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12-02 09:50文镜响谭达安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椎弓经皮螺钉

文镜响 谭达安

(怀集县人民医院 , 广东 怀集 526400 )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大多是由外力使胸腰椎骨质连续性破坏而引起[1]。胸腰椎骨折的最大特点为脊柱的不稳定性,随着人口老龄化、周边环境及社会快速的发展,胸腰椎骨折患者逐年增多。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开放式手术治疗,术中为了满足手术视野常对椎旁肌肉进行广泛的分离,引起血管神经的损伤,术中大量出血、术后组织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渐增多[2]。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一种新兴的手术方式,在脊柱骨折的三柱力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可提供即刻、坚强的三柱力[3]。然而目前临床关于2种手术方式的对比的报道不多,现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4例临床资料,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4例,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47.32±2.15)岁,受伤脊柱节段:T1110例,T128例,L111例,L26例,L34例,L43例,原因:摔伤16例,交通事故15例,坠落伤例11。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8.42±3.24)岁,受伤脊柱节段:T119例,T127例,L112例,L26例,L34例,L44例,原因:摔伤14例,交通事故16例,坠落伤例12。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胸腰椎骨折。(2)T10以下单节椎体骨折且无神经受压表现。(3)椎体后柱无损伤。排除标准:(1)T10以上椎体骨折。(2)多个椎体骨折。(3)椎体后柱损伤。(4)脊髓损伤伴有神经症状临床体征。(5)伴有其他严重疾病等有明显手术禁忌证。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对照组运用传统开放式手术,具体操作如下:以骨折的椎体为中心,正中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两侧棘突旁的肌肉,暴露骨折的椎体和其上下椎体的关节突、椎板,放置椎弓根螺钉及连接棒,进行复位直至满意为止。冲洗伤口放置负压引流球后逐层缝合。观察组运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体操作如下:投射下运用金属标准方格网标记骨折椎体的体表投影,将定位针在透视下置入骨折椎体的上下椎体的双侧椎弓根,更换导针并将导针插入椎体前中柱,然后以导针为中心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用扩张器逐层扩张椎旁肌肉,放置工作通道。沿导针丝置入经皮椎弓根螺钉,将固定棒通过瞄准器穿过皮肤,沿固定棒用撑开工具纵向撑开复位,满意后拧紧固定螺帽,另外一侧用同样方法。透视下复位满意后冲洗并缝合。

3 观察指标: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24小时、48小时、3天、7天VAS疼痛评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5 结果

5.1 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5.2 2组患者术前、术后24小时、48小时、3天、7天VAS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3天、7天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前、术后24小时、48小时、3天、7天VAS评分比较

5.3 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90%,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4.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讨 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最早在1982年由Magerl[4]应用在脊柱外伤患者的治疗中。随后Foley对该术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推动了其发展[5]。随着脊柱外科的兴起,该术式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在提倡精准医疗及微创医学的大背景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以往对于胸腰椎外伤的主要治疗方法为传统的开放式手术,不仅切口大、出血量多,而且术后并发症多,因其临床效果也不尽如人意[6]。相关研究[7]显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临床疗效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开放式手术,而且该术式的安全性较高。Bieonneau[8]等通过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在对患者进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患者的多裂横纹肌面积显著减少,而经开放手术治疗的患者多裂横纹肌面积却显著增加,且患者躯干肌肉力量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本研究也对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透视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降低手术创伤的同时明显缩短了手术及住院时间。

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一直是临床医生的首要任务。疼痛为术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可使患者的心理、生理产生变化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比较2组患者的术前、术后的VAS评分,发现2组患者的术前的VAS的疼痛评分无差异,观察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3天、7天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与孙进[9]等的研究相一致。说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的炎症反应较轻。其原因在于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避免大范围的损伤椎旁肌肉,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将患者的创伤降到了最低。本研究也对患者术后的并发症进行了观察。其中观察组出现伤口感染1例,肌肉僵硬3例,腰痛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1.9%。对照组出现伤口感染7例,肌肉僵硬8例,腰痛8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4.76%,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安全性更高。本研究观察组术后也出现了1例腰痛患者,我们推测原因可能是损伤了周围神经导致椎旁肌肉萎缩。因此在进行手术时要仔细观察病灶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力求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综上所述,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更快的缓解疼痛,有效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猜你喜欢
椎弓经皮螺钉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