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贝养殖及加工综述

2019-11-28 08:16程海袁跃峰李德然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7期

程海 袁跃峰 李德然

[摘要]贻贝是我国主要经济贝类,贻贝营养价值、药用价值都很高,且其生长周期短、生命力强、便于养殖,在我国沿海地区,贻贝养殖业已成为几大支柱性产业之一。以舟山市嵊泗贻贝养殖户所用的贻贝加工装备进行实地调研,发现部分贻贝加工装备存在不足,且目前国内贻贝养殖、收获、加工、分级等方面的现状和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基于国内的贻贝养殖和加工现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贻贝养殖;贻贝加工;贻贝收获;贻贝分级

[中图分类号]S953.9[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贻贝是一种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东方夫人”和“海上鸡蛋”的美誉,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每百克贻贝肉中含有热量76千卡,其他的化学成分包括蛋白质10.3%、脂肪1.7%、碳水化合物4.4%、灰分1.2%、水分82.4%。贻贝除了新鲜食用之外,还可以加工成干制品、熏制品、贻贝罐头等,远销国外,经济价值极高。且在提取抗高血脂、富硒、牛磺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药用物质方面占据重要地位。贻贝具有繁殖能力强、生命力强、生长周期短的特点,我国的贻贝养殖相对西方国家起步较晚,养殖技术较落后。从世界贝类养殖业来看,贻贝养殖业占贝类养殖业的比重逐年增加。自十八大以来,贻贝养殖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不断发展区域养殖、学习先进养殖技术、提高贻贝产量、获得优质贻贝,对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国内外贻贝养殖概况

国外自上世纪以来,对贻贝的养殖业日益重视,养殖的数量逐年提高。贻贝养殖业较发达的国家主要有西班牙、荷兰、法国、挪威、新西兰等国。贻贝种类繁多,有西班牙的紫贻贝、新西兰的细管贻贝、菲律宾的翡翠贻贝和朝鲜的朝鲜贻贝及厚壳贻贝。各国的水域条件、人文条件、环境因素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养殖模式,主要有插桩养殖、海底养殖、吊养和沉竹养殖等。各类养殖模式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具体养殖模式的选择需要因地制宜。

1.1 国外贻贝养殖概况

欧洲各国贝类养殖产量历年趋势如图1所示,图1中统计了三个贝类养殖强国近20年的数据走势,从图中可以看出,三个国家的贝类养殖量逐年上升,贻贝作为贝类的主要种类之一,从贝类产量走势可以很好的分析出贻贝的产量走势。

西班牙是世界上贻贝养殖技术较成熟、单产量最高、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在世界范围内,西班牙贻贝养殖业起步较早,自19世纪中叶开始就有贻贝养殖的踪迹,当时主要采用布肖系统养殖方式,所谓布肖系统即插桩养殖或者桩架式养殖,该养殖模式具有产量低、桩架容易损坏、贻贝收获不方便等缺点,造成西班牙贻贝养殖业停滞不前。上世纪50年代,西班牙从其他国家引进了吊养技术,西班牙国内贻贝养殖业逐渐好转,养殖产量迅速上升。上世纪60年代,西班牙贻贝年产量超越同级别的法国;70年代初期,年产量超越荷兰,位居世界第一。据1980年的报道,西班牙本国贝类养殖产量就超过了15万t,约占世界的1/3。90年代以后,西班牙国家注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年产量逐年突破,特别是2009年到2014年的时间内,产量增长非常迅速,将近5年的时间内增长了10万t,由于贻贝养殖和加工使用机械化程度高,在养殖面积非常有限的情况下,仍可以高产,成为欧洲几个贝类出口国之一。

荷兰贻贝养殖业历史悠久,距今约有近200年的历史,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位居世界的首位,自西班牙采用吊养技术之后,荷兰贻贝年产量被西班牙超越。荷兰在贻贝养殖和加工技术方面,具有机械化程度高、加工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在国际贻贝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竞争力,贻贝养殖成为荷兰国内海水养殖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上世纪80年代,荷兰贝类年产量超过6万t,仅次于西班牙。荷兰渔业和贝类养殖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加工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国土面积和海域面积的限制,每年仍需进口来保证国内的贝类供给,其中贻贝和牡蛎占很大的比例。

