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及应对策略分析

2019-11-28 07:50刘妙珍
丝路视野 2019年15期
关键词:扶贫农村金融应对策略

刘妙珍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的日新月异,社会进步的瞬息万变,使得以贷款为前提的金融扶贫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扶贫方式,是在一些贫困地区大力扩展贷款的形式,但随着社会以及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农村金融扶贫的进展已经出现巨大漏洞,这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因此在不断摸索更为适合领域的金融扶贫项目,寻找最切实际的解决办法。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扶贫面临的困境,随后又从四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扶贫的应对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农村金融 扶贫 困境 应对策略

以贷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金融扶贫模式,已经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因为它已不再满足社会以及人民的要求与希望,不能够切实解决我国农村金融方面所面对的压力与挑战。因此国家大力开展更为新型的农村金融扶贫项目,从人们所面对的困难的角度出发,就目前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加以分析,创建新型金融扶贫理论,为我国金融事业的金融扶贫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切实满足全社会人的要求。

一、我国农村金融扶贫面临的困境

(一)传统金融扶贫的理论缺陷

传统金融扶贫的理论存在许多的缺陷以及漏洞,在人们的观念中将金融与借贷画上等号,说到金融扶贫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借贷。然而金融扶贫并不是在一时间解决金融方面所面对的问题,而是要教授方法,引导思想,让农村可以找到发展的出路,真正实现金钱的流通。传统的金融扶贫已经将银行当作了主要扶贫单位,却没有深刻意识到保险领域以及政府领域也应成为金融扶贫的引导者,多方面展现农村金融扶贫理论的全能性。

(二)传统金融扶贫实践操作出现的漏洞

首先,农村金融力量较为薄弱。即便目前商业银行已经将注意力放在农村金融市场,但是由于农村绝大部分金融机构都处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之中。在我国传统金融扶贫项目中,银行占据主导位置,其中中国农业银行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扶贫的重点扶贫单位。农村的商业化水平不断降低,资金的流动缓慢,导致银行无利可图,因此全部撤出农村的建设基地,致使农村金融逐渐走向没落,农村金融扶贫项目没有了金融做主要支撑,而出现重重的障碍与困难。其次,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在目前的状况下,想要加强农村金融扶贫,就必须建设相关的金融基础设施。但由于贷款指标并未达到要求,配额发放也达不到需求,对于一些小的方面并不深入研究,放贷制度也不公平,这些状况都不利于农村金融扶贫的项目进行,从另一角度来看,涉农贷款的管理欠缺,金融服务不够细致,贷款的数据也不能从根本上为农村的建设、助学教育等项目提供支撑。最后,政府引导及政府监管不完善。由于政府领域的操作不当,使得农村信用监管体系越来越不完备。有些信贷公司假冒大型公司的名义,去农村进行集资,由于农村人民的信息流通阻塞,而将自己的金钱投入于集资公司之中,最终导致两手空空,使得原本不富裕的生活变得更加贫穷。更有些农村地区常常是高利贷的投放中心,让农民无法承担巨额的利息,最终导致各种意外状况的发生。目前来看,政府并不能够对农村信用体系提高辅助与完善的作用,从政府方面来讲,实现农村金融扶贫可谓是难上加难。

二、我国农村金融扶贫的应对策略

(一)深化新型金融扶貧理论

传统意义上的农村金融扶贫理论,渐渐不适用于人民的生产需求,更无法解决农村地区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想要深化新型金融扶贫理论,就必须从三方面着手。首先,社会以及人民都要深刻理解金融扶贫的概念以及含义,深刻懂得金融并不等于借贷,而是教授农村地区人民脱离贫困的办法,真正实现货币的有效流通,全面构建金融氛围,并且要深刻意识到扶贫单位的各个方面,使得银行、保险、政府领域都成为扶贫的重点单位,全面深化新型金融扶贫理论,推动金融事业长久发展。

(二)加强农村基础建设,促进农村地区发展

金融不等于借贷,但是,信贷仍然是农村金融扶贫的重点项目,依然可以发挥出农村金融扶贫的实质效益。所以,农村地区便大量设立银行,让农民可以感受到扶贫的高效性,体会到信贷的辅助作用。由于银行是获利单位,往往导致农村人民借贷过程中有畏惧心理,惧怕承担高额的利息,所以银行要重视这一点,适当地减少利润,帮助农民可以放心的借贷,实现农村货币全方面流通。如果现金能够在农村地区广泛流动,就可以使农村地区的发展更为活跃,复苏农村的经济发展设施。

(三)创新扶贫方式,扩增扶贫领域

目前农村金融扶贫方面发展并不乐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应该开创新的扶贫模式。例如,当前形势下,电商行业已经以不可阻挡的态势迅速发展,将农民所生产的产品,用电商的模式售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扶贫问题,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农村目前所面临的金融困难,以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从而给予相应的帮助与扶持。保险领域的金融扶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全面满足农民的需求。首先,保险领域可以扩展投保范围,从实质上解决农民所面临的问题,除农村医疗合作保险以及社会保险两种基础保险以外,还可以使得农民为房屋,田地合理投保,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如果导致一些生产作物大量减产,保险领域就可以发挥出它们的作用,给予投保农作物相应的赔偿,减少农民的损失。还可以大量扩展保险的覆盖面积,政府应该全面辅助无法进行缴费的人民,让他们也能体会到金融扶贫的意义。

(四)加强政策引导举措,完善政府管理制度

政府领域的金融扶贫操作模式由三方面组成。首先完善农村信用监督体系,全面打击不利于农村发展的不健康力量,并且经常为农民经济开展金融理论的相关培训。其次,政府要大力鼓动对农村金融发展有帮助的机构,深入到农村改革之中,让机构能够看到农村的发展前景,也让农民有最为严谨的金融保障。最后政府可以适当地给予农业补贴。政府逐渐地意识到农业发展的艰辛,所以当农作物受到自然灾害的损害时,政府就应该及时给予帮助,带领农民走出困境,为政府领域金融扶贫的实际操作添砖加瓦。

三、结语

目前农村金融扶贫手段主要以政府,银行,保险为扶贫主体,让农村地区实现资金的大量流动,政府银行保险三方面领域也在积极寻求快速实现农村金融扶贫的实际操作方案,保证农村金融扶贫项目可以切实扶助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1]于景明.我国农村金融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乡村科技,2018(07):47—48.

[2]吴欣颀.生态经济视域下农村金融扶贫障碍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9,385(05):86—88.

[3]荣耀.我国农村金融扶贫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措施[J].新金融世界,2019(04):81—82.

[4]李振.探析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各界,2018(04):66—67.

猜你喜欢
扶贫农村金融应对策略
区块链技术助力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证监会“扶贫”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管仲“扶贫”
农村金融大变身
安顺:荣升全国首个农村金融信用市
农村金融效率的界定与测度:文献综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