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与队伍建设

2019-11-28 15:18欧盛福王晓丹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工作创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欧盛福 王晓丹

【摘 要】本文阐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所面临的变更传统工作模式、提升媒介素养、更新知识结构等方面新挑战,从强化新媒体意识、拓宽交流渠道、搭建工作平台等方面论述辅导员工作创新路径,并从明确工作目标、建立交流互动平台、增强学习主动性、完善激励机制、强化队伍合作性等方面论述辅导员队伍建设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辅导员  工作创新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C-0096-02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移动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通过卫星传输、无线通信网和互联网等渠道,向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传递信息,为用户提供娱乐服务、信息服务的新型传播形态。新媒体作为近年来新兴起来的媒介素养,打破了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和隔阂,实现了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形态多元化。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需要转变传统的工作思维方式,敢于接受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掌握新媒体相关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合理运用新媒体。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面临的新挑战

(一)变更传统工作模式,探索新模式。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让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单是在教学课堂,可能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途径。新媒体打破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所受到的时间、地域等条件的限制,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不再局限于点对点、点对面的日常面对面方式,而是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和管理,打破了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模式。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信息传播和发布迅速,信息呈爆炸式传播等特点,必然要求高校辅导员变更传统工作模式,形成新的工作模式。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和管理能力,还必须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掌握新媒体技术,将信息化运用于日常工作中,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资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時处理各种事务,提升工作效率。

(二)提升媒介素养,把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新媒体时代,很多辅导员都使用微信、微博、QQ、易班等各类媒体平台,也经常性地利用相应的平台发布学生管理工作信息。由此,学生接收的大部分信息都来源于新媒体平台。然而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牢牢守住网络意识形态阵地,既要尊重网络自由、开放、平等的特点,又要把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对于出现的舆情要做到区别对待和慎重处理。为此,辅导员要不断提高个人的媒介素养,要主动学习新媒体的基本知识和网络处理技术,掌握网络危机干预基本知识,对于与学生工作相关的网络信息要有敏锐的研判能力,等等。

(三)更新理论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新媒体视阈下,信息与数据呈爆炸式传播,新媒体具有海量且真伪难辨的信息内容。新媒体及时的呈现速度、开放泛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便捷高效的互动性,为辅导员与学生交流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对辅导员的知识结构造成了冲击。传统工作模式下辅导员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工作技能和业务管理水平,在新媒体环境下已远远不够。这就要求辅导员在掌握传统的辅导员工作理论知识外,还要掌握互联网学习能力,合理运用新媒体的资源进行自我学习,树立互联网工作思维,从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用更全面的知识服务于工作开展。

二、新媒体视阈下辅导员工作创新路径

(一)转变工作思路,强化新媒体意识。现在的学生几乎每个人都在用微信、微博、QQ及一些媒体APP,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只是在教室、宿舍和办公室等校园环境,还要延伸至互联网这个阵地。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辅导员也要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充分借助新媒体思维,探索更加适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交流和管理模式,发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新模式。辅导员要在思想上重视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力,学习掌握、运用新媒体知识,适应新媒体环境,持续关注新媒体的动态,变被动防守为主动占领。此外,高校辅导员应充分认识新媒体技术的优越性,强化个人新媒体意识,借助新媒体技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二)改变工作方式,拓宽交流渠道。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接收信息途径和学习思维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式也需要改变。高校辅导员工作需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利用新媒体的交流方式,如微信、微博、QQ、易班和各类社交软件等交流平台,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与学生开展多样性的交流。这些平台往往也展现了学生最真实的心态和状态,这无疑为辅导员提供了有效的教育信息。当然,这也必然要求高校辅导员紧跟新媒体时代潮流,通过网络的交流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赢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拓宽与学生的交流渠道。

(三)加强新媒体技术运用,搭建工作平台。辅导员的工作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新时代辅导员可运用新媒体技术搭建工作平台。第一,通过利用微信、QQ、微博和易班等网络交流平台与学生交流,建立微信群、QQ群或微博关注等途径发布学生管理通知、学校公告或学习任务等,甚至结合微信游戏、QQ红包等趣味功能活跃交流氛围,搭建与学生交流平台。第二,新媒体的发展也为辅导员团队成员之间提供了更好的沟通交流方式。利用新媒体方式分享工作心得和成果,探讨工作问题,寻找工作资料和传输工作安排等,这些都是高校辅导员常态化的工作方法。辅导员应结合学生兴趣爱好,形成独有的工作平台,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针对性。