新西兰是世界上水产养殖较早的国家之一,主要的养殖对象为滤食性双壳类,主要有绿唇、绿壳贻贝、太平洋牡蛎。随着贻贝养殖技术不断成熟,贻贝成为新西兰国内主要养殖贝类之一。1980年新西兰贻贝的养殖面积达到了3920hm2,每年可以获得67000t鲜重贻贝。自1980年开始,新西兰贝类年产量逐年上升。现今,新西兰贝类总产量将近40万t,出口欧洲多个国家,新西兰贝类养殖和加工机械化程度较高,工人较少,国家对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很强。因此,新西兰的贝类出口很受欢迎,相继成为能和西班牙贝类出口相媲美的国家之一。

1.2 我国的贻贝养殖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养殖海洋贝类最早的国家之一。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贝类养殖业还是传统的养殖模式,主要有牡蛎和缢蛏,贻贝的养殖量相对较少。1959年,张玺、谢玉坎对贝类做出了人工育苗的设想,人工育苗的成功,标志着我国贝类大规模养殖的开始。20世纪70年代贻贝养殖的规模化,标志着我国浅海贝类养殖业的真正崛起。到目前为止,我国贻贝的养殖已有将近60多年的发展历史。每年的产量都在持续上升,我国从1990年到2018年贻贝产量走势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2018年的年產量比1990年的高出数十倍之多。据统计2018年的我国贻贝产量达到近80余万t,超过世界的50%。

我国贻贝的养殖产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如山东威海、浙江舟山、福建、广东和海南地区。山东威海贻贝养殖规模最大,贻贝产量占据全国的首位,年产量50万t左右,约占世界贻贝总产量的4成,浙江舟山仅次于山东,贻贝养殖产地主要聚集在嵊泗、枸杞两地,贻贝年产量8万余t养殖面积高达1000hm2左右。相比于山东威海和浙江舟山,我国其他沿海地区贻贝产量相对较低,养殖面积较狭窄。

我国贻贝养殖主要采用吊养的方式,吊养具有产量高、周期短、采收方便等优点,获得的贻贝质量好,但我国的贻贝采收及加工普遍由人工进行,机械化程度不高、工人劳动强度大、加工效率低,不能在贻贝最佳收获期进行收获,成为优质贻贝无法获得的重要原因之一。

2 贻贝养殖模式

世界贻贝养殖产地较多,大多都分布于沿海地区,基于地域环境、海水水况的不同,贻贝养殖模式不尽相同。纵观世界各国的养殖模式,贻贝养殖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上浮式养殖和半潜式养殖。

2.1上浮式养殖模式

上浮式养殖模式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主要适用于半封闭的海湾,风浪较小的场合,上浮式养殖模式根据浮体的不同,有平台吊养和浮筏吊养。

平台由小块的浮体通过木架拼接而成,拆解开来非常容易,这种养殖模式的地域适应能力非常强,在每个地区可以根据规划区域拼接养殖平台。由于平台都是拼接而成,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刚度较大,柔性小,其抗风浪的能力一般,该养殖模式在美国的华盛顿州港南部区域使用的较多。

浮筏吊养模式是我国沿海贻贝养殖主要采用的模式,但我国所采用的浮筏和国外的又有区别,我国的浮体主要采用聚乙烯泡沫制成,养殖绳采用普通的麻绳,由于泡沫质量较轻便,承受力有限,容易破损,污染海洋环境。养殖绳(苗绳)经过起苗工序后,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堆放在岸边,气味难闻,容易招苍蝇,这对当地的旅游业存在一定的影响。国外的浮筏吊养,技术比国内要先进,浮体多采用特殊的塑料制成,受力均匀,自身不易破损。浮筏采用特殊聚乙烯材料,养殖绳制作成梯绳的方式,通过特制挂钩连续、重叠的挂在浮筏上,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苗绳的数量。浮筏吊养,抗击风浪的能力较强,在台风来临时,可以采用适当的措施使养殖绳下沉,免受台风的侵害。

