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术后感染中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的应用价值

2019-11-27 06:26赵永灿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c反应蛋白

赵永灿

【摘 要】目的:探究骨科术后感染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的变化状况,评价其临床准确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数据库中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间收入的骨科术后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53例纳入本次实验,将53例患者记录为实验组,同时抽取同期我院进行治疗的常规骨科手术但未发生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53例作为对照纳入实验,记录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进行检验,评价两组研究对象的相关指标,评价结果。结果:在患者手术后1d、7d、14d各个时间点,实验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数据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之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发生骨科术后感染后,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有所改变,其数据均高于术后未见感染的患者,对于患者的感染状况有较好的指导意義,可以根据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数值明确,患者的感染状况以及严重程度对于患者治疗来说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红细胞沉降率;感染诊断;C反应蛋白;骨科术后感染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1

骨科手术感染主要包括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的术后急性感染,以及患者接受内固定后所出现的迟发性感染[1]。而对于围手术期出现的急性感染来说,在进行治疗时,早期发现状况良好,但无法对患者治疗疗程和疗效进行判断,很容易出现过早停药而影响感染控制的效果或患者在手术感染发生后,其用药时间过长,引起患者出现耐药性等其他临床问题。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感染控制时,如何对感染状况和治疗效果进行判断,是保证患者感染控制的主要方式[2]。c反应蛋白以及红细胞沉降率是一种在患者体内进行变化的动态指标,会根据患者感染状况发生变化将其作为实验室指标并结合体温和切口等状况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评价,能够有助于明确患者感染状况以及感染的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3]。所以本文中探究,探究骨科术后感染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的变化状况,评价其临床准确性和应用价值,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数据库中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间收入的骨科术后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53例纳入本次实验,将53例患者记录为实验组,同时抽取同期我院进行治疗的常规骨科手术但未发生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53例作为对照纳入实验,记录为对照组。对照组中体检者性别信息包括(男:24例;女:29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56~76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信息数据记录为(65.1±6.1)岁;实验组中患者性别信息包括(男:33例;女:20例),患者的年龄信息区间介于55~7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信息数据记录为(63.9±5.2)岁;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一般资料经对比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分别在患者手术完成后1d、7d、14d多个时间点对患者的CRP和血沉指标进行检查,根据患者上述指标动态观察的结果和趋势,并根据患者体位以及切口表现的资料对抗生素用量进行调整。待患者切口愈合并且体温恢复正常,持续两天以上后,即可记录为患者感染状况恢复停止应用抗生素。若患者在手术后不明因素发热状况依旧存在,应当根据患者的病症状况,严格观察其感染发生率,加强抗感染治疗,直至患者的体征以及生命指标恢复正常。

1.3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应用SPSS21.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患者手术后1d、7d、14d各个时间点,实验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数据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之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反应蛋白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其检测速度较高,能够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多种疾病诊断中,并且这种诊断方式极为便捷,能够应用于临床边快速检验中[4]。而血清沉降值在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属于术后感染的一项重要检测指标,但由于这项指标受影响因素较多,所以其特异性较低[5]。但在对于这种指标进行术后连续检查时,数值变化与患者病情和疗效有较高的相关性,能够应用于患者体内炎性反应和各项指标检测。而在患者接受治疗时,术后感染患者的血清沉降值和c反应水平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在感染时有明显增高现象,患者病情好转或得到治愈两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或出现明显下降。所以在对患者进行并证明确实动态观察,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血液沉降值变化,对于患者的康复来说有积极意义。大多数临床研究人员认为,在对患者延续状况进行判断时,c反应蛋白的准确率和敏感性优于血液沉降值,在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血液沉降值动态观察过程中,可见c反应蛋白数值下降速度更快,在患者的感染诊断中更为准确,对于患者病症明确来说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在患者发生骨科术后感染后,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均有所改变,其数据均高于术后未见感染的患者,对于患者的感染状况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可以根据患者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数值明确,患者的感染状况以及严重程度对于患者治疗来说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张宇博,邹三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和红细胞沉降率在骨科内置物术后感染性发热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4):77-79.

孙杰,王俊,彭建国.腰椎内固定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对中期感染的预测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3):11-14.

郑鹏,祁宝昌,王成学,孙大辉.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与下肢非感染性骨不连骨折预后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3):3294-3295.

蔡利华,杨雪绒,洪伟.检测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对临床诊断术后感染的意义[J].浙江创伤外科,2017,22(03):605-606.

牛犇,王硕,孙亚.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在中老年患者脊柱内固定术前后的表达[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02):291-293.

猜你喜欢
c反应蛋白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价值分析
探讨心力衰竭治疗前后心肌酶、cTnT、CRP水平的变化
血必净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
动态监测C反应蛋白评估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和预后的临床研究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与药理解析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CRP与白蛋白比值对急性重症肾盂肾炎预测价值的探讨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