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世界上最独特的国家

2019-11-30 02:46程书徽编辑王芳丽
中国三峡 2019年10期
关键词:瑞士欧洲文化

◎ 文 | 程书徽 编辑 | 王芳丽

阿尔卑斯山脉 摄影/视觉中国

被山脊分割的国土

阿尔卑斯(Alps),作为欧洲最高大雄伟的山脉,是陆地(欧亚大陆)与海洋(古地中海)千万年前亲密接触的结晶,她分开了平原和山地,覆盖了共22万平方公里的数个国土,滋养了欧洲的母亲河。同时,她也在自己的胸口,孕育了世界唯一的永久中立国、“世界上最松散的国家”——瑞士。

瑞士位于西欧中部,被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环绕,处于东南西北欧之间的“中心地带”,也是阿尔卑斯山脉的腹心所在。

瑞士国土面积约四万一千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北京的大小。这样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国家,60%的国土面积都是阿尔卑斯山区,平均海拔达到1350米。阿尔卑斯山深深地影响了瑞士的地理、历史文化、民族性格和内政外交。

从地理上,阿尔卑斯山从西南向东北贯穿瑞士南部,与在她北侧的汝拉山脉一起,把瑞士国土分割成了汝拉山区、中部高原、阿尔卑斯山区三大板块,它们各自占国土面积的10%、30%、60%。

由于地势相对平坦,中部高原是瑞士经济最发达、城市最多的地区,从西南向东北镶嵌着手工业中心日内瓦、文化中心洛桑、首都伯尔尼、经济中心苏黎世、工业中心圣加仑等明星城市,全国75%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这一区域。

瑞士的行政区划也以三大地理板块为基础,结合各自所临近的国家和文化,进一步细分为临近德国的西北部瑞士、苏黎世、临近奥地利的东部瑞士、临近法国的日内瓦湖区、中部瑞士、临近意大利的提契诺州。

被文化和语言分开的民族

山脉带来的地理上的分割,也使这片土地上居住着不同民族的人,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文化区。

瑞士最早的居民是凯尔特人中最强大的一支——海尔维第人,公元前400年左右,他们从日耳曼南部进入今天的瑞士境内,定居在中部高原,也有少部分继续往南在瑞士东部的格劳宾登停驻下来。

公元前58年,海尔维第人最终不敌罗马人,瑞士全境成为罗马帝国的统治范围。被罗马统治近5个世纪后,瑞士被来自北方日耳曼部落的阿勒曼尼人入侵,开始受到日耳曼文化的影响。在瑞士东部逐渐形成日耳曼语区,即今天的德语区。而在罗马文化基础较深厚的西部日内瓦湖区,罗马人的语言和宗教反而同化了征服者勃艮第人。

原来的居民凯尔特人逃到了东部险峻的山区,在格劳宾登州等地保留了拉丁语和文化,形成了列托-罗曼什语区。而东南部的提契诺州一直以来都与相邻的意大利人同源,形成了今天的意大利语区。公元6世纪,同属日耳曼人的法兰克人成为瑞士国土的统治者,又给瑞士带来了法兰克文化的影响。瑞士西部日内瓦湖区形成了今天的法语区。

瑞士,日内瓦湖区 摄影/视觉中国

瑞士四大语区——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列托-罗曼什语肇始于此。

不足三百年的统一史

这些无论地理还是文化上都泾渭分明的地区,又怎么形成今天统一的民主国家瑞士的呢?

13世纪之前,今天的瑞士国土一直被来自法国、德国的各个封建领主分割占据,直到在中部高原上的三个州发展起来,谋求独立。而这三个州——乌里、施维茨、翁特瓦尔登的发展,也得益于优越的地理环境。由于中部高原地处欧洲中心地带,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道路几个主要关口都在中部高原内。随着欧洲几大国家经济往来日渐频密,阿尔卑斯山向南通往意大利的圣哥达关口开通之后,乌里州的居民弃农从商,从事运输业,城市和乡村很快富足起来,并争取到了部分的自治权。

1291年,为了摆脱领主的盘剥,获得永久的独立,乌里州和另外两个情况相似的州缔结了共同抵御领主攻击的“永久同盟”,并逐渐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州作为联盟成员。联盟最早的三个成员从此被称为“老三州”。瑞士国名Switzerland,也是来源于三州中的施维茨州。但是,这些州和城市仍然保有各自的独立性,彼此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互相保护和贸易往来。瑞士国民自由、平等的传统就根植于此,可谓基础深厚。

在1798年以前,今天的瑞士都还只是松散的邦联,没有首都。直到拿破仑占领瑞士地区,在法军的“监督”下,瑞士境内建立了海尔维第共和国,瑞士地区首次成为了一个统一的现代国家。从松散的邦联制度,到成为现代化的联邦共和国,现代瑞士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步竟然是由外国力量推动的。