2.2半潜筏式养殖模式

目前,贻贝的产量相比上世纪60年代以来,数量是翻了数十倍之多,且养殖的规模仍在不断的扩大,近海养殖的密度不断的增加。由于人为等诸多原因,近海的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水资源的污染日益严重,为了开拓新的水域,获得清洁、健康的贝类食品,世界各国都在发展离岸深海养殖模式。

半潜式养殖模式类似于近海养殖的上浮式筏式养殖模式,其中半潜筏式养殖采用的浮体多为长圆柱形,浮体的大部分都是淹没在水底下,养殖绳较长,两头有专用的标记浮体,沉在海底的锚石用来固定悬挂浮体的绳索,由于苗绳离海平面的距离要比上浮式长,所以抗击风浪能力更好。同时,由于贻贝处于海底,可以防止海上鸟类的啄食,保护贻贝的完整性。深海养殖,贻贝好比悬浮在半空中,没有海面和海底的影响,杂草的数量较少。这些都是近海上浮式养殖没有的优点。

3 贻贝的收获

我国的贻贝种类主要有紫贻贝、厚壳贻贝、翡翠贻贝等,收获的方式是相同的。发达国家在贻贝收获方面已经做到了收获、加工一体化的程度,自动化程度较高,工人的劳动强度低,收获效率高,在贻贝的最佳收获期具有很大的优势,保证了贻贝的质量。

目前,我国和国外发达国家在贻贝的收获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贻贝收获主要取决于工人熟练度,机械化程度较低。贻贝收获第一种方式是由工人乘小船将海上的贻贝连同养殖绳从浮体上解下来装船,运送到岸上进行加工,这种方式操作简单,成本较高,小船的空间非常有限,来回运送极不方便。另一种则是将养殖绳从浮筏上解下来之后,直接由两名工人分别手握养殖绳两端进行抖动就可完成卸苗工序,这样大大节省了船上的空间,运回岸上免除了取苗的工序,这仅仅对于紫贻贝,厚壳贻贝仍然不能免除卸苗工序。

为了解决我国贻贝在收获方面的技术欠缺,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贻贝收获的成本,在收获繁忙期可以在最佳时期获取优质贻贝,我国的科研技术人员一直在不断的进行研究。浙江海洋大学的罗准、周中华、付宗国、贾森君等人,基于我国贻贝的养殖环境,为减轻工人在收获贻贝时的劳动强度和能够在恶劣天气来临前进行抢收,设计出了适合我国贻贝养殖的双体贻贝收获船概念模型。双体贻贝收获船的概念形成,增添了我国在贻贝收获机械化技术上的实力。由于我国的地域特殊,近海的贻贝养殖较为密集,沿海地区从事养殖的人员较多,渔民的科学文化知识不强,转产转业困难等原因,设备的推广有一定的难度,目前,这种收获装备知识停留在概念性阶段,没有付诸于实际应用。

4 贻贝加工装备

4.1贻贝起苗装置

收获后的贻贝,类似葡萄串的形状,贻贝附着在养殖绳(苗绳)上,在贻贝加工的第一步需要进行脱粒工序操作。传统的贻贝脱粒是靠人工从养殖绳上将贻贝摘取下来,虽然手工摘取但极大的保護了贻贝的完整性,贻贝损坏率极低,但效率也极低。随着贻贝的大面积养殖,手工摘取操作必然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我国的贻贝主要有紫贻贝、厚壳贻贝和翡翠贻贝等,紫贻贝对养殖绳的吸附力相对于厚壳贻贝来说较弱,工人只需将成串的紫贻贝进行抖动,就可以将贻贝从养殖绳上分离。厚壳贻贝对养殖绳吸附力较大,需要专门的脱粒机构进行脱粒。

