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干预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12-02 11:29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9期
关键词:疼痛感护理人员骨折

刘 雁

(沈阳市中医院 , 辽宁 沈阳 110004 )

骨科患者常通过手术治疗,麻醉药效少的时候,因患者组织受损,修复过程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或出现肢体肿胀性疼痛,部分患者对疼痛敏感性较强,在术后康复锻炼中的配合度较低,术后康复效果较差,且疼痛将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1]。常规护理一般应用镇痛剂为患者镇痛,能够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但大部分镇痛剂存在成瘾可能,不宜大量使用。为进一步改善骨科患者的术后疼痛,应当为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通过恰当的护理手段改善患者疼痛感[2]。本文重点讨论疼痛护理用于缓解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将2016年6月-2018年6月间前来我院就医的116例骨科手术患者纳入研究中,随机将患者分入观察组、对照组各有58例。观察组有32例男,26例女,年龄19-71岁,平均(48.21±6.39)岁;骨折分型:13例上肢骨折,45例下肢骨折。对照组有30例男,28例女,年龄18-75岁,平均(49.62±7.31)岁;骨折分型:14例上肢骨折,44例下肢骨折。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患者自愿参加研究;为创伤性骨折。排除标准:伴有内脏、颅脑、消化系统损伤者;排查精神障碍难以沟通者;排除哺乳、妊娠女性。研究已取得伦理委员会审核。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若患者疼痛难忍,护理人员依照医嘱为患者使用镇痛剂止痛。观察组则采用疼痛护理,主要包括:(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将骨折手术原理、治疗方案、并发症、护理方法等内容告知患者,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及注意要点,并指导患者进行疼痛自评,为患者讲解术后疼痛基础知识,并在查房过程中询问患者疼痛情况,关注患者疼痛变化,教授患者准确表达疼痛位置、程度等,并引导患者正确咳嗽、活动,加强患者的功能锻炼教育。(2)环境及体位护理。营造有利于患者恢复的环境,可在病房区摆放绿植,改善空气,并检查病房环境卫生情况,确保整洁、舒适。护理人员应当指导患者正确的体位,使患者保持舒适感,降低因体位不当引发的疼痛,可在伤椎部位放置枕垫,并指导患者放松肌肉,伸展髋部,外展肩部。同时,护理人员应定期为患者翻身,2h/次,翻身过程中,应当防止扭动脊柱,避免疼痛加深。(3)心理护理。患者中多为意外伤害引发骨折,患者内心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紧张、烦躁感,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并依据患者个性、社会背景等开展针对性护理,安抚患者的情绪,并尽力解答患者的疑惑,开导过程中,注意态度亲和。(4)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通过简单的放松方法缓解疼痛,如调节呼吸、自我暗示、音乐舒缓等,或通过转移自我注意力到喜爱的事物中,以此降低疼痛感,若患者疼痛较为剧烈,可适当予以镇痛剂,并将镇痛剂使用原理告知患者,防止患者担心药物对病情恢复、身体影响。(5)运动干预。适当运动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手术后,患者因软组织水肿、出血等情况,患部往往呈现肿胀状态,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可能导致患者胀痛,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施以运动干预,由轻到重地开展运动康复,能够帮助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有利于预后康复。

3 观察指标:记录2组术后各时期疼痛VAS评分;统计2组镇痛剂使用情况及满意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值范围处于0-10分,患者痛感与分值成正比;满意度统计应用问卷开展,总分100分,患者评分85分为满意,<85分为不满意,由满意例数统计满意度[3]。

5 结果

5.1 2组术后各时期疼痛VAS评分对比:术后2小时、24小时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更低,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72小时,2组疼痛评分相近,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后各时期疼痛VAS评分对比

5.2 2组镇痛剂使用情况及满意度对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镇痛剂的例数更少(12.07%<32.76%),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优(98.28%>75.86%),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镇痛剂使用情况及满意度对比(n,%,n=58)

讨 论

疼痛是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常见症状,受到剧烈疼痛刺激,患者可能出现代谢紊乱、血压上升、免疫力下降等,不利于术后康复,且部分患者因疼痛对术后锻炼产生抗拒,不利于病情的早日康复[4]。同时,主观因素也是影响疼痛的重要因素,患者心理环境、疼痛阀值等差异均会影响术后疼痛程度,为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可对影响患者主观因素改善患者疼痛感,降低疼痛对患者的影响[5]。

疼痛护理干预为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正确看待病情、疼痛,树立战胜疼痛的决心,并对环境、体位进行护理,使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体位中放松身心,在护理开展过程中,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并适时地给予心理疏导,稳定患者心理状态,并传授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减轻患者对疼痛的关注,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降低肿胀痛,且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综合各种手段开展疼痛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使患者更快康复[6]。研究发现,观察组术后2小时、24小时疼痛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术后72小时,2组疼痛评分相近,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镇痛剂的例数更少(12.07%<32.76%),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优(98.28%>75.86%),P<0.05。

综上,采用疼痛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症状,且使用镇痛剂较少,有助于降低患者医疗支出,患者对护理工作更为满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疼痛感护理人员骨折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