瑞士,日内瓦 摄影/视觉中国

在拿破仑倒台后的1815年,瑞士人终于自己制定了宪法,采用“瑞士联邦”作为国名。26个州和半州共同组成了现代瑞士联邦共和国。

为了在松散联盟中求得平衡,瑞士人选定了位于四个文化区中间地带的城市伯尔尼作为首都。由于四种语言的说法不统一,彼此不相让,瑞士国名的正式名称干脆采用了拉丁语的说法——海尔维第联邦(Confoederatio Helvetica),纪念瑞士最早的居民海尔维第人。

独立的悠久传统,使民主自治的意识在瑞士深入人心。各州与联邦地位平等,享有司法权、立法权和行政权。除非法律与联邦宪法相悖,否则联邦一般不对各州进行干涉,而是主要扮演对外统一保卫、内部协调的角色。

地缘上与相邻国家和文化的亲近关系,使瑞士国内四大地区呈现出分而不离的关系。人们甚至干脆用法瑞、德瑞、意瑞来称呼除列托-罗曼什语区以外瑞士的三个地区。我们从德瑞区的苏黎世、圣莫里茨经过中部德瑞区的安德马特、琉森,到达西部法瑞区的洛桑、蒙特勒,两个文化区的地理标识、店铺招牌截然不同,乘坐列车、轮船时播报站名的语言顺序也不同。

而且,听本地导游说,就像中国有地域之争一样,这三个地区的人也互相之间颇多讽刺。法瑞人看不起北方人,说他们是山里人。德瑞人则像德国人一样严谨勤奋,也建设了瑞士最繁荣的地区,于是瞧不起法瑞区和意瑞区的散漫不上进。总之,各区的瑞士人也比较少有“国家”概念,通常会觉得自己的家乡最好。

永久的中立国

山脉分隔的地理环境塑造了瑞士各区独特的文化和民族性格,同样也对瑞士政治和外交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

作为山地小国,且缺乏矿产资源,在工业革命以前,瑞士除了中部高原地区凭借占据商业贸易通道而有一定发展,其他地区曾经都是靠山吃山的贫苦地带,只能以畜牧业、农业、纺织业维持生计。

忧劳可以兴国,贫瘠的环境激发了瑞士山地居民艰苦奋斗的精神。

瑞士的文化中心——洛桑 摄影/视觉中国

瑞士首都伯尔尼 摄影/视觉中国

由于瑞士“老三州”人民曾经多次大败来自德国哈布斯堡王朝的领主军队,瑞士人的战斗力让欧洲其他国民印象深刻。于是,从14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瑞士人是欧洲雇佣兵的主要来源,向整个欧洲战场输出了上百万军人。贫穷的乡村青年以血肉之躯在外国的战场上“打工”谋生。很多州都跟各自的邻国签署了雇佣兵协议。

1618~1648年期间,欧洲爆发了著名的“三十年战争”,参战各国的很多兵士恰好都是瑞士提供的,各国都希望自己的“人肉军械库”保持和平稳定。于是,瑞士作为中立国的传统,就此开始。

“三十年战争”结束后,瑞士仍然在欧洲各种冲突中保持了中立。哪怕在二战期间,轴心国集团已经占领了瑞士周围所有国家,希特勒经过再三考虑,仍然放弃了占领瑞士。当然,这也与瑞士采取了武装中立、严阵以待的政策有关系。

中立政策,既是瑞士地处欧洲中心的独特地理位置带来的必然选择,也是瑞士各州分而不离、与几个邻国关系紧密的政局导致的结果。永久中立带来了超然世外的和平和安宁,让瑞士在几次大战中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中立而来的孤独也无法避免。

作为山地小国,自然资源和本国市场容量都十分有限,瑞士经济极端依赖对外贸易。欧洲国家又是瑞士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欧盟成立以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发紧密,永久中立国瑞士于是显得有点孤独了。要不要加入欧盟?成为瑞士国内的一大议题。

1992年瑞士政府第一次提出加入欧盟的议案,遭到全民公决的否决。经过折衷,2000年瑞士与欧盟签订的《双边协议》终于公决通过,降低了瑞士与欧盟国家之间的部分贸易壁垒。2008年,瑞士终于加入了申根区,瑞士签证也带上了申根标志。

但是,至今为止,瑞士都还不是欧盟成员。这个坚持着和而不同的民主共和国,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个国度。

猜你喜欢
瑞士欧洲文化
欧洲“芦笋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谁远谁近?
在欧洲邂逅温州人
瑞士镇迷阵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
一起游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