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

2019-11-29 09:56赵娟李满胜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学生思维老师

赵娟 李满胜

本文从创新层面到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小学生思维得到不同的训练,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之目的做了有益的探索,有一定借鉴意义。

基于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呈现出信息化趋势,对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而基础教育更要解决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这一现实问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老师应设置适合的培养创新思维的环境与氛围,刺激小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启发学生思维发生,拓展思维广度与深度,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一、 激趣诱导,促使学生产生学习愿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一般是先具体后逻辑,先不自觉到自觉的逐渐变化的过程,具有不稳定、不平衡等特征。基于以上理论,小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与集中性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更多地培养小学生思维的多维度,形成思维的发散。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教师在培养思维发散性时要注意,既不能过深,又不能太浅。教师在提问或问题讨论时可改变问题的问法,也可以增减条件,尽可能让学生讨论或独立提出解决的途径;另一方面,对题目的分析从不同角度提出解决办法,尽可能创造悬念,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通过提问、探究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究愿望,才能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

二、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培养并重

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发现,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实在太难,不仅要考虑集中思維培养,又不敢偏废发散思维,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应同时并重培养。在培养中应详细分析原因,寻找小学生思维难以建立的原因,好对症下药。基于年龄、智力、非智力因素、外部原因等等,导致集中注意力不持久;或者老师讲课精彩程度、所学内容提不起兴趣、环境的改变、学生情绪波动等都会导致注意力分散。小学生在创新思维塑造的过程中,从发散到集中,或者集中到发散,会经历数次。或反复,或停滞不前,这往往是灵感产生的前兆,这时就会有奇思妙想,会给我们的思维训练一个惊喜。教师要及时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尽可能让他们的这种思维得到鼓励,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广度会开阔许多,有利于教学工作。

三、鼓励直觉思维

小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氛围下,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可以得以培养,教师还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它是在解题时,不经严密的逻辑推理,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迅速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合理的判断、假设或顿悟的思维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小学生能通过看图、比画等直接说出答案,这是学生运用直觉思维去解决问题,我们应该马上鼓励,给予肯定。

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想象就是我们的大脑对存储的表象在进行加工、再构造形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时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如,对数学模型、空间图形的理解过程就需要想象。如果在他们大脑中无法建立数学模型,不会产生想象,那数学肯定学不好。由举出的例子可以看出,创新思维培养需要独创和想象,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小学生的想象力变化随时间递增,创造的成分逐步增长,能提出解决问题独特的、新颖的见解。这也是小学生学习道路上必不可少的成长过程。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设计、课堂的动态生成上下功夫,创造能发挥学生丰富想象的课堂环境,积极鼓励,正确引导,渐进式地培养。

五、肯定学生独立见解

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能开发学生思维,优化教学设计,鼓励学生有疑必问,可猜想,可多解。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教师可鼓励,采用小学生喜欢的奖励方式给予肯定。但是在教学中,许多老师习惯于自己设问,忽视学生的创造性。老师往往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或认为小学生太小,对开发他们的思维问题提高不到一个高度,导致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愿望无法实现,很容易挫伤刚刚建立的一点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探究活动、小组讨论、问题解决途径中,不设防、无障碍。应尊重学生不同观点,有争议的,尽可能留有空间,老师不要大包大揽,让学生去思考,把思考机会留给学生。

总而言之,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直接的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发展学生多种思维。这样,老师的教法、教学方式都会发生改变,学生思维敏捷,综合素质得以发展,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发展智力的最终教学目的。

【作者单位:平凉市崆峒区实验小学;平凉市四十里铺镇民张中学  甘肃】

猜你喜欢
小学生思维老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