对于厚壳贻贝,国内目前采用的是牵引式起苗装置。厚壳贻贝的起苗装置如图3所示,加工人员首先将苗绳穿过中间挡板的圆孔,和牵引绳相连,牵引绳是系在牵引装置摩擦辊上。卸苗拉伸装置如图4所示,通过牵引装置上摩擦辊的旋转作用,苗绳被取出,由于挡板的作用,取下的贻贝被送进打散装置中,完成取苗的工序。

目前起苗工序耗费的人力相对较多,起苗工序后,苗绳堆积在一块。苗绳上细菌、真菌与空气发生化学反应,散发出恶臭味,给当地的环境和旅游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随着世界上许多国家对降解材料的不断研究,我国对降解材料也开始重视开来。目前诸多的研究机构和高校在内,对众多吊养生物苗绳进行可降解研究,其中包括贻贝养殖苗绳在内。

4.2贻贝打散装置

贻贝对苗绳具有粘附力的同时,贻贝之间也有相互的粘附力。贻贝从苗绳取下来之后,要经过打散处理。我国贻贝有很多种,各自的特性有所不同。

紫贻贝打散装置如图5所示,紫贻贝之间的附着力以及和苗绳之间的附着力较小,只需工人的抖动就可以取苗,打散只需要搅拌罐进行,搅拌罐是依靠搅拌罐的旋转运动,利用贻贝自身之间的摩擦,进行打散。厚壳贻贝打散装置如图6所示,厚壳贻贝之间的附着力大,在打散的同时,必须施加外力进行辅助,目前,我国的厚壳贻贝打散主要应用搅拌桶进行,通过搅拌杆的旋转来打散附着在一起的贻贝,该装备不仅使贻贝之间互相摩擦,搅拌杆加入其中会起到打散的作用。两种打散装置,在打散的同时,都可以使部分的附着物从贻贝壳体上脱落下来,减轻后续的清洗工作量。

4.3 贻贝清洗设备

紫贻贝和厚壳贻贝贻贝生长周期是不同的,紫贻贝一般约为0.5~1年左右,周期相对来说较短,而厚壳贻贝生长周期一般为2年左右,较长者则达到3年,由于贻贝长时间生长在海水里面,贻贝表面的附着物增加,泥沙和海草居多,在贻贝经过取苗和打散工序后,需对贻贝进行清洗,清洗的方式有很多,每种都有自身的利弊。

4.3.1 惯性振动筛式清洗方式。惯性振动筛清洗设备,其设计思路来源于传统的工程机械,主要是由筛网、机架、支撑弹簧、曲柄、电机等组成,由于该机构是一个曲柄摇杆机构,具有很强的急回特性,通过筛网的往复摆动,依靠贻贝之间、贻贝与筛网之间的摩擦使表面的附着物脱落。筛体上装有喷水喷头,用以提供清洗用水。筛体的进口和出口具有一定的斜度,保证清洗完成的贻贝能够及时离开筛网。

这种贻贝清洗方式,简单可靠,不需要大量的复杂操作,对贻贝的完整性保护较好。但该清洗方式(包括前道搅拌工序),清洗后的贻贝上仍然附着有少量的海草和泥沙,只能满足初步的清洗要求,在半壳贻贝等后续加工前,仍然需要进一步清洗。

4.3.2 旋转式圆筒清洗方式。旋转式圆筒清洗设备主要是由内外滚筒所组成的,内滚筒选转,外筒固定,并且内外滚筒有一定间隙,同时内外筒具有有一定的斜度,便于贻贝的排出,内筒使用钢丝筛卷制而成,通过贻贝与内筒的自由摩擦,去除贻贝表面的泥沙、海草等杂质。

旋转式清洗滚筒,目前主要应用于车间贻贝加工的前端清洗。该清洗方式,增大了清洗时的摩擦,清洗出的贻贝泥沙和海草较少,满足后续的加工要求,相较于振动筛式清洗方式,其清洗效果相对较好,但清洗入口贻贝的供给数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贻贝供给量太大或者过多,会造成贻贝的阻塞和贻贝壳的破损。另一方面,内圆筒的孔径设计存在困难,贻贝在清洗时并没有进行分级处理工序,大小不统一,当贻贝的大小和圆筒筛的孔径大小近似时,由于内筒里的旋转叶片的作用,贻贝易卡在内圆筒网壁上,造成阻塞,须专门设计刮板,防止卡壳的发生。

