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影响分析

2019-11-29 08:48宁星华
商品与质量 2019年20期
关键词:最大化所有制混合

宁星华

陕西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25

世界各国都存在着混合所有制企业,但这些企业的内部治理工作并未从理论上得到约束。党的十九大以来,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抓手,但迄今为止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依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

1 国有企业治理问题的成因

我国国有企业在治理方面一直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企业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都是放在管理层激励层面的,将现代企业经验作为借鉴,并且将国有企业和现代公司所面临的问题等同起来处理,所建立的公司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不尽合理。但这样的改革思路未能认识到现代公司和国有企业在所有者性质上的差别,且国有企业一般或多或少存在“政企不分”的问题,因此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除了要实现经济目标还要实现政治目标。本文分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应采取的方法,并指出了私人资本对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最后分析了这些影响的理论机理。只有在明确混合所有制改革理论机理的基础上,才可以使混合所有制改革获得理论方面的指导,使国有企业改革能够真正取得成功[1]。

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了企业为何存在的问题,并将企业和市场认定为完全不同的组织经济活动形式,在此基础上,经济学家从微观角度论述了经济组织的特征,深入研究了企业的内部结构及契约安排,企业的交易成本理论、产权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也在此时产生。现代的企业理论则将契约作为研究的对象,把企业视作契约关系的连接点,分析了契约安排在关系治理过程中的协调与激励作用。在私人所有制发展的前提下,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个人有着排他性权力。

我国国有企业在长期经营的过程中,在治理方面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因此国有企业也在积极的进行改革,并吸取了西方公司的治理模式,现代企业制度也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可是,国有企业和西方现代公司的最本质区别是所有者主体的差异,政府作为所有者代表所造成的结果就是政企不分,国有企业往往能够利用政府的行政力量来获得垄断地位,政府也能够以此为基础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通过进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使其它资本形式也参与到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从而有利于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2]。

3 私人资本引入对于国有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

新古典经济学将市场机制定义为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机制,但这一机制要发挥作用就一定要以明晰的产权为基础。一般条件下,家庭的目标是效用的最大化,而企业则将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新古典经济学将预期利润最大化作为基本假设,并强调内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这对于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是极为不利的。而在委托代理理论中,认为对于管理人员的货币激励、标尺竞争、兼并、产品市场竞争以及企业内监督,无法使管理层将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国有企业和现代公司的本质差异就是所有者目标的差异,现代公司会将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但由于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控制,因此要体现相应的政府职能。国有企业不将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主要原因是“所有者缺位”。由于国有企业所承担的政府职能,因此资源配置效率较低,而国有企业进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则引入了大量的私人资本,因此会更加重视利润,这能够使资源配置效率有显著的提升。

4 私人资本对于国有企业代理成本的影响

企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企业监督理论,这一理论将管理者的监督职能作为重点。奈特将风险作为切入点分析了企业所有者的监督职能,并认为在增加要素投入后,企业生产面临的风险会更高,但这一风险往往无法平均的分摊到每一个人,因此阿尔钦和德姆赛茨认为团队的生产效率要高于个人,但团队估量的是总产出,因此常常无法准确的衡量个人的贡献,为使监督者能够获得监督团队生产的激励,应当将企业剩余收入的索取者作为监督人员,将企业内部的所有权与监督职能统一起来,也能够有效的解决团队激励问题。

5 混合所有制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对策

5.1 设计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

通过缩小国有股东的持股比例实现对企业治理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利用股东大会、监事会以及董事会之间的相互制衡,防止出现假公济私与徇私舞弊等不良现象,达到改进并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目标,建立健全公司的治理体系,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3]。

5.2 选拔合格的职业经纪人

实行优先竞聘制度,聘用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建立健全业绩考评制度,将绩效与薪酬两者相对接,使得经营者与企业具有共同的目标,使其共同为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做出贡献。

5.3 规范信息披露机制和监督机制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过程中,由于各利益相关者接触企业信息的渠道是不相同的,应建立规范的对内、对外信息披露机制,保护所有股东的利益。可以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提高信息披露的效率和力度。监督机制可以考虑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来设计,内部监督主要是国资委和三会,外部监督主要是社会媒体、第三方审计机构和社会公众,从而有效监督职业经理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6 结语

总之,国有企业所进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有效的解决企业的治理问题,而私人资本的产生则促进了国有企业向混合所有制企业转变。产权形式的变动对于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主要有下述三点影响:第一,私人资本的引入使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更加明确,使其更加重视经济目标,政府职能对于国有企业的不良影响也大大降低,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优化配置;第二,私人资本的引入能够提升企业内部监督水平,可以很好的解决因管理者缺位而导致的监督不足;第三,企业为了提升效率,有更大的动力引入更加先进的技术。总而言之,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使国有企业在机制上得到改善,可以使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得到提升,同时也给了私人资本的更多的投资机会,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最大化所有制混合
混合宅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与公司治理分析
勉县:力求党建“引领力”的最大化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混合运算的方法要领
混合运算的技巧
发改委:鼓励非公资本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