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体系

2019-11-30 04:07熊桂玉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6期
关键词:逻辑总书记习近平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逻辑框架、内在逻辑还存在进一步的研究空间,本文拟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范畴、逻辑层次、逻辑起点、逻辑主线、逻辑归宿这五个方面来进一步从学理层面梳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在逻辑

本文在梳理、归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范畴的基础上,对其逻辑层次、逻辑起点和归宿做出进一步的探讨。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范畴

历史方位论: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分为若干历史阶段的。新时代是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新阶段,与改革开放初期几十年有质的区别,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阶段。

奋斗目标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奋斗目标,这个崇高目标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和奋斗激情。

主题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党全国奋斗的主题,中国模式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生命力。

人民中心论: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努力践行和落实共同富裕原则。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论:经济建设是中心,是社会整体发展的基础。以经济建设为突破口,整体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治国理政好比一盘棋,四个全面是棋盘的一枚关键棋子,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五大发展理念论: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回应了时代的呼唤。绿色、开放、共享、创新、协调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深化。

管党治党强党论: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焕然一新,党员干部更加勤政廉政,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全新思路和价值支撑。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战略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典型示范,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际践行。一带一路继续弘扬古丝绸之路精神,实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友好发展。

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除了传统的经济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之外,新时代的安全领域涉及面更广,例如网络安全、信息技术安全等等。

强军兴军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越走向强大,面临的风险也越大,强国需要强军的军事国防保障,提出了军民融合等强军新思想。

祖国统一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台湾问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新思想。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层次

(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是其深层内核。

习近平总书记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喜欢读中华文化典籍,在知青时代更是有空闲时间就找书读,他熟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他的治国理政思想里浸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例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就体现了中华和合文化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本科专业是有机化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是法学博士,他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他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州、浙江、上海等地方主政期间,在实践中进一步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解决地方主政中的问题;他积极汲取外国文化中的有益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吸纳了西方的自由思想、法治精神、博爱理念、平等追求。

(二)睿智的哲学方法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底蕴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其哲学方法论主体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时也汲取了中国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也包括了西方哲学中的有益成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吸纳了西方哲学中的先进思想,例如自然权利思想、法哲学思想、心灵哲学思想等,“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不断推進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三)回应时代课题的新思想新理念。

十八大以来,国际国内面临很多难题和挑战。面对新时代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相应的新思想新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破解阻碍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全方位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经济发展模式迫切需要从粗放型转换为集约型,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因为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已经到了极限。转换经济发展模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才能在国际产业链中居于有利环节;社会治理领域,迫切需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协调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缩小贫富差距。激活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流动机制,老百姓依靠自己的奋斗能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在政治领域,人民对民主、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等美好价值的诉求日趋强烈,参与民主政治的诉求增强,需要进一步完善政治体制和政府行政体制;在生态领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日益强烈,日益意识到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休戚与共;在思想文化领域,思想分化严重,多种社会思潮并存,迫切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形成一元统领多元的思想文化格局,凝聚共识,为社会主义建设夯实精神根基;在党的建设方面,虽然党员干部队伍主流状态好,同时也面临着精神懈怠、理想信念不坚定、能力不强、贪污腐化等危险。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主线和归宿

本文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是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新时代人民的需要从生存性转变为发展性,需求层次、样式多样化,质量和品味都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涵盖需求和供给、环境和生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主要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这个主要矛盾而展开,形成了全方位的新理论新思想。

逻辑主线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1]邓小平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思想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了创新:第一,在三个自信的基础上,提出四个自信,坚定四个自信,第一次提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对我们的指导思想自信、对我们的精神价值追求自信;第二,对历史方位作了战略把握。正确分析历史方位是正确制订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分析了国内国际形势,制定了战略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首先要有明确的战略步骤和奋斗目标,否则容易错失机遇或者迷茫失向;第三,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把党的领导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范畴,党的领导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这个必须反复强调。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强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补齐短板,落实共同富裕原则,并实施了精准脱贫的政策;第四,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兼顾中国政党优势、市场优势、社会优势于一体,中国政党的优势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第一位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市场优势是中国政府放手市场灵活配置资源,不能任意干预经济,社会优势就是发展市场经济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为了人民;第五是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优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系统。全面深化改革,哪里有弊端,就从哪里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逻辑归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辩证统一。共产主义理论占据着道义和真理的制高点。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贫富两极分化、弱肉强食不可能维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富裕、社会和谐才能维持人类社会的持久发展。中國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在脚踏实地践行共产主义原则,朝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一步步迈进。实践证明,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困难重重,没有有效解决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不仅解决了效率问题,而且有效解决了公平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不仅一部人富起来了,而且有效解决几千万人脱贫。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基金项目:湖北民族大学校级教研项目(2017JY025)“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设计”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熊桂玉(1977- ),女,湖北浠水人,湖北民族大学,讲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逻辑总书记习近平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