4.4 贻贝的分级

贻贝在清洗工序之后,需进行分级处理。贻贝的大小不统一,饱满度不一样,不同等级的贻贝对应不同价格。传统的贻贝分级是靠工人手工进行的,效率较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容易造成分级不合理。

最早的贻贝分级处理设备,是英国人罗伯特.布鲁斯设计的简易分级设备。该设备主要是由金属丝网和搅拌器两部分组成。搅拌器搅动贻贝时,使贻贝在金属网上来回撞击和刮擦,将贻贝从成群结块的状态解散开来,同时,金属丝网上面有不同的规格孔隙,在搅拌的过程中,贻贝可以通过金属网进入不同规格的通道,这就完成了简单的分拣工序。该机器可以每小时处理30kg的贻贝,效率高效,价格低廉,在当时受欢迎程度较高。

目前,国内较少使用独立的分级装置,贻贝养殖基地在加工贻贝时,多采用清洗和分级为一体的振动筛,较小的贻贝会在筛网表面的网孔中漏下,多数质量高的贻贝进入下一个加工环节。浙江海洋大学贻贝自动化加工课题组正在研制一款如图7所示的螺杆分拣装置,螺杆分拣装置效率高、分级效果更加明显、分拣级数更加细致。该设备简单可靠,很好的克服了以前采用筛体分拣的缺点,不会造成卡壳的后果,并且螺杆分拣装置可以有效降低分拣装置的高度,减少传动过程中的振动,有利于船上作业。

4.5贻贝的称重打包

称重打包是加工的最后一步,在分级工序之后进行,目前采用人工进行称重打包,平均每袋重量为50kg左右。人工通过先装袋、后上称、再进行封口处理,效率较低。

相比于我国,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自动称重打包技术,节约了劳动力,减少了加工成本,并且效率要高出很多。针对贻贝自动称重打包,目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贻贝自动称重打包设备的研究,主要借助于其他的称重技术。在通过分级处理工序后,每个出口增加称重计量部件,待称重达到了预定的值后,相应的贻贝出口会关闭设定时间,待工作人员重新套袋后,称重部件会重新计数。此类设计,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加工的效率,工作人员只需要套袋和取下封装好的贻贝就可以完成工序操作。

4.6 贻贝一体化加工研究

我国贝类加工的未来发展不仅仅是引进吸收或是自主创新关键技术设備的问题,贝类的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是贝类产业链上紧密相连的环节,孤立地发展其中任何一环都不可能有行业的真正腾飞。贻贝作为贝类中重要的一员,目前已经在养殖、清洗、分级和去足丝环节中实现了机械化,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机械化、一体化程度上还相差一段距离。

目前荷兰、新西兰等国家,在贻贝收获、加工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已经做到了船上收获加工一体化的程度。在收获时期,收获船边行进边收获,收获的贻贝立刻进行加工处理,效率极高,极大的提高了贻贝的新鲜程度。

基于浙江舟山的枸杞和嵊山贻贝养殖基地,经过加工的贻贝由货船运输到舟山沈家门,两地间货船行驶近4个小时左右,由于我国的渔船没有专门的冷冻设备,贻贝的保鲜度欠佳,同时,养殖基地岸边的加工场所混乱,给当地的旅游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贻贝保鲜度和改善当地旅游环境,需要加强对于海上贻贝收获加工一体化的研究,要解决的是改进当前的贻贝养殖总体状态,实现机械化养殖基地,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方便收获装置的进入以及一系列的加工操作,就当前来看,实现机械化养殖和加工存在一定困难。

