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课程启示及教学改革
——基于成果导向的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9-11-28 00:55王秀芝德州学院
教书育人 2019年21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考核

王秀芝 (德州学院)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改革发展教育先行,在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研究课程建设,已成为当前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艺工结合的新工科专业,其核心课程包括: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适合工程教育及新工科的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对于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 目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课程知识体系内容陈旧,更新较慢

目前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所涉及的教材种类繁多,但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教材侧重理论知识讲解,所选服装款式过于传统;有的教材侧重案例讲解,但知识点零散,不成体系;还有些教材内容陈旧,早已过时。这就使得学生难以对服装核心课程内容体系进行整体认识与掌控,难以跟上服装行业的发展。

2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自成体系,相互之间脱节,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

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和服装工艺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三大核心课程,相互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是一个服装产品从设计到成品所涉及的几个重要环节。但之前三大课程之间内容相互独立,各自自成体系,脱节严重,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使得学生的课程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衔接,难以在专业综合专题设计项目中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

3 教学实施方式传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在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还是采用PPT 理论讲解及静态图片展示的方式,枯燥乏味的上课方式,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深入理解和掌握,更不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激发创新思维,有悖于“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

4 实践设施缺乏,实践环节简化,实践效果不佳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所涉及的核心课程都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课程。而过去的教学教师更注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加上实践设备的缺乏,使得实践环节简化,很多学生实践项目的参与度不高,没有引发很好的专业兴趣,实践效果不佳,不利于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

二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

成果导向教育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大核心理念之一。是1981年由Spady 率先提出的。成果导向教育被认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确方向,《华盛顿协议》全面接受了OBE 理念。“OBE”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在理念上,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哲学;在实践上,是一种聚焦于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的培养模式;在方法上,要求一切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课程设计都要围绕实现预期的学习结果来开展。

三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

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基于成果导向教育,以学生为本,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具体改革思路如下。

1 明确课程在培养目标中的地位,科学合理设置课程目标

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是高等教育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三大专业核心课程,服装设计主要通过学习服装创意、服装款式设计、服装色彩、服装图案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服装设计基础理论、并能够灵活运用基础理论进行女装、男装、童装的设计。服装结构通过学习服装结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生能够理解服装整体与部件结构设计、相关结构线吻合等原理,系统地掌握典型款式服装结构设计及制图。服装工艺通过学习服装缝制工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典型款式服装的裁剪与缝制的具体步骤及工艺方法。

2 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衔接

将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体系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与优化,去除陈旧的、重复的知识,在注重知识衔接基础上进行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三大课程一体化设计,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教学内容体系。

3 改革课程教学实施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课堂教学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系统的理论知识内容还是需要课堂教学的实施来完成。因此课堂教学的质量尤为重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专业核心课程采用小班化教学的模式。课程教学形式方面也一改之前满堂灌的方式,形式灵活多样。

首先,专业核心知识采用课堂教学的方式。借助“学习通”APP,开课之前让学生扫码进课堂,实现电子考勤,不但节省了课堂时间,还能引发学生兴趣。辅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投屏功能将讲课内容投放到大屏幕,同时推送到学生手机端,形式的改变使学生能够对专业知识学习产生兴趣,不再觉得枯燥。学习期间有任何问题可以利用弹屏功能及时提出,教师就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这种师生间的互动更容易实现,有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程度,能够随时调整讲课进度及深度,更有利于学生预期学习目标的实现。

其次,基础的理论知识采取在线课程的方式。整合几门课程的基础理论内容,形成适合在线课程的知识点体系,通过在线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学生可以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实现了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还可以利用一些视频弹题、章节测试及讨论区互动,对于正确做出题目或积极发帖参与讨论的同学进行红包或礼品奖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对于实践技能部分,主要利用校内外实训场所,通过校企融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的实施。在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技能部分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内容覆盖从用户需求、产品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等关键性环节,实现从课程实践作品到研发任务的教学成果转化。这种贴近市场实际的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充分利用创新性思维与工程思维的结合,增强创新研发实践能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专业课程教学团队积极设计研发服饰图案应用虚拟设计系统、拼布应用虚拟设计系统、服装虚拟试衣系统、口袋的虚拟缝制系统等虚拟实验教学项目,通过VR 实验室和相关教学资源的引入,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VR 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服装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和内容上辅以虚拟现实教学设备和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实现学生在教室即可以体验又可以交互操作高度仿真的教学场景,以体验式、实践式、沉浸式的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创新实践教学方式,使得虚拟现实教学真正的助力和落地于常规化课堂和实训教学,快速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4 课程考核与评价

专业核心课程(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的考核要能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度,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达成。考核采用每门课程单独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每门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及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平时成绩+作业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表现等,作业成绩主要是平时的作业考核。终结性评价主要是由期末考试考核,包括理论测试和课程实践测试。所占比例为:课程成绩100%=过程性考核40%(平时成绩10%+ 作业成绩30%)+终结性评价60%(理论测试50%+课程实践测试50%)。该部分考核能够有效地评价学生对课程学习效果的达成情况,实现课程目标,从而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

综合考核主要是利用专业核心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项目设计的考核,主要以能够解决服装专业复杂工程问题为目的进行项目设计,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充分考虑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实践项目的设计。综合考核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环节主要由校内专业教师及企业实践导师组成,学生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小组内)及小组互评的方式。评价内容主要是综合项目设计成果及有关设计思路、过程、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等的ppt 讲演。所占比例为:综合考核评价100%=教师评价60%(校内专业教师30%+企业导师30%)和学生评价40%(学生自评20%+小组互评20%)。

总之,在深入分析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着“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基于成果导向合理设计课程目标,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注重课程之间的知识衔接,改革课程教学实施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有效促成课程目标的达成。通过课程改革,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性提高,能够主动的完成理论学习并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学习效果取得很大成效。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服装考核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让人心碎的服装
“沉淀”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内部考核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