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投放材料,推动小班户外角色游戏发展

2019-11-29 09:56顾雨婷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小吃店小班现象

顾雨婷

一、引言

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教师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幼儿是在对材料的直接感知、操作的过程中学习的。本文研究的小班户外角色游戏亦是如此。游戏环境不同,所开展的角色游戏情况就不同。教师需要因地制宜,从幼儿的实际游戏情况出发,进行针对性的、有效地材料投放,使幼儿的游戏材料和活动真正地互动起来。

二、小班户外角色游戏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有效投放材料,促进幼儿角色游戏发展。检验投放的游戏有效性取决于对孩子的游戏情况分析。陈鹤琴说过:“大自然就是活教材,只要用心发现,生活处处皆课程。”这启示我们教师需要有一双“慧眼”,善于观察,寻找游戏需要的“真”材料。分析小班户外自然生活区的角色游戏,我发现游戏材料投放存在以下问题:

(一)无序现象

小班幼儿行为受具体形象思维限制,对新环境和“新”材料总是感到新鲜、好奇。他们常常满足、沉浸在操作材料的游戏体验,忽视材料的整理。所以在材料的摆放和游戏材料整理环节上总是显得很无序。在自然生活区的游戏中,经常可以看到“小吃店”的“蔬菜”摆放到“奶茶店”,或者是整理环节,孩子将“娃娃家”的梳子和小吃店的“锅碗瓢盆”摆放在一起。

(二)无人问津

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教师在投放材料往往会较多考虑材料的特点和作用,忽视幼儿对材料的需要。当提供的材料孩子并不喜欢,他们就会不愿意去该区游戏,或只能被动地去适应它。结果事与愿违,得不到幼儿游戏的共鸣,导致“无人问津”的现象。如在“小吃店”游戏之初,愿意去玩的孩子很少,“服务员”的角色经常被冷落,无处可去的幼儿在老师的指引下,只得接受去“填补”“服务员”角色的“空缺”。

(三)喜新厌旧

小班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容易分散,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在自然生活区这个他们从未接触过的角色区域里,以时令蔬菜为主题的、精心设计的环境和材料,对孩子的注意力造成巨大冲击。游戏中,菲菲第一眼就看到了蔬菜,就立马去蔬菜超市。过了一会,蔬菜超市就不见菲菲踪影,只留下乱作一团的蔬菜叶子,菲菲跑去奶茶店“制作”奶茶去了。

(四)游离现象

角色游戏以幼儿为主体,游戏中的活动、操作是其本质所在的体现。幼儿在游戏中的投入往往是无意识的。无意识的投入,来源于一个个一闪而过的小主意、小想法,一个个熟悉的生活场景……没有这些刺激,幼儿的游戏就会处于“消极状态”。自然生活区游戏的美汐就是“游离”人群中的一个。每次游戏她都是独自一人坐在圆凳上“发呆”,看其他小朋友玩,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有时,又会看到她在小吃店跑前跑后,为小吃店的人“差遣”,只有这个时候的她看起来“忙碌”一些。

(五)争吵现象

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性较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活动的内容、形式又常常受环境中的具体事物制约,缺乏明确的目的。往往被同伴的游戏场景和新奇玩具吸引,产生兴趣。但游戏内容单一,经常会出现“争抢现象”。例如,在“小吃店”游戏里,3个小朋友想用铲子来炒菜。在铲子无法滿足他们游戏需求的情况下,他们三人就争抢起来的。

三、小班户外角色游戏材料投放对策

综上所述,我班小班户外角色游戏材料投放之初存在如上的状况,根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材料投放进行思考和讨论,并逐一罗列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重视投放材料的角色标志作用,避免“无序现象”

材料的角色意识明显,才能够被幼儿识别、利用。所以,在投放材料选择上,我们选择具有角色特点明显的游戏材料来供游戏初期使用和操作。在容易混乱的游戏整理环节中,在存放游戏材料的柜子上及时做上相应的物品标示,帮助幼儿找到材料的最后“港湾”。这样也有助于巩固幼儿整理的规则意识,体现游戏材料的间接指导作用。

(二)提高幼儿对材料选择的参与度,避免“无人问津”现象

当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游戏需要被满足时,他们使用材料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才会与材料产生互动,获得能力发展。想要游戏材料的价值被充分发挥和利用,必须二者同时满足。教师的主观认知、判断只能帮助幼儿找到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材料,符合幼儿的游戏材料需要还得他们自己选择。所以,在投放材料前,教师应先与幼儿沟通,提高幼儿对材料投放的参与度,以此了解幼儿的游戏需要。

(三)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更新材料,避免“喜新厌旧”现象

对活动主题材料的充分认识,能让我们更好地与幼儿发展目标衔接,了解幼儿所处的游戏水平和需求。随着活动主题和主题材料设定的变化,教育目标及时更新,游戏材料及时调整、更替,才能推动游戏水平不断向前发展;根据认知水平发展调整材料,才能有效避免“喜新厌旧”现象。当提供的一些可再加工的材料不再吸引幼儿时,教师就需要重新审视游戏和幼儿认知发展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并作出及时调整,更新材料,可提供一些丰富的多层次的原材料供幼儿操作。

(四)捕捉个体差异的兴趣点投放材料,避免“游离现象”

个体差异带来的游戏需求和兴趣各有不同。大部分孩子的游戏兴趣、需求容易被发现和满足,而少部分孩子的游戏需求也不容忽视。关注“消极游戏状态”下的孩子,善于捕捉他们的游戏兴趣,并进行有效引导,才能真正避免“游戏现象”的产生。

(五)投放足够数量的流动性、低结构材料,避免“争抢现象”

小班角色游戏内容单一,“以物代物”能力较差,对相同种类的游戏材料需求较大。所以,投放材料时,相同种类的数量要充足。小班角色游戏不断向前发展,角色之间的互动也逐渐频繁和多样化,对游戏材料提出了多样性和流动性的要求,选择具备流动性和可塑性特点的材料。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争抢现象”的发生。

游戏材料影响着游戏的效果,有效的材料一定是能让幼儿获得愉悦情感体验,促进孩子游戏能力发展和提高的。在小班户外角色游戏材料的投放中出现的问题,有些是我们看到的,有些问题也不是马上就能迎刃而解的,甚至一直在困扰着我们的老师。但我们还在探索,愿给孩子最幸福的童年。

【作者单位: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小吃店小班现象
露天小吃店
猜谜语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