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以学生个体发展为导向的智慧移动平台构建

2019-12-01 10:13陈园园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9年24期
关键词:校园智慧高职

文/陈园园

1 引言

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的高级形态,它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感知、商业智能、知识管理、社交网络等新兴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高职院校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个体发展为导向,既可以推动学校信息化事业的发展,更核心的价值是体现高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 高职院校智慧移动平台建设背景

2.1 高职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理念驱动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说明了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国内教育学者也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缺乏个性化人才的培养机制。而现实情况,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只有三年,三年期间既要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掌握大量的实践技能,这种高效率的个体成长需求与学生对专业和未来职业的认知之间存在矛盾。此外,从多数高职院校学生课余时间利用、图书借阅、上网行为、自修室使用等情况看,普遍存在学生主动探究意识不足,自我管控力不强,学习动机不明等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负面因素。虽然当前信息网络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但是这些爆炸式的、未经筛选的数据依然会带来信息不对称,学生无法充分获取课堂以外有利于个体成长的信息资源。这就需要更多泛在的外部力量对学生在认知以及行为上进行指引,贯穿始终地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引导。

2.2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内涵从“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

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高校信息系统建设的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也促进了高校管理体制的变革,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心逐步由“重管理”向“重服务”发展。通常意义上来说,学生是高校核心信息系统中被管理的客体,而随着技术瓶颈的突破,以及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成为相关信息系统的主体,以推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价值,这样的系统平台才是有活力、可持续的。以学校的角度来看,则是关注用户的原生需求,从为其服务的各个维度来分析其所需要的数据基础,优化流程,重构数据结构。“智慧”服务不是PC端一站式服务平台的轻量、微缩版,其主要特征是简约化流程、智能化推送、个性化订阅。手机移动平台具有可便携、易操作、多媒体等特有属性,是实现“智慧”服务的最好载体。

3 以学生个体发展为导向的智慧移动平台建设思路

智慧移动平台的构建需要以大数据为支撑,充分研究学生最关心、成长成才过程中最应该被关注的点,建立应用,如统一支付、知识社区、心理健康等。通过对学业评价、学习过程、生活行为习惯、社会活动、心理特征等数据多维度的采集、分析,构建一个立体、鲜活的学生“镜像”,根据每个学生的特质,在其不同的成长周期,定制个性化的成长配方,通过订阅和推送两种方式,使学生获取自我发展所需的知识和建议。而学校应始终着力于构建和完善数据分析模型、知识库的维护,以及优化用户体验。

4 智慧移动平台功能分析

高职院校校园移动平台的用户主要是教师和学生。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功能诉求有较大的区别,而且学生对于移动终端的使用频率和应用场景远远超过PC端,文章仅就学生端的智慧移动平台的功能进行分析设计。

4.1 公共服务

将零散在校园内的各类常用服务汇聚到统一的服务页面,包括新闻通知,校园地图,学校黄页,问卷调查,以及各类生活服务(失物招领、跳蚤市场、美食地图等)。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手机虚拟校园卡应用,包括电子通行证、手机考勤、手机借书等。可以解决学生带卡、补卡不方便,校园门禁、考勤系统使用率低的情况,也能给教师课堂考勤带来便利,节约上课时间。

4.2 知识社区(知识、社交服务)

网络知识社区是指:由于部分人对某一主题的共同兴趣以及知识获取、交流的需求而聚集,并通过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创造和共享相关知识的活动而结成密切互动关系的群体。高职学生擅于接受新鲜事物,又有着很强的社交需求,建立一个以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为中心,知识、社交型的网上社区很有意义,同时也能有效提高移动应用的关注度和使用率。网络知识社区的内容可以是专业领域相关的知识,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问答、评论等多种形式开展,由学生社团负责模块的日常组织维护。

4.3 心理健康服务

近年来,心理健康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也是学校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最新一届的高校中国用户体验设计大赛中有一款叫做“HEARTH”的获奖作品,提出了从记录个人情绪的认知日记,到心理医生干预的解决方案,体现了大学生对自我心理健康需要的美好诉求。校园移动应用建立相关模块,理想的状态是让学生在有情绪输出需要的情况下,以自媒体的形式,匿名或实名记录个人的情绪,学校在确保个人隐私的基础上,采集分析相关数据,形成个人的心理趋势报告,必要的时候可以由心理医生介入疏导。

4.4 个人成长中心

个人成长中心是智慧移动平台的核心模块,数据采集方式可以是智慧校园包含移动平台在内的各类应用系统、网络接入、物联感知数据等,以大数据分析平台为支撑,建立一个多维度、立体的学生个体“镜像”。从学习、行为、文体活动、消费、社交、心理等维度采集综合数据,建立分析模型,形成趋于正面引导的个人综合评价,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时刻关注自己全周期的成长过程,依据系统提出的成长建议,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状态,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有利于个人综合素质的养成。

4.5 办事大厅(流程中心)

基于PC版的网上办事大厅功能精简提炼,梳理学生最常用的办事事项,开放移动端申办流程,如请假申请、手机报修、证件补办、场地申请等。事项办理后信息应实时推送到相关联的信息系统,如学生请假信息要推送到教务考勤、学生公寓系统等。同时应建立所有事项的办事指南、办事跟踪功能,以便于学生利用手机快速查找办事流程,查看办理进度,做好一站式的服务。

4.6 缴费大厅(支付中心)

基于现有的校园一卡通系统扩展手机虚拟校园卡功能,整合学生各类校园消费场景,建立支持包括一卡通、支付宝、微信等主流支付手段的统一支付平台。缴费大厅包含校园内各类收费项目的缴纳、充值,包括一卡通充值、食堂消费、超市消费、缴学费、水电费充值等。校园内发生的资金处理均通过统一的校园卡平台中转,让学生对个人消费一目了然,也保障了学生的资金安全。后期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向学生推出个人年度账单,提高学生个人财务管理意识。

4.7 信息查询(数据服务)

各个学校智慧校园经过多年建设,已逐步打通了主要业务系统,建立了用于系统间数据交换的统一数据中心,并利用长期的数据沉淀,构建了数据统计、分析平台。信息查询模块是大数据分析平台的移动化应用,为学生提供如课表查询、图书借阅查询、成绩查询等个人数据服务和学校综合校情的信息服务。

5 智慧移动平台架构

以学生个体发展为导向的智慧移动平台是智慧校园与学生之间的主要服务载体和交互窗口,其整体架构是以智慧校园的网络、硬件设施为基础,以四大平台为支撑,通过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门户展现各类服务和应用。同时应建设配套的信息标准和制度,建立完整的网络安全和系统运维体系。

5.1 基础环境层

包含智慧校园基础硬件设施、有线、无线网络环境和各类传感器构成的智能感知设备,以及软硬件设施的运维监控,是智慧移动平台高效稳定运行的基础保障。

5.2 支撑平台层

建立以虚拟化、云计算为核心的支撑平台,包含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数据中心平台、统一支付平台、流程构建平台,是支撑整个智慧移动平台事务流转、数据挖掘分析、身份权限管理、交易支付的控制中心。

5.3 服务展现层

办事大厅、知识社区、个人成长中心等围绕学生成长全周期的各类服务和应用通过APP原生开发结合H5标准页面的混合开发模式,发布到移动APP以及微信企业号、小程序,让学生随时随地获取资源。

6 结语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必须找好、找准切入点,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最有价值的地方。以服务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个体发展为导向来建设智慧移动平台有很重要的社会意义。学生作为平台使用的主体,一定要参与到平台建设的全过程中来,并在平台后续运行、完善的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

猜你喜欢
校园智慧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智慧派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