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建设中的植物配置

2019-11-28 15:27任永生
建材发展导向 2019年14期
关键词:园林植物风景园林园林

任永生

(忻州市园林绿化研究中心,山西 忻州 034000)

园林植物配置就是运用自然界中的乔木、灌木、藤本、竹类及草本、地被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组合,使之成为一幅既符合生物学特性又具有美学价值的生动画面。植物配置在风景园林建设中占主要地位,应建立在美学原理的基础上,将园林的景观功能发挥到极致。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风景园林的景观效果,应该做好科学的规划,在植物造景中,统筹考虑区域环境功能和整体协调性,因地制宜,因境制宜,选取植物类型和品种,充分利用园林植物的色彩季相变化和高低远近的层次演变,综合运用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科学合理搭配,注重美学处理,打造一个“精而合宜,巧而得体,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优良生态环境。

1 植物选取的原则

1) 因地制宜。植物的选取在园林建设中是首要任务,植物和工程建设中的其他材料不同,在选取的同时,城市的地域气候、水质及土壤成分等诸多问题需要考虑清楚,优先考虑乡土植物[1]。在选取过程中先要确保植物与生活环境相互匹配,然后再考虑美观和适用的问题,植物的长势才能得到预期结果,从而使园林呈现出最完美的效果。针对不同的园林设计,都需要根据地区的特点进行分析,因地制宜,合理选取植物种类。

2) 多元化。植物是多种多样的,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对园林植物进行选择的同时,不仅需要确定植物的合理性,还要使植物成景的同时达到美观的效果。这时植物的多元化就能体现其优势,将各类植物的特色表现出来,并且能够相互融入,方能使建成的园林达到预期效果[2]。如果植物的选择搭配不合理,将直接影响园林所呈现的景观,使园林的景观效果大打折扣甚至生态功能缺失。

3) 经济。风景园林建设工程规模宏大,投资预算来源单一,在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使园林呈现出最好的效果,还要将成本尽可能地压缩,在遵循经济原则的前提之下选取植物,尽可能减少珍稀植物的应用,经济适用的植物应该优先考虑。种植之后植物需要一定的养护,这笔支出如果没有计算得当甚至会超出预算,应该在选取植物时提前考虑到,才能在养护预算之内保证植物的美化程度。

4) 以人为本原则。园林景观面向的是人民大众,人是观赏的主体,所以要坚持以人为本,规划设计园林时要重点考虑到人的因素,人们会有什么样的需求,喜欢哪种风格,如何能满足大众对园林景点的要求,植物的配置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等等。所以设计者规划设计植物的配置时,应该充分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和民俗,适当配置人们比较喜爱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植物。

5) 景观性原则。景观性原则是指园林要体现的是整体的美感,要确保景观的一致性、协调性,园林中的所有景点元素都要自然过渡,从而保证自然之美[3]。所以在园林设计配置植物时,要充分考虑各种植物的季节变化、远近分布和高低层次,结合整个园区的地理空间及景点的其它元素,合理搭配不同的植物,用色彩缤纷的植物将景点的各个元素串联起来,做到一步一景的景观效果,在喧闹的城市中构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大幅度增加风景园林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2 植物配置的方式

园林植物是风景园林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综合功能和观赏价值。在园林实践中常用的配置方式有:1) 孤植。主要体现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周围配植其他树木时,应保持合适的观赏距离。但在珍贵的古树名木周围,不可栽植其他乔木和灌木,以保持它独特风姿。用于庇荫的孤植树木,要求其树冠宽大、枝叶浓密、叶片大、病虫害少,以圆球形、伞形树冠为好。2) 对植。即对称地种植大致相等数量的树木,多应用于园门、建筑物入口、广场或桥头的两旁。在自然式种植中,则不要求绝对对称,对植时也应保持形态的均衡。3) 列植。也称带植,指成行成带栽植树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或规则式广场的周围。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4) 丛植。三株以上不同树种的组合,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也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务求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显示出树种的个体美。5) 群植。也称片植,相同树种的群体组合,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美为主,具有“成林”之趣。6) 混植。即两种以上的树种混合栽培的方式,常运用在可形成互补的植物间,但要求条理有序、自然美观,不能有凌乱感。作为一项园林景观工程,从整体到局部,一般都会根据需要灵活运用到这几种不同的配置方式,植造出不一样的风景。

3 植物配置的技巧

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并且生长得好,在此基础上遵循美学原理,给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生境空间。1) 掌握自然地形特点,合理划分植物空间。植物空间要依椐地形起伏程度,水面曲直变化和空间大小等方面的条件和欣赏要求,合理进行空间划分。在大、中型园林里,不仅要有平坦开朗的大空间,还要有安逸宁静的小空间作调剂,形成不同的环境氛围。2) 植物空间的要求,既要有多样性,又要有统一性。在现代园林建设中多采用植物、土坡等分隔空间。因此,园林植物种类要多样化,配置要有一定景深,大小空间相济,避免一览无余并有豁然开朗的意境。在自然风景区,用一种或数种观赏树木,对某些地段作大片丛植或片植,使每个局部显出它不同的特色。3) 植物配置必须主次分明,疏落有致。一个空间内的植物配置,平面或立面,要根据树形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做到主次分明,疏落有致。有景可借的地方,树要栽得稀疏些,选择树干高大,树冠较高的乔木;或者选栽低矮的灌木花卉,以保持透视线。对视野零落的地方,要组织致密的树丛遮蔽,以达到“嘉则收之,俗则屏之”的目的。4) 植物空间的立体轮廓线要有韵律,有高有低,有平有直,与地形的起伏变化相结合。等高的轮廓线,雄伟浑厚,但平直单调;不等高轮廓线丰富自然,且不可杂乱,特别在地形起伏不大的园林中,更要注意。立体轮廓线可以重复,但要有韵律,这在某些对景局部处理时尤为重要。5) 植物配置要与建筑物相协调,自然有致。园林建筑物是形态固定的实体,植物是随季节而变随年龄而异的生物。植物不仅使建筑产生四季的季相变化,还可衬托和丰富建筑的庭园景色。池岸、水边的树木形态和配置,最惹人注意,必须与水景和谐。园中假山虽非真山,但有“深求山林”意味。以土为主的假山,乔灌木可以错综配植,品种可以多一些,构成浓荫蔽日,短枝拂衣,宛如自然的山林情趣;以石为主的假山,为了欣赏叠石和树木的姿态美,花木配植宜疏。6) 植物配置还要注意四季变化,色彩搭配,层次分明。一个空间内的植物配置,要根据树形高低、大小、落叶或常绿,做到层次分明,错落有致。除形态外,植物的色彩在园林中的效果最为显著。因此,植物配置既要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中还有几分绿意,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及变化,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7) 注入文化气息。在植物配置中注重挖掘其文化内涵,突出植物文化特色,可以使城市园林向充满人文内涵的高品位方向发展,使不断演变起伏的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在城市园林中得到体现。在城市园林中把反应某种人文内涵、象征某种精神品格、代表着某个历史时期的植物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比如市花市树的广泛运用,及松、竹、梅、桂、桃李、垂柳、桑梓、杏、枫、石榴、丁香、杉树、杨树、海棠、柿子树等极有丰富内涵的植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运用。

随着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园林植物配置要求也越来越高。植物的配置要力求符合生态上的科学性、功能上的综合性、配置上的艺术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思考植物配置问题,创新配置手法,扩大园林植物的内涵,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综合功能和观赏价值。

猜你喜欢
园林植物风景园林园林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