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泡沫”的诞生

2019-12-01 11:56
投资与理财 2019年8期
关键词:大牛市股灾牛市

2015年中国经济处在衰退后期,严重通缩,全年GDP增速6.9%,首度“破7”,相較于2014年再度大幅下滑0.4个百分点。PPI延续了连续34个月的负增长,年底增速下滑至将近-6%;CPI持续低位运行,全年最高不超过2%。通缩环境刺激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全年5次降准5次降息,但大量的资金没有流入实体经济,反而流向资本市场,造成资本市场泡沫。

股票:大牛市+股灾。A股在这一年经历“过山车”式变化,年初3000点,最高站上了5178点,年底回到了3500点。从年初至最高点,上证综指和创业板涨幅分别为60%、165%;经过了6月和8月两次股灾之后,上证综指全年涨幅6%,创业板涨幅85%,全年有25%的个股翻倍;股票型基金全年平均收益45%,中位数43%。小盘成长股在2015年的表现远超大盘蓝筹股,小盘指数全年上涨61%,成长指数上涨75%。

债券:大牛市。经济继续衰退,叠加货币政策强烈宽松,债券市场延续2014年开始的牛市行情,6月之后的股灾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失去了股市配资这种“无风险资产”,不得不将配置集中于债券类资产,增加了债券的需求。

房地产:一线城市牛市。2015年百城样本住宅平均价格上涨了4%,一线城市房价上涨17%,是主要拉动力,北上深房价涨幅分别为9%、15%、39%;二、三线房价涨幅分别为1%、-1%,变化较小。2015年,房地产政策继续宽松,“330”新政继续降低首付比例, 8月降低公积金贷款二套房首付比例,“930”新政下调首套房商贷首付比例。房地产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双宽松,促成了2015年的一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

商品:大熊市。商品市场在经历2014年的熊市之后,2015年1-4月维持震荡,原油有15%的反弹。5月之后经济数据继续恶化,商品市场重拾下跌之势,南华商品指数全年下跌 15%,原油全年下跌35%,农产品相对稳健,仅下跌5%。经济衰退、供应过剩是商品市场持续下跌的主因,也倒逼了2015年底供给侧改革的出台,商品市场随之触底。

外汇市场:美元、日元升值,欧元贬值,英镑保持稳定。2015年美元相对人民币升值6%,美元指数上涨9%,日元兑人民币小幅升值5%,欧元相对人民币贬值5%,英镑汇率基本不变。

货币基金:收益率大幅下降。2015年货币基金的平均收益约3.7%,相比2014年下降1个百分点。货币政策的强烈宽松使货币基金收益率延续上一年的下行。

银行理财:收益率小幅下降。2015年全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6%。

信托:收益率基本持平。2014年信托的平均收益率为8.7%,相比2014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全年信托产品违约46例。

数字货币:牛市。比特币价格全年上涨34%。2015年比特币价格的上涨主要发生在10月份之后,是比特币大牛市的起点。

猜你喜欢
大牛市股灾牛市
30年3次“大牛市”的背后
牛市或延续至全年,甲鱼接下来还会再涨一轮吗?
利剑能否终止美股十年牛市
股灾爆发近一周年 人均亏损46.65万元
股灾带给我们的六点启示
牛年离“大牛市”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