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日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2019-11-28 00:55马莹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教书育人 2019年21期
关键词:日语句型育人

马莹 (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大学是教书育人的高等学府,高校教师不但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不光思政课程有育人功能,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信息泛滥、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仅仅依靠思政课程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是有局限性的。亟需广大高校教师利用自身学科的优势,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全课程、全方位育人。

但长期以来,日语教学只强调学习和吸收日本的先进文化,实现“把世界文化介绍给中国”的目标,而忽视了育人环节。作为日语教学工作者,应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将知识的传授与思政教育融为一体,在培养学生日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一 日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途径

(一)在语言文字对比中,增强民族自豪感

日语产生之初是没有文字的,只能用于口头表达,无法表记。直至公元3世纪,中国的汉字大量传入日本,使日语终于有了语言的载体。日本人不但利用汉字记载自己的语言,而且在汉字的基础上发明了“假名”。日语的“假名”都是从古汉字的草书或楷书的偏旁部首简化而来的。教师在最初讲授假名的时候,可以通过说明其来源(也就是所谓的“文化溯源”),让学生了解日语对汉语的依存度,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汉语的博大精深,我们老祖先的聪明智慧,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日语的词汇更是如此,大部分的日语词汇源于汉语。现代日语的常用汉字大多源于汉语的繁体字,如“筆”“場”“車”等;一部分汉字进行了简化,如“伝”“児”“気”等;还有极小部分的“国字”,即日本人独创的字,如“駅”“丼”“払”等。日语汉字的发音分为“音读”和“训读”,“音读”是模仿汉语发音而产生的,而绝大部分的名词词汇都是“音读”。并且,绝大多数词汇的意思与汉语(包括现代汉语和古汉语)相同或相近,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由此可见,汉语对日语的深远影响。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语言文化对周边邻国,不仅是日本,对其它国家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且,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看待繁体字和简化字之间的关系。

另外,现代汉语中的有些词汇是从日本传过来的,比如:政治、经济、空港、卖场、便当等。教师在讲解这些词汇的时候,可以提示学生这些词汇是源于日语的,语言文化的交流是相互的。即不能盲目地崇拜外国文化,也不能完全排斥,对待外来文化要有一颗包容之心。

(二)在文化对比中,提升“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要加强“文化自信”,在外语教学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是途径之一。语言承载的是文化,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中日文化又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了解日本文化的同时,还能够在中日对比中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

例如,在传统节日中,日本的新年指的是元旦,日本人不过春节。而过年吃年糕、给压岁钱等习俗跟我国的习俗是一样的;在食文化中,日本的拉面也起源于中国,但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良,更加符合日本人的口味;在服饰上,日本的传统服饰和服,在很大程度上受了中国汉服的影响,但是在面料和样式上又有所不同。通过介绍日本文化,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日语语言的理解,还可以借此来重新认识中国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而提升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的文化自觉性。

(三)在社会现象对比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日本作为经济和科技都较发达的国家,跟我国相比,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例如,日本人不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乘车、购物自觉排队;在公共交通设施上不大声喧哗等。相反,近年来中国游客在海外旅游的不文明现象频频被媒体曝光。为了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注意文明礼貌、注意社会公德等。

但是,外国的月亮也不都是圆的,要扭转部分学生过分崇洋媚外的思想。大多数学生选择日语,是因为比较喜欢日本的动漫或生活环境等。但日本社会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过劳死案件逐年增加;自杀人数逐年攀升;少子高领化等问题。此时应引导学生批判地看待异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吸收外来文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反观中国社会现状,该发扬的继续发扬,该摒弃的摒弃,借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 日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

案例主题:创新是最重要的原动力。

结合章节:第7課 ごめんください

案例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指出,创新是最重要的原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努力做到有新视角、新思路、新办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案例描述:本节课通过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的讲话,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其中的重点词汇,同时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巧妙地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地融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及效度。电子教案内容如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掌握授受关系句型。

要求:熟练运用授受关系句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句型「~は~に~をあげます」、「~は~から(に)~をもらいます」

难点:句型「~は~から(に)~をもらいます」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方法:日汉对比法。

手段:以课堂面授的形式,采取讲练结合的手段。

(四)主要授课内容

1 日常用语

ごめんください。(有人在家吗?)用于去别人家敲门时。

融入思政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究文明礼貌。

2 时事要闻

イノベーションは最重要原動力。中国はイノベーション主導の発展の道を歩まなければ、新旧原動力の順調な転換を果たせず、本当の意味で強大になれない。強くなるにはイノベーションが、イノベーションには人材が必要だ。

融入思政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3 语法讲解

(1)~は~に~をあげます

意义:这是一个表示授受关系的句型。表示我(方)给他人或他人给他人某物。格助词“に”接在授受者后面,格助词“を”表示授予内容。此句型相当于汉语的“…给某人…”。

例:田中さんは王さんに辞書をあげました。(田中给了小王一本字典。)

母は妹に鞄をあげました。(妈妈给了妹妹一个包。)

(2)~は~から(に)~をもらいます

意义:这是一个表示授受关系的句型。格助词“から”前面接授予者,也可以用“に”替换。相当于汉语的“…从…得到

例:私はブーイフレンドから花をもらいます。(我从男朋友那得到一束花。)

私は母から電話をもらいました。(我接到了妈妈的电话。)

三 日语课程思政教学反思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响应党中央“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号召,教师在“授业解惑”之余也要担起“传道”的重任。但是,首先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日语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因此,学校应该通过集体培训、思政教师讲座、党员教师引领等方式,提高日语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以及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而且,还应把德育目标融入人才培养目标,以确保思政教育的时效性。

在提升教师思政素养的同时,还要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作为日语教师不仅要传播日本文化,还要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熟悉中国的历史,熟知各地的风土人情等。以便更好地与日本文化进行比较,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有机融合,“润物细无声”

思政教育如果单纯为了思政而思政,在日语课程中生硬地加入思政教育,非但达不到育人的目的,还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应善于发掘日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如上文所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等。将这些元素有机地融入日语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使日语知识的传授与正确的价值观引领相得益彰。

例如,在讲解劝诱句型「~ましょう」时,可以举例「お酒を飲みましょう」(咱们一起喝酒吧),「タバコを吸いましょう」(抽根烟吧)等。引导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惯的诱惑,坚定信念。

(三)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创新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最有效手段。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电脑模拟操作、视频软件等增加学习兴趣。分组谈论、合作完成任务,可以增强团队意识,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猜你喜欢
日语句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典型句型大聚会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日常日语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