5 我国贻贝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更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农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自建国以来,国家大力发展农业,渔业作为我国农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我国民生中具有重要地位。自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海洋渔业持续高速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增长点。由于渔民的肆意捕捞和生态文明意识不高等原因,致使近海资源严重枯竭,我国的海洋捕捞面积大大减少,在此情况下,国家一方面大力保护海洋资源,另一方面大力提倡发展海洋养殖业。嵊山、枸杞岛地处舟山东边,海洋养殖面积辽阔,贻贝作为该地的主要养殖对象,年产量超过8万余t,给当地渔民增添了不少的收入,随着贻贝的大规模养殖,数量逐年增加,在看到积极方面同时,许多弊端仍然存在。

第一,我国自古以来,重视农耕产业,习惯于保守操作、人工作业,贻贝的养殖也是如此。目前是贻贝养殖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与贻贝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長期以来,贻贝养殖一直为小规模的手工模式,产量上不去,生产效率低,占用的劳动力过多,生产成本过高。

第二,贻贝养殖和加工机械化实现难度较大,从事贻贝加工人数较多,养殖数量有限,机械化的推广,造成大量劳动力富余,贻贝工人转产问题加剧。同时,舟山群岛贻贝养殖户,大部分都是较小渔船,操作环境简陋,这些问题都阻碍了贻贝加工机械的推广。

第三,嵊山、枸杞岛作为舟山主要贻贝养殖基地,位于太平洋西边,每年都会遭受台风的侵害,目前,抵御台风的措施相对较弱,台风来临,贻贝抢收困难。该地养殖规模和密度较大,只能容许较小的船只通行,对于实现收获、加工一体化有一定的难度。

第四,由于我国的渔民的文化知识较低,没有生态环境意识,随着贻贝养殖的不断发展,养殖面积的不断增加,近海海洋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近海的环境问题,也是贻贝增产增量需要面临解决的问题。目前贻贝养殖大多只能在20m以内的浅海进行,而我国可利用的浅海海域面积有限,发展深海养殖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深海养殖不仅可以增产增量,关键是提高贻贝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永兴.国外贻贝养殖进展[J].水产科技,1980(36).

[2] 宋广磊.贻贝的加工利用与开发[J].渔业现代化,2003(2):30-32.

[3] 段伟文,罗伟,等.贻贝的加工利用研究进展[J].渔业现代化,2013,40(3):51-52.

[4] 宋孝虎.西班牙养殖业迅速发展[J].水产科技情报,1984(4)27-28.

[5] 杨锡娟.全球各主产国贝类总产量、养殖产量、捕捞产量、变化趋势…你想要的产业数据都在这里[EB/OL].http://epmap.zjol.com.cn/hbjds/201810/805290.shtml.

[6] 荷兰渔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EB/OL].http://www.bbwfish.com/article.asp?artid=119627.

[7] 施鲲.荷兰贝类加工技术概况[J].渔业现代化,2000(6):33-34.

[8] 周彤,徐皓.北欧渔业装备考察[J].渔业现代化2000(6):3-6.

[9] 崔建州,等.新西兰水产养殖概况[J].水利渔业,2005,25(6):110-112.

[10] 王茂锋.我国的养殖虾和贝类概况[EB/OL].http://www.chinaeel.cn/ShowInfo.

[11] 刘媛,王健,等.我国海洋贝类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现代食科技,2013,29(3):673-674.

[12] 浙江省嵊泗县贻贝产业可持续发展之思索[EB/OL].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902/131316244.shtm.

[13] 刘镇昌.国外贻贝养殖工程设施发展近况[J].渔业现代化,2009(36)1:14-15.

[14] 罗准,付宗国,等.贻贝收获装置的设计和研究[J].中国水运,2018,18(2):109-110.

[15] 杨炬,付宗国,等.新型贻贝加工设备设计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6(2):95-96.

[16] 俞慧玲.贻贝分级整理机[J].渔业现代化,1986(3):22-23.

[17] 徐静,董雁,张益民,等.贻贝机械化收获与加工平台装备技术的研究[J].船海工程,2006(2):98-99.

[18] 沈建,林蔚,章超烨,等.我国贝类加工现状与发展前景[J].中国水产,2008(3):73-74.

[19] 刘镇昌,张玉莲,刘全良.我国贻贝养殖技术装备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方向[J].渔业现代化,200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