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科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以龟龄集的生产工艺改革为例

2019-11-29 13:54王文军
科技与创新 2019年7期
关键词:琉璃生产工艺技艺

王文军



论现代科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以龟龄集的生产工艺改革为例

王文军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1)

龟龄集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升炼养生丹药,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国家保密品种,其传统制作技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近代,由于处方和生产工艺不统一,龟龄集制药工艺严重滞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发展缓慢。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杨巨奎和山西中药厂对龟龄集的组方、升炼时间、生产工艺和产品形式等做了积极探索,在保持制药核心技艺的前提下,使龟龄集的生产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研究龟龄集的生产工艺改革历程,对发展我国中药制药技术、发挥科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龟龄集;现代科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1 龟龄集的历史渊源

龟龄集的研制和流传可以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嘉靖皇帝少年亲政,他自幼体弱多病,29岁时竟然卧床不起。为了挽救社稷,朝廷下诏广征医方,以调养龙体,延续皇室血脉。时有邵元节、陶仲文两位著名方士,总结多年行医心得,以《云笈七笺》中的“老君益寿散”为基础,集纳众多滋补良药之所长,精心配伍、反复斟酌,制成益寿“仙丹”进献朝廷。嘉靖皇帝服用后身体日臻强健,至50岁时精力益发旺盛,一连生下八个皇子,五位公主。于是龙颜大悦,将此丹奉为皇室至宝,御用圣药,并赐名“龟龄集”。当年监制龟龄集的医药总管陶仲文的义子告老还乡时,偷偷将处方带回祖籍山西太谷,在广盛号药铺制售,并作为珍贵的礼品馈赠亲友。从此,龟龄集便成了太谷县的名特产品[1]。龟龄集用于肾亏阳弱、记忆减退、夜梦精溢、腰酸腿软、气虚咳嗽、五更溏泻、食欲不振等症,具有强身健脑、调整神经、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机体活力等功能。之所以疗效显著是因为龟龄集组方依据传统医学“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整体观念,采用天然动植物,包括天上飞的(蜻蜓等)、海里游的(海龙、海马等)、地上跑的(鹿茸等),集东西南北中28味名贵药材于一体。除了配方独特,龟龄集还有水浴、日晒、夜露等独具特色的炮制方法和制作工序,从而保证了这一中华第一补药补而不燥、阴阳平衡。

2 龟龄集生产工艺的改进

龟龄集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太谷县域内。建国前,生产龟龄集的药铺字号有十余家,主要的有广升远、广升誉、延龄堂、广源兴、蔚成德、永生堂及曹家、贠家。各家配方不一,升炼时间各异,造成了一定的市场混乱,且龟龄集主要以手工制作为主,生产效率低下,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龟龄集制作技艺传承人杨巨奎从20世纪50年代任太谷医药工会主席开始,到90年代卸任山西中药厂厂长的这段时间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龟龄集生产工艺进行了大幅度的变革和改进,使龟龄集的生产进入了现代化作业阶段。

2.1 统一配方

当时各字号龟龄集配方不统一,有的是28种,有的是32种。杨巨奎查阅了大量的古本,走访了当时的名家温荫芝先生,特别是通过对各家配方的科学比对,最后统一了龟龄集的处方和配比,为龟龄集的发展生产提供了配方样本。

2.2 优化升炼时间

龟龄集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升炼养生丹药,其所承载的传统药物制作技艺基本反映了炼丹术“药物、炉鼎、火候”等核心要素[2]。升炼是龟龄集制作的核心环节,升炼时间的长短决定了龟龄集的药效和生产效率。当时各家的升炼时间不一样,有49 d、28 d、20 d,甚至还有3 d的,怎样找出科学合理的升炼时间成了杨巨奎要解决的难题。为此,1975年他邀请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到山西中药厂,采用优选法理论,对升炼时间进行优化,通过多次实验,终于确定了17 d的升炼时间标准,最大限度地确保了产品功效、内在品质与生产效率的完美统一。

2.3 改革传统升炼设备

龟龄集传统的升炼法以木炭为主要燃料,这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一些升炼师傅因此得了尘肺病。而且,当时国家正在加快建设,木材供应困难,而升炼龟龄集一年需要用几万斤木炭,导致采购困难,影响了正常生产。因此,1960年,杨巨奎邀请太原理工大学电子系的郭根耐教授帮助解决热源问题。经过不断地实验,终于研制成功电子数控升炼炉,不但进一步精确了龟龄集升炼时间问题,最重要的是结束了我国几千年用木炭烧炼丹药的传统方式,既保护了工人健康,也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此国家在山西中药厂专门召开现场会,推广这一经验。

