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

2019-11-27 07:23王荣梅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1期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

王荣梅

【摘 要】目的:分析风险评估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400件医疗器械为对照组;同时筛选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400件医疗器械为研究组。研究组工作阶段予以风险评估管理,对比实施风险评估管理前后的工作质量,两组灭菌合格率。结果:实施风险评估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风险评估管理前;研究组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风险评估管理可显著提升工作质量,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减少工作中风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安全性更高的医疗器械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医疗器械;消毒供应中心;风险评估管理;灭菌合格率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1--02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有医疗器械数量多、工作量大的特点。对医疗器械进行高效、安全的管理也是这一部门的核心工作,是提高灭菌效率、减少医院感染发生风险的重要工作[1]。风险评估管理是一种高效的管理程序,主要工作在于对潜在、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于评估,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进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2]。本文分析了风险评估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效果,筛选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400件医疗器械为研究组,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筛选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400件医疗器械为对照组,包括有医疗耗材200件,手术器械200件。同时筛选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400件医疗器械为研究组,包括有医疗耗材200件,手术器械200件。两组医疗器械的类型、消毒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自2018年初以提高灭菌合格率为重点,开展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对医疗器械实施分级风险管理于质量控制。此次研究纳入的医疗器械分别是开展风险评估管理前后入组,用以进行对照研究。风险评估管理方法:

1.2.1 风险识别与评估 首先,组建风险管理小组,对2017年度实施常规消毒管理的医疗器械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调查,分析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包括有器械混效率高、器械损坏概率该、配件丢失率高、高低温处理方式混淆、属结构复杂的器械清洗不易等。结合危害程度、发生频次、涉及数量等对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予以正确风险分级,明确高风险的项目,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改进内容,对风险因素进行控制。

1.2.2 风险管理 ①组织科室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深入学习医疗器械消毒处理方法,要求充分掌握消毒流程,素质细节,能够根据不同的器械类型,进行灵活、高效的消毒处理,并且具备高度责任心以及识别、处理风险的能力。重视新职工的培养,开展老带新活动,鼓励员工之间互相探讨、分享工作经验,促进新职工业务能力全面提升,避免新职工不熟悉流程或缺乏经验引起不良事件。对工作相关的操作流程、岗位职责进行优化,明确个人分工,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制度,保障工作质量。②重视与临床科室之间的交流,有经验丰富的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指导临床人员高效完成预冲洗医疗器械操作,教会临床人员根据器械了偶像不同合理选择清洗方式,选用正确的清洗剂。③建立多途径质量检测方法,组建专门的检测小组,负责对医疗器械的消毒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统计器械使用状况,记录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监督工作改进。对设备运转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检查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供应环节是否有疏漏并及时改进。④持续改进,风险管理小组每季度对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估,识别是否存在参与风险,若管理效果仍不满意,对管理方案进行灵活调整并实施持续改进。

1.3 观察指标 评估实施风险评估管理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人员业务能力(30分)、风险识别和处理(30分)、高合格率(40分),分值越高工作质量越佳。对比两组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统计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并进行t检验;以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的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风险评估管理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 实施风险评估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风险评估管理前,。见表1。

2.2 两组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 研究组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中的基层部门,医院应用的医疗器械,有规格、形状、性能、结果多样化的特点,也有不同的价格,这也给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醫疗器械工作增加了难度,会面临一些潜在风险。比如医院通常有数量较多的外来医疗器械,属于公司、生产商免费提供或租赁给医院的器械,这类器械相对精细且造价昂贵,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但存在流动性强的特点,需要在多个科室流动,在加上器械清洗不易等因素影响,会增加院内感染发生风险[3]。此外,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在消毒、回收、发放等细节上发生疏漏的概率,需要予以重视。面对这种状况,以往常规的医疗器械管理模式并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使得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效率下降[4]。

风险评估管理模式是更快科学、高效的工作模式,将之用于消毒供应中心,能够对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准确识别,并进行科学评估,明确高风险环节,设计针对性的策略用以控制风险因素,促进高效、安全的工作体系,进而提高医疗器械的管理效率、灭菌合格率大幅度提升[5]。

本文结果:实施风险评估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风险评估管理前;研究组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消毒供应中心实施风险评估管理可显著提升工作质量,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减少工作中风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安全性更高的医疗器械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刘蓉俊,向艺.风险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降低硬式内镜受损率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7,16(5):474-476.

曾梅许,李育群,曾小兵.消毒供应中心风险管理的环节质量控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8):134-137.

伯淑维.护理风险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中实施的临床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5):73-75.

孙瑜.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的零风险管理研究[J].甘肃科技,2018,34(20):103-104.

黄鹄.消毒供应中心风险评估及防范对策探讨[J].现代养生,2014(16):284-284.

猜你喜欢
消毒供应中心医疗器械
河南省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
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分析
常用医疗器械原理与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