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家风

2019-11-29 02:29董问博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9年40期
关键词:长辈家风老爸

董问博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是一种经过历史积淀而形成的精神尺度。它是包罗文化密码的中国书本,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

今天,我们谈家风,并没有世易时移的陌生感,因为家风早已是当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命脉,是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片段示例】

“吃饭啦!”母亲从厨房窗户里探出头来喊了一嗓子。在楼下玩耍的我们立刻往家冲去,三步并作两步上了楼,打开房门的一刹那,菜香弥散开来,直探鼻孔,冲击着味蕾。我迫不及待地洗手净面,坐在餐桌旁。

餐桌旁,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姑姑姑父早已坐好,我们这群疯小子疯丫头的到来让餐厅变得更加热闹了。大家挪着凳子,互相让了让,围桌凑在一起,气氛更加温馨。餐桌上的菜肴色香味俱全,都是家人大显身手、齐心协力的结果。我们一边品评着大家的拿手菜,一边家长里短地随意聊天,屋子里弥漫着欢喜的气氛。

年夜饭吃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习俗就是磕头。兄弟姐妹们三三两两地在长辈面前跪下磕头,并送上几句精心准备的祝福语。长辈则笑逐颜开地示意我们起身,并给每人发一个大红包。我们欢天喜地地接过红包,趁大人不注意,窜到一旁打开红包,难以掩饰自己内心的欢喜。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龚湛琇 《春节》

我最害怕半夜里听见催命般的电话铃声,还有爸爸那低沉但清晰的声音:“好,我马上到。”不用说,电话那头肯定是:“郭医生,快来医院,有急诊!”我没好气地翻了一个身,在爸爸匆忙的脚步声中迷迷糊糊地睡去。

爸爸是一名急诊科医生。急诊科医生是我最厌恶的工作,因为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他总有干不完的活儿,接待不完的病人。家人难得的聚餐,爸爸带我去儿童乐园,抑或是爸爸給我辅导功课,带我去参加大提琴比赛,一旦手机响起,一声令下,他都像电脑突然切换了模式一样,放下手中的所有事情,直奔医院,全然不顾号啕大哭的弟弟和生闷气的我。我愤愤地跺着脚,痛恨医生这个职业,也记恨着爸爸。

小时候,我鼓起勇气问爸爸:“在你心里,加班多挣钱是不是比我们更重要?”一向和蔼的爸爸竟然有些愠色,郑重其事地说:“这个职业,就是在死神手里争分夺秒地抢夺人的生命,你觉得和陪你玩这些小事相比,孰轻孰重呢?”我还是一脸的不理解,只能机械地点点头。

厄运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一次计划已久的自驾旅游,车还没开出多远,就迎面与一辆面包车发生了强烈的碰撞……最终,奶奶因为腿骨骨折需要做手术。坐在手术室外面,我不停地祈祷手术能顺利……

一场灾难终于过去,奶奶也平安健康地出院了。我们在千恩万谢中与医生告别。

后来,凌晨的手机铃声依然响起,爸爸依旧接通电话,简短交流后穿衣起身。这时候,我总会递给他一件外套,说:“爸,快去吧,路上注意安全”

——陕西西安市铁一中分校 郭思晴 《铃声》

每年正月十五老爸的生日,非常让人期待。今年,我和老妈思忖着,给他送一个什么样的“生日礼物”,才能让他感到惊喜呢?

…………

我们小心翼翼地将生日礼物——袜子“偷渡”回家,不打开包装,便一股脑儿地藏在只有我能找得到的地方。

给老爸庆祝生日的时候,我趁其不备,突然将袜子拿出,送给他;同时,我又拿出了两双女士袜子,让老爸送给老妈。看着他们惊讶中含笑的神情,我心里涌动着一股巨大的兴奋,并大声叫着:“老爸,祝您生日快乐,老爸老妈,我爱你们……”