2.4 改进产品形式

龟龄集的传统产品形式是纸包粉剂。建国后随着玻璃工艺的发展,出现了瓶装粉剂,但是这种产品形式仍然不能满足患者定量服用和方便使用的要求。为此,20世纪80年代,杨巨奎决定从意大利引进当时最先进的胶囊制造设备,大胆改革,使龟龄集首次以胶囊形式面世。比起散剂,胶囊有很多优点:它能够将药粉与外界隔离,避免了药粉的潮湿、日晒、氧化等问题,使药效更稳定;它能够隔离药粉粉尘和药粉味道,更易服用;胶囊是一种缓释材质,药粉通过胶囊可以在人体的胃肠中缓慢释放药效,吸收更完全[3]。

3 生产工艺改革对非遗传承保护的启示意义

3.1 创新发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应有之义

与物质文化遗产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强调的是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成为遗产能一代一代流传下来,正是因为历代人民为它注入了新的内容、新的形式,使它不断适应不同时代的需求。主动创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根本路径,尤其对于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如此。创新包含制作技艺的创新,也包含功能和形式的创新。比如,苏氏琉璃是山西三大琉璃世家之一,是琉璃制作技艺在太原地区的集大成者,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虽然有着辉煌的历史,虽然苏氏外姓弟子、传承人葛原生老先生用了30年的时间反复实验恢复了孔雀蓝釉的配方,但是面对日益萎缩的传统古建琉璃需求和严格的环保要求,苏氏琉璃还是陷入了困境。面对严峻形势,葛原生和苏氏弟子、传承人苏永军积极转变思路、开拓新的市场,将眼光瞄向“小东西”,近年来陆续开发出琉璃书法匾额、琉璃摆件、琉璃文房四宝等产品,一下子打开了市场,使苏氏琉璃获得了新生。再比如,砂器制作是平定县传统行业,早期产品仅限于罐、锅,一直给人以“黑、粗、笨”的印象,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传承人张宏亮对原料配方、成型方法、窑温控制、火候掌握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大胆改良,传统砂器在他手中变成了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的高档餐具、厨具、茶具,可用来炒菜、烧水、烙饼、煮饺子,甚至炒茶叶,成为行销国内外的平定县明星产品。

3.2 重视现代科技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一味强调必须用传统的方式创造传统的东西,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非遗只能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只能成为博物馆中的遗产,不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活的遗产。当今的非遗保护要在科技与传统、创新与保持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既不能改得面目全非也不能固步自封,要重视用现代的方式方法创造传统的东西。以平定砂器为例,传承人张宏亮将电窑、汽窑与传统土窑相结合,使生产向节约型环保型方向发展;在做工上,改变传统的阳模阴坯成型法、旋压成型法、注浆成型法等传统方法,向利用机械手段,采取技术性较高的成型作业方式转变;在产品上,他改变了砂器只可在明火上使用的局限,创新为明火和电磁炉皆可使用,大大适应了现代家庭生活的需要。绛州澄泥砚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并且是四大名砚中唯一的陶砚,它属于陶瓷却又有别于陶瓷,是界于陶与瓷之间的一种炻器,其烧制难度极大。传统烧制采用炭窑,温度难以把握,砚台废品率高达七成,生产效率极低。传承人蔺涛采用电窑烧制,使废品率降到三成,工人的劳动强度和难度也大为降低。

3.3 在创新的同时要重视核心技艺的保护

生产工艺改革后,在生产效率成倍增长的情况下,龟龄集并没有丧失或减轻它的传统疗效,相反得到了保持和加强,关键在于它的核心技艺没有丢失,这个核心就是药材的配伍、炮制和升炼。变的是手段,不变的是内容;变的是产品形式,不变的是药效;变的是机械设备和生产形式,不变的是蕴含着的君臣佐使、五行五色五味、天地人三才等中国传统文化和它的丹药本质。山西老陈醋早已实现工业化生产,但是它以高粱、大麦、豌豆为基本原料没有变,以曲带粮的发酵工艺没有变,蒸、酵、熏、淋、晒的制作过程没有变,依然保持着绵、酸、香、甜、鲜的独特风格,依然是山西老百姓饭桌上的必备佳品。核心技艺是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魂,魂在遗产就还是遗产,我们与祖先的对话就还将继续。

生产工艺和制作技艺的改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必然要求,现代科技为这一改进提供了技术手段和支持,发挥科技的作用必将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作出贡献。

[1]李磊明.中医大家国药传奇——记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杨巨奎[J].神州杂志,2011(B7):70-74.

[2]程志立,柳惠武,宋歌,等.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与炼丹术[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07):2097-2100.

[3]王若晴.龟龄集制药工艺及其保护传承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3.

2095-6835(2019)07-0142-02

G122

A

10.15913/j.cnki.kjycx.2019.07.142

王文军(1978—),男,硕士,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琉璃生产工艺技艺
金属抬凿和錾刻技艺绽放苏州
某超细长导轨的生产工艺研究
传统琉璃文化的现代表达
善思篇之瓷艺·琉璃彩作品
基于环境影响评价浅谈热镀锌生产工艺及其污染控制
红钢50t转炉降低出钢温度生产工艺优化与实践
琉璃灯工技艺的魅力与传承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淳度:泉州卤煮的“匠”技艺
有扇白羽,有灯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