功能障碍。笔者认为在做好心理护理应用与效果的基础上,遵循循序渐进、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原则,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与效果有利于踝足矫形器在脑卒中瘫痪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踝足矫形器在脑卒中;偏瘫;早期干预;康复护理应用; 效果

【中图分类号】R32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2

引言

踝足矫形器在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通常指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在内的一组急性疾病。目前,我国踝足矫形器在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踝足矫形器在脑卒中也成为最重要的严重致残疾病[1],高的致残率不但影响工作、生活,也给家庭、社会带来较大的影响。为了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少医学学者对踝足矫形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应用与效果进行了深入研究。

1 踝足矫形器在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与效果的重要性

踝足矫形器在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能力上存在代偿和功能重组自然恢复能力[3],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与效果可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弧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超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与效果对踝足矫形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和整体疗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与效果的时间选择

一般认为,从踝足矫形器在脑卒中发生后3个月内的康复即为早期康复。从发病至24小时内是采用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的最佳时间。康复训练引起再出血的概率很小,无论脑出血患者,还是脑梗塞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均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甚至超早期康复训练(发病48~72小时)。

3 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与效果的内容

3.1 心理康复护理应用与效果 心理康复护理应用与效果是训练成功的基础和保证[7]。良好的情绪,使神经肌肉的调节达到最佳状态,神经抑制被解除,神经易化增多,大大提高了康复的疗效[8]。踝足矫形器在脑卒中后抑郁是最常见并发的情感障碍,发病率为20%~50%[9]。踝足矫形器在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情绪悲观,对自身缺乏信心,直接影响病人对治疗康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体位护理应用与效果

3.2.1 卧位护理应用与效果 卧床期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置。患病早期,患者卧位时间相对比较长,在此期间必须确保患者始终采取正确的、有利于今后机体功能恢复的姿势和体位,预防或减轻以后易出现的痉挛模式 ①仰卧位,躯干平展。②健侧卧位,胸前放一软枕, 健肩在下。③患侧卧位: 将患肩及前臂轻轻拉出,患肩前伸, 上肢向前伸。

3.2.2 坐位护理应用与效果 避免长期卧床造成的心肺功能下降,并为将来的功能恢复创造条件,在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一步发展之后,只要患者意识清楚,就可以在日间患者能够耐受的时间内,采取坐位姿势,并尽可能在座位下进食。坐位训练要逐步进行。

3.2.3 站位护理应用与效果 康复护士帮助病人进行站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坐位耐力达到30分钟以上,就可以站位训练,一般发病后的5~15天。协助患者双足放平置于地面,站于同一水平线,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相应交叉尽量向前伸直,低头、弯腰、收腹、重心渐移向双下肢,护士可一手放在患侧肩胛骨处,引导肩尽量前移。

3.3 患肢功能康复护理应用与效果

3.3.1 按摩 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防止或减轻浮肿,对患肢也是一种感觉刺激,有利于恢复。按摩要轻柔、缓慢,有节律地进行,作用中等深度,不使用强予按摩和揉捏,刺激性手法、对肌张力高的肌群(如上肢屈肌)采用安抚性的按摩,使其放松。

3.3.2 翻身动作训练 翻身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压疮、关节挛缩及静脉血栓形成,也可改善呼吸功能,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每2小时翻身变动卧位1次,患侧卧位每次不要超过1小时。

3.3.3 床上训练 ①被动运动 病人昏迷或其他原因(如全瘫、严重合并症) 在数日后仍不能开始主动活动者,应做患肢关节的被动运动,每日2次以上,每次30分钟,直至主动运动恢复;②主动运动 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提高肌张力。

3.3.4 日常生活能力(ADL)训练 训练患者穿脱衣服、进餐、入厕、沐浴、拧毛巾等。积极训练患者患侧上肢及手的功能。在ADL训练项目中尤以移动能力的训练最为重要,在康复护理应用与效果中还要注意教会患者如何利用残存的功能,借助工具学会翻身、起床以及从床移到轮椅,再从轮椅移动到厕所的技巧动作和方法[18]。

3.4 物理治疗 主要有针灸推拿、肌肉电刺激、直立床、运动疗法等。通过物理疗法促进瘫痪肢体的血液循环,缓解痉挛,减轻疼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延缓肌肉萎缩。

3.5 出院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不能停止训练,每天坚持累计训练3~4 小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定期回访,有条件的可在正规的社区康复机构继续康复。

3.6 家庭康复护理应用与效果 踝足矫形器在腦卒中偏瘫病程长、恢复慢、经济负担重,所以很少能够达到完全康复后才出院,患者出院后如不能继续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往往前功尽弃,出现各种功能减退。开展家庭护理应用与效果,既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减少家庭经济负担,又有利于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3.7 康复护理应用与效果的注意事项 踝足矫形器在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护理应用与效果以体位护理应用与效果、肌肉按摩及床上训练为主;恢复期则以对患者进行坐、立、行的训练及各种日常生活训练为主。做好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坠床;避免训练过度或不足。

4 结语

综上所述,踝足矫形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超早期施予良肢位的摆放可以防止患肢的挛缩和关节畸形;缩短患侧卧位时间,可避免影响静脉和淋巴回流而加重病情。康复应尽早介入,并取得康复护理应用与效果患者、家属的紧密配合。

参考文献

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和平衡功能影响[J].冯学伟,张廷峰,刘亚楠.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7)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邹朝君,叶志弘,胡皓,王唯,李建华.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 (10)

猜你喜欢
早期干预偏瘫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早期干预防治围生期高危儿神经发育异常的临床研究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晚期早产儿精神运动发育早期干预效果分析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