——陕西西安市铁一中滨河学校 苏勇畅 《老爸的礼物》

【各抒己见】

苏勇畅:家风体现在一些生活细节中。最初看到这个话题,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给老爸过生日的事,我和妈妈上街去挑选礼物,在挑选的过程中,妈妈引导我如何待人接物,如何挑选商品;买回后,又如何将礼物送出;我在买的过程中,还偷偷给妈妈买了一份,在给爸爸过生日的同时,也感谢妈妈对家庭的付出。

我们家的家风,没有什么高大上的口号式的宣言,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地体现着家庭成员间其乐融融的氛围。

王炳尧:苏勇畅同学的观点我很赞同,我也觉得现在很多家风中更多地体现了“润物细无声”。龚湛琇同学的《春节》,也体现出这种家风。在春节这个大背景下,体现出众家庭成员间其乐融融的氛围,大人们做年夜饭,孩童们活泼可爱又乖巧听话。吃饭时,大家互相谦让;尤为出彩的是吃罢年夜饭,孩子们给长辈磕头的习俗以及长辈给压岁钱,皆体现了晚辈对长辈的孝顺、尊敬,长辈对晚辈的宠溺。在这种浓浓的节日氛围中,无不体现着家风的内涵。

岳博睿:郭思晴同学的作文和其他两位同学的不同,通过父亲急诊科医生的特殊身份以及父亲对自己职业的诠释,来体现家风。小作者对父亲职业的认同,正是对家风逐渐理解的过程。在这篇习作里,父亲的形象及其对本职工作认真负责的品质,正是家风的缩影。

高子爻:说到家风,我想起小学时的一个故事。那次,我邂逅了一个在小区门口蹲了好几天的衣衫褴褛、头发打结、神情颓废的中年男子。在他待的地方,放着一张大纸,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记录着他的不幸和落魄。爸爸给了我10元钱,示意我给他买点东西。我跑到不远处,买回了鸡蛋、大饼和豆浆,送到他手中。他看着热气蒸腾的吃食,一个劲儿地鞠躬感谢。在爸爸的指导下,我告诉他靠施舍不是长久之计,自食其力才行。他竟然点点头,一副心悦诚服的样子。

不久后,他待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卖煎饼果子的摊点。仔细一看,竟是那个落魄的中年男人。他认出了我,冲我笑了笑,免费给我做了一个大煎饼。自此,我们成了朋友。现在想来,爸爸对我的教导,也是我们家家风的体现。

我来说说

不久后,他待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卖煎饼果子的摊点。仔细一看,竟是那个落魄的中年男人,他认出了我,冲我笑了笑,免费给  我做了1是那个落魄的中年男人,他认出了我,冲我笑了笑,免费给  我 做

【名人家风】

史学大师陈寅恪的家风是笃定务实。陈家是书香门第,祖父陈宝箴21岁便中得举人,他的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为曾国藩所赏识。父亲陈三立为光绪年间进士,官拜吏部主事,以改革天下为己任。陈家重视后代的教育,开设家塾,延聘名师,使子孙很早就发蒙读书。陈寅恪幼承家训,很早就把读书同正心、立志与做人结合起来。在阅读大量经史著作的同时,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伦理观念,濡染了他幼小的心灵。这些也成为陈寅恪日后的立身之道和行为规范。

国学大师钱穆、钱钟书等为代表的钱家家风,就是好读书、重教育。有人问钱家为什么出那么多名人?科学家钱伟长戏说:“我们钱家人喜欢读书,书读多了容易当官,当官的容易出名。”这种好读书的家学渊源相传至今,钱玄同父子、钱均夫父子、钱穆叔侄、钱学熙父子等钱氏后代,都是勤奋好学的典范。

【小编插话】

在点滴中浸透着润物无声的教育,在认同中传承着优良品质精神,这是大部分人家诠释家风的方法。孩子们从小在心灵里种下美好家风的种子,随着时光的流逝,优秀的品质必然会内化成一种能力,在心中葳蕤成林。

猜你喜欢
长辈家风老爸
勤劳节俭传家风
长辈篇
家风伴我成长
老爸
这些老爸,“爸”气十足!
幽默好家风(二)
长辈们的教诲
家风
老爸的喷嚏
长辈对晚辈可否说“请”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