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教育中的自律机制探析*

2019-11-28 00:55欧阳爽悦杜苇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教书育人 2019年21期
关键词:自律诚信机制

欧阳爽悦 杜苇 (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当今我国社会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新趋势。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迈入了全新的局面,在这种新的发展形势下,结合国情现况,进一步创新与优化对大学生的诚信道德思想教育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切实地构建行之有效的自律保障机制,才能够为大学生塑造高尚的精神品德,真正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现阶段在校大学生的诚信生活现况

大学生是很特殊的社会群体,一方面绝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成年,已经需要履行法律义务、承担法律责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大学生仍旧在扮演纯粹的学生形象,他们尚未实现真正的经济独立,也没有充分接触社会,社会认知以及人格思想等并没有真正地得到完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成长背景下,复杂的社会风气会给大学生带来绝对性的影响,而这就直接涉及到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下文就逐一结合这些诚信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社交生活中的诚信问题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社会已经形成了信息多元化、交流即时化的背景,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交际活动非常频繁。但是以诚信角度而言,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社交人际,还是网络环境中的社交人际,一些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存在诚信道德问题。例如,一些大学生出于自卑心理会在网络社交平台上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构造一个完全虚拟的身份,在于他人交往的行径中,刻意回避现实,给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一些大学生因为正处于青春年少的热血时期,对于一些敏锐的社会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他们往往会给自己塑造一个很个性的网络形象,在网络大平台上面针对一些社会热点做出过多的解释,甚至发表一些不符合自己身份、影响社会稳定的过激言论,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都污染了网络环境,给他人带来很不好的影响[1]。

(二)政治生活中的诚信问题

绝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成年,已经享受我国成年公民的政治义务与政治权利。现阶段我国在校大学生参加政治活动的途径主要可以归结为:其一,参加各种形式的思政公共课程;其二,参加高校团委、党委组织的政治学习活动;其三,积极申请入党,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其四,在校团委、党委的领导下,接受先进的党课教育,并代表学校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在实践之中获取经验、积累经验。这些丰富多彩的政治活动给当代大学生创造了更积极的学习生活氛围,能够让大学生抓住机会,不断提升自我。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对在校的政治生活产生错误的想法,例如一些学生不重视思政公开课,认为思政公开课学不到东西,甚至还会在思政公开课的期末考试中抄袭舞弊;一些大学生缺乏思想觉悟,对于入党行为缺乏热情,不愿意主动参加党课教育,错将参加党课教育视为浪费时间的行为;一些学生的入党动机不纯,参加政治活动只为得到“活动分”,与思政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这些种种行为都给原本纯粹的政治学习活动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让纯洁的大学氛围蒙上了一层阴霾[2]。

(三)学习生活中的诚信问题

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学习,不断学习先进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修养是每一位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但是现阶段的高校环境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了严重的诚信问题。譬如,在学科的期末考试中公然舞弊,无视考场规则;花钱请人代课,用金钱买课时、买网课的答案;毕业论文过多抄袭,存在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诸如此类。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动摇了高校的诚信机制,给学风建设、校园文化的塑造造成了恶劣的负面影响。

(四)经济生活中的诚信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大多数人的经济消费意识与经济消费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这种社会发展新趋势之下,大学生的经济观念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现阶段的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成了商业消费中的重要来源,与八九十年代的贫苦大学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能力的增长是一件好事,但是当下有一部分大学生的经济生活中却存在着严重的诚信问题,比如一些大学生恶意透支信用卡,给银行以及自己的征信带来了很严重的后果;一些大学生为了满足日益膨胀的消费欲望,在不考虑经济基础的前提下,冲动消费、贷款消费,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压力,还欺瞒父母,以学杂费为理由索取过多的金钱;一些具有贫困补助、助学贷款的大学生通过恶意的手段来索取国家补助资金,等等。这些经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直接反映部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正是这些失信行为的存在,使得当下大学生经济消费大环境中出现不好的风气,影响了他人的消费判断。

二 现阶段高校诚信教育工作的不足之处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通常用思政课程、诚信活动、辅导员教育机制来综合保障诚信教育的质量。但是诚信行为需要过强的个体自律意识,仅仅通过外部教育环境来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

(一)诚信教育的核心理念较为落后

高校阶段是大学生形成完整三观的重要时期,但是当下许多高校仍然以学习成绩为大学生的主要培养方向,忽略对诚信教育的建设。不仅如此,在很多高校现存的诚信教育机制中,都会更加注重对诚信教学内容以及教师队伍的投入,缺少直接关注大学生诚信行为的教学保障,这就使得高校诚信教育的理论成果远超实践成果,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很难得到切实地提高[3]。

(二)诚信教育机制不够完善

在新形势背景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广泛运用,单单依靠现实生活中的课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诚信教育的发展需求。高校只有将诚信教育充分应用在网络环境与现实生活环境这两方面中,才能够提高诚信教育的影响力。但是现阶段许多高校并为切实推进这一教育需求,落后的诚信教育机制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方向,使得诚信教育缺乏公信力,无法及时跟上社会的发展潮流。

三 新形势背景下构建大学生自律机制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合理的诚信自律引导机制

诚信行为高度依赖于行为主体的自律意识,而行为主体的自律意识与客观的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的校园氛围能够有效强化大学生的自律意识,从而更好地推动诚信教育的建设。因此,在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自律机制的工作中,首先就应该塑造积极良好的校园氛围,让大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之中自主、自觉地提高诚信修养。首先,高校可以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为他们设计在校行为规范,让他们清晰地了解自己行为的对与错;其次,高校应该从课堂、公寓、社团、学生活动等不同路径出发,为大学生构建强有力的“自我约束管理机制”,让大学生的行为既受到自己的监督,又受到他人的监督,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态,由此便可充分培养大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责任心与诚信修养[4]。

(二)充分完善诚信自律教育理念

大学生的课余活动非常丰富,社团文化、院系文化、班级文化、专业文化等都会给学生的自律与诚信带来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高校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完善诚信自律的教育发展理念。一方面,学校应该结合大学生的各种团体组织,设计一套自律提醒与诚信监督制度,强化对学生课余活动的组织管理;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充分结合大学生的团体组织,让诚信教育充分进入到社团、班级等之中,让学生时刻受到诚信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的自律守信来实现团体的诚信共鸣。

(三)加强诚信自律机制的实践力度

引导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在自我思考、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实现诚信修养的提升。构建多种多样的诚信实践活动,加强诚信自律机制的实践力度,让诚信教育实践化、日常化、多元化。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进行诚信主题的辩论会,让大学生自行围绕诚信话题开展辩论;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实地了解征信机构的工作,让他们了解诚信的重要性;高校可以让大学生充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带着专业技能进入到社会领域中,并在工作实践中贯穿诚信教育等等。通过种种诚信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发挥主观判断的同时,加强对诚信意识的认知,由此便可以达到良好的诚信自律教育效果[5]。

总之,诚信是做人的本分,在高校教育规划中一定要着重关注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并充分结合现况为构建多元化的诚信自律教育机制,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养,规范大学生的个体行为,这样才能够塑造大学生的全面素养,为社会信任体系的构建做好教育输出。

猜你喜欢
自律诚信机制
只有自律,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能自律者为俊杰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皮革机制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