三、新媒体视阈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策略

(一)明确工作目标,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团队需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工作方式和行为准则,其核心是需要有共同的核心价值。应明确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目标是以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结合工作实际和人才培养需求,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切合实际、效果明显的教育活动,从而指导大学生全面发展、成才。在新媒体视阈下,高校应利用网络媒体渲染育人共同目标,让学校的育人目标和辅导员的成长成为共同目标,使辅导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推进辅导员的培养,开展丰富的网络课堂、学习资源共享,通过构建新媒体教育阵地、加强新媒体文化建设等,让辅导员队伍在新媒体环境熏陶、学习和使用中,真实感受到辅导员培育大学生的神圣使命和责任。

(二)建立交流互动平台,让沟通机制更加顺畅。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新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即时性、双向性和互动性,给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带来了新机遇。新媒体可以作为辅导员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同样也可以作为辅导员之间很好的交流互动平台。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是辅导员队伍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新时代下可以利用新媒体优势,创建基于大数据的团队交流平台,积极分享工作资源,实现辅导员间的有效沟通交流。高校之间可以开设辅导员网络交流论坛、博客互动交流、网络沙龙面对面以及建立视频学习资源库等,还可以利用新媒体举办业务培训、发布工作动态、分享工作研究成果、交流工作心得及与知名专家网络面对面交流等,让高校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受时间、空间、行政级别和学术背景限制,从而建立起更加顺畅的沟通机制。

(三)增强学习主动性,夯实业务能力。新媒体的创新之处还在于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学术前沿性,传统的纸质媒介传播信息速度较慢,传播范围狭窄,新媒体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媒介的不足,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学术资源都能很快地进行传播。高校辅导员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主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等,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同时,要主动关注各类信息,提前掌握各类意识形态,更好地占领引导学生的主动权。高校辅导员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把新媒体作为学习的主阵地,搭建深度学习交流平台,营造网络学习的团队文化氛围,积极营造热爱网络学习的团队文化氛围,才能促进辅导员队伍整体学习能力和业务能力的提升。

(四)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工作能动性。好的激励机制可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来说,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激发辅导员的工作能动性,就需要利用新媒体完善辅导员激励机制。首先,坚持通过新媒体正面的教育事项和事迹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不定期向辅导员推送正能量的信息。其次,利用新媒体建立工作奖励机制,如最美辅导员评選、最佳辅导员博客、最受欢迎的辅导员箴言等,积极推进辅导员网络文化之家建设,把辅导员高质量、高点击率的网络刊文点纳入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以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动性和创新性。

(五)强化队伍合作性,建设和谐的团队文化。只有在和谐包容的文化氛围中,辅导员团队成员才会表现出更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乐意积极承担团队任务,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互联网打破了交流与合作的局限性,是一种开放的、包容的文化,每个人在互联网中都是平等的个体,接受的是平等的、开放的和自由的言论。新媒体视阈下,高校辅导员需要建立良好的新媒体文化氛围,坚持共同的育人目标,倡导自由交流与合作,在互联网大文化中实现相互协作、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再者,在日常工作中具备强大的胸襟和包容万物的心态,以诚相待,不断完善自己,构建和谐、包容的辅导员团队文化。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创新工作思路与路径,同时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辅导员队伍新媒体技术运用能力和舆情监控能力,从而更有效地开展辅导员工作。

【参考文献】

[1]朱昱熹.新媒体视阈下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路径探究[J].高校辅导员,2016(2)

[2]邢丹.新媒体视阈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析[J].河南教育(高教),2017(8)

[3]张瑞,邱杰.新媒体视阈下的高校辅导员执行力提升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4]樊泽民.团队文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路径[J].北京教育(德育),2011(1)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2015LS031)

【作者简介】欧盛福(1986— ),男,广西南宁人,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土木与工程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晓丹(1989— ),女,广西凭祥人,广西桂林商贸旅游技工学校教师,学生科科员。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工作创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关于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创新的思考
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媒体融合下广播电台编辑工作创新研究
以信息传播技术促进工会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