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蒙古语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19-11-29 10:18白艳鸿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中蒙俄经济走廊蒙古语中蒙俄

白艳鸿

(内蒙古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蒙古国因其地理位置等因素充当着特殊的角色。中国作为蒙古国最大贸易伙伴国和投资来源国,双边贸易额增长迅猛,2018年中蒙双边达到79.9亿美元,同比增长24.7%,中蒙贸易额长期占据蒙古国贸易总额的60%左右。随着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众多企业和组织进入蒙古国开展业务,市场对熟悉蒙古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内蒙古的蒙古族人民与蒙古国的人民具有相同文化和语言渊源,具有培养中蒙间合作所需管理人才的先天优势。借助身处“中蒙俄经济走廊”枢纽地位优势的内蒙古,担负着培养和输送相关人才的重担。因此探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蒙古语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深化内蒙古自治区全方面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才需求特点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蒙古语管理人才缺口和需求主要体现在:一是目前比较缺乏能够精通西里尔蒙古语基础上,熟悉、融入蒙古国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且能够从政治、社会和民族视角客观洞悉中蒙经贸关系现状的人才;二是对蒙古国社会环境比较熟悉的基础上,具备能源、矿产、机械等中蒙两国密切合作领域及相关国际经贸、法律等方面专业知识的积累,同时拥有专业领域的分析和管理的综合性管理人才缺口较大。

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蒙古语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一)专业管理能力不足

有益于经贸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有较多蒙古族人才依托中国企业和社会组织投身于中蒙两国之间的合作。但据了解,蒙古语人才管理能力不足或短缺现象比较突出。其中,已处于中层管理序列的较多管理人才并非专业管理科班出身,主要通过常年工作经验和他人传授而形成初步管理能力,缺乏专业管理理论和技能,缺乏持续性成长机制。

目前内蒙古地区各高校和社会组织还未形成系统化蒙古语授课管理能力提升教育体系,导致针对蒙古语人才管理能力提升的“供给不足”。另一方面,蒙古语人才因为历史性欠账问题,汉语、英语基础较差,计算机操作技能普遍较低,制约了吸收和提升相关专业管理知识的能力。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绝大部分企业和社会组织涉及到对中蒙两国员工的管理和跨国背景下与他国企业和组织开展合作协调,因此对于蒙古语人才的专业管理能力要求较高。

(二)国际化视野欠缺

蒙古国因其自身要素禀赋和经济结构单一化特点,经济上较依赖中国、俄罗斯、加拿大、韩国、日本和美国等国家,受国际因素影响较大。举例来说,近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滑严重影响了蒙古国经济发展。从国民习惯来讲,曾长期受到苏联影响且近年与西方国家日益密切,乌兰巴托等大中城市的国民日常习惯受到西方影响明显。此外,蒙古国曾采取“第三邻国”外交政策,与美国、日本及其他西方国家积极开展外交,西方国家对蒙古国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因此可以总结出来,虽然蒙古国从国土面积、人口和经济等方面不属于大国,但因其地缘特殊,具有较高的国际化特点。

在此背景下,在蒙古国开展业务的蒙古语人才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才能更深刻理解企业或组织所处的复杂社会环境,能够更有效地规避外部风险。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许多蒙古语管理人才并不具备基础的国际化思维和理念,在处理工作问题时还停留在中国式思维,在工作和生活方面无法深入到蒙古当地风土人情中。

(三)复合型人才短缺

蒙古国因其自身要素禀赋和经济结构单一化特点,需要将矿产品、农畜产品出口至其他国家以获得外汇,从而进口自身工业体系无法供应的机械、日常用品、电子产品和粮食等。因此涉及以上领域的蒙古语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领域知识,还要具备当地文化、宗教、禁忌等习俗,对当地法律、政策等方面有基本认知。从目前情况来看,蒙古语人才群体中复合型人才数量比较短缺,需要通过多层次、不同渠道悉心培养。

三、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背景下培养蒙古语管理人才的对策

(一)出政策、搭平台,助推人才培养定位更精准

政府要加强对蒙古语管理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对社会各界出台激励政策,发挥资源和信息优势搭建沟通交流平台,鼓励内蒙古蒙古语管理人才多“走出去”锻炼学习和交流访问,促进人才培养定位与市场实际情况更加符合,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做好服务。积极争取财政资金设立人才基金,在有关人才评选工程中适当倾斜。

(二)强合作、促交流,营造浓厚国际合作氛围

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发挥中俄蒙合作间中流砥柱作用,进一步加深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为两国人才交流和发展创造更多机会。通过开展“中蒙管理人才交流论坛”“蒙古语管理人才俱乐部”“高校未来英才储备培养计划”等方式营造国际合作氛围,邀请驻蒙大使馆和资深驻蒙企业高管等专家学者开展针对蒙古国和国际局势的讲座和辅导,加强蒙古语管理人才的国际化视野。

(三)促实践、深培养,企校联动强化管理人才培养

企业和学校积极深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强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学校发挥专业的教学经验开展管理基础课程,使得学生具备专业管理知识基础;企业围绕丰富涉外实践经验和案例,让学生亲身体验“实战”,增强课堂教学知识的进一步吸收转化,防止人才培养与实际脱节。

(四)技能专、教学活,以市场化思维持续优化教学水平

通过积极与外部学校和企业加深沟通交流,不断吸收来自市场的前沿动态和人才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和教学模式,以市场化思维引领教学改革,使教师的教学技能更加丰富化、多元化和灵活化,培养更多贴近市场、贴近实际的蒙古语管理人才,为中蒙经济走廊输送越来越专业的合格人才。

四、结语

随着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深入推进,给内蒙古管理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内蒙古蒙古语管理人才发展存在专业管理能力不足、国际化视野欠缺和复合型人才短缺等“短板”。人才培养目标不精准、人才培养模式不成熟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改变蒙古语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的现状,必须要从政府、社会、企业和高校四方面发力,加强政策引导,促进对外沟通交流,发挥校企各自优势深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学校教学思维更具市场化。

猜你喜欢
中蒙俄经济走廊蒙古语中蒙俄
含有“心”一词蒙古语复合词的语义
中蒙俄跨境区域铜、金、铅、锌、铀成矿特征对比及意义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与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族文化
土默特地方蒙古语地名再探
论蒙古语中反映心理逆境倾向的某些字的含义
俄语词“Sherti”在蒙古语中的变义(蒙古文)
Экономичесий коридор Китай
--Монголия--Россия содействует взаимосвязанности в Еврази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