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工程实践类课程教学设计*

2019-11-29 13:54王轩
科技与创新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评价

王轩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工程实践类课程教学设计*

王轩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公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就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资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探索改革发展的最新动向。本文对工程实践类专业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探索,对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分析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技术路线,探索了混合式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在理论教学、实践技能训练和职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混合式;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教学设计

1 概述

课程与信息化技术整合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趋势,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把课程与信息化技术整合在教学过程中,使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资源相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1]。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更多的是指在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支持下的,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支持下的自主学习结合的一种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1-2]。目前,网络给每个学习者提供了终身学习的便利,高校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搭建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为学生在网络终端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把网络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既能发挥教师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作为主体的能动性,开创便捷与主动的线上线下学习过程。

2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构建原则

2.1 混合式学习模式的特征

随着职业岗位分工的细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职业迁移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的变化[2],复合型人才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要求全面,而且在职业能力拓展、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艺术鉴赏、人际沟通能力方面提出了一定要求。

混合式学习实际就是在合适的时间混合合适的元素,各个元素的混合顺序和元素本身同等重要[4]。课件混合学习的重点是如何混合达到最优的学习效果和经济效益。混合学习按照整合效果制订指导思想与原则,按照一定的规律,最终要通过适当时间、对象,以适当的传递媒体和学习方式,为受教育者提供必要的学习内容。

2.2 构建混合式学习要遵循系统性原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是一项旨在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系统工程,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再结合教育学、心理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等理念,组合协调教与学的主体之间、课程内容和现代技术等元素,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资源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3 构建混合式学习要遵循平衡与适度原则

采用信息技术来呈现抽象的教学内容,使其内容具体和生动,但不能代替基本的实践教学,如实际操作与考察、野外观测与实验、模型制作与数据分析等,过多的形象展示会降低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发散,信息化课堂教学丰富了教学资源的信息量,但学生短时间难以完全接受和消化过量的信息资源,重点过多或不突出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要适度利用信息技术,在专业实践课程不提倡过多依赖信息仿真和模拟代替实践操作,不提倡过多利用仿真演示来代替学生的想象推理和思维创新,线上和线下保持平衡与适度。

2.4 构建混合式学习要遵循动态与交互原则

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有许多动态的知识,有些工序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动态变化的,在进行资源整合时,充分考虑影响因素,动态模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弥补和拓展传统教学的短板,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交互,也可以通过网络重复显现岗位操作情景提高学生的记忆,使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反复加深学习,实现教学最佳效果。

3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设计

3.1 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的技术路线

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学形式的表现是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不同途径,“线上”的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必备活动,不是辅助或补充;“线下”的教学活动也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是基于“线上”教学资源预习或前期学习活动的延伸和深化。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要遵循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学生的过程参与;要遵循知识技能掌握规律,循序渐进的知识经验积累;对于不同体系的学习,条件和过程是有差异的;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教学情景设置是学习的外因,依据知识掌握规律,及时、准确予以活动支持,对学生混合式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2 线上教学辅导

课堂教学由于时间受限,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缺乏,尤其是合班上课,学期课程讲完后教师还可能未全面熟悉学生。在线上平台学习可以全面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动态分析学生登录次数、学习时间分布、作业完成情况、讨论交流发言的情况等,及时掌握教学变化。

教师也可设置典型教学案例供学生学习,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模仿学习,通过思考弥补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学生在学习初期的问题较多,在一定周期内可集中答疑点评与网上回复,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

3.3 线上专题学习小组

合理引导学生发挥团队精神,注重集体开发与合作,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对于比较复杂的专业知识难点,需要合作解决,分组学习也是十分有效的方式之一。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把需要深入拓展的教学重点,以任务导向的方式要求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实施任务驱动引导,每个学生利用线上学习空间,与团队成员进行资源共享与交流互动。教师要及时组织开展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活动,根据总结报告进行综合评价。此外,也可充分发挥校园社团的作用,积极鼓励专业社团在业余社团活动时进行专题讨论和互动,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提高。

3.4 在线答疑与师生交流互动

在线答疑与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采用动态的形式,可以固定每周时间交流互动,在线提问和答疑,同时对于共性的问题进行回复解答,个性的问题可以单独解决。教师根据后台记录统计随时查看学生学习状况,也可以将重要的知识做成问题集锦,供学生多种形式的查阅学习。

3.5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

3.5.1 不同权重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考核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课程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是采用不同权重指标的多元化考核,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角度的多元素考核,包括学习表现、参与程度、学习态度、问题反馈、线上作业、测验成绩等,全面评价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不同的项目考核根据内容的侧重点采用不同的权重指标,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也是教学活动改进和提高的重要依据。目前,专业课程过程性评价包括线上资源教学测试题库、单元练习、线上问题讨论、案例展示、模拟互动、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利用线上平台记录开展过程性依据,这样也有助于教师和学生随时查阅教学进度和学习状态,为教与学提供参考。对于实践性强较强的跨专业课程来说,多元化过程性课程评价模式能够全面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综合素质,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5.2 课程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一般安排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对整个学习过程的测试或创新结果进行总结展示,可以采用综合测试的形式,也可以采用互评表进行互评,要求内容全面,难易适中,科学、合理地开展总结性评价。学生最终成绩是采用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综合结果。

4 土木实践类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应用模式

目前,土木类专业课中实践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于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课程,课程专业知识涉及面广,技术技能要求高,教学内容实践性强,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6],所以,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理论知识的授课和技术技能操作,在能力和创新上有所提升,对于目前高职类学生尤其是单招学生是比较困难的,也是目前专业课程教学的困惑之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设计者将学习过程分成多个模块,再利用媒体呈现给学习者的过程,也有将混合型学习划分为技能驱动、态度驱动和能力驱动三个维度应用。结合土木实践类课程特点,混合式教学可采用线下课堂授课、线上网络自主与合作和课程实训等模块开展,充分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课堂教学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案例分析、思考讨论为主;线上自主学习通过在线阅读、协作沙龙和在线测试等开展,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技能训练的必要环节,可以通过实训基地完成能力培养实现。

5 结束语

混合型教学模式在实践类课程中的应用扩大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途径,拓展了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系统掌握,激发了求知欲望;在实践技能教学中可以全程协助学生操作,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型学习,这样不仅拓展了课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如何有效进行学习监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程度,提高线上网络信息素质,仍然是混合型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1]王硕,韩俏.基于混合式学习模式的“远程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2):43-45.

[2]王轩,王穗平.交通土建类专业群交叉课程重构及其“项目化”教学探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68-70.

[3]武希迎.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育电声系统》课程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0(03):44-46.

[4]梁瑞仪.混合型学习在高校实践类课程的应用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技术装备,2011(01):137-139.

[5]姚运红,胡新荣.混合型学习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讨及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2(12):1213-1215.

[6]王慧.基于混合学习理论的高校信息化教学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01):29-32.

[7]王轩.基于E-CDIO-KS公路养护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7):442-443.

王轩(1974—),男,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道路工程及高职教育。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基于过程理论的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探索与研究”(编号:2018-YJXM-007);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三维建模技术下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编号:2018-YJXM-005)

2095-6835(2019)07-0144-02

G642

A

10.15913/j.cnki.kjycx.2019.07.144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评价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