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骨折髓内针固定与钢板内固定疗效对比

2019-12-02 09:50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优良率髓内几率

王 森

(辽阳市中心医院骨外科 , 辽宁 辽阳 111000 )

胫骨是人体承重的重要骨骼,胫骨骨折临床发病率较高,其发生几率约占全身各处骨折类型的12%[1-2]。胫骨骨折若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则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种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临床对胫骨骨折的治疗主要以手术疗法为主。临床术式较多,如外固定架固定、加压钢板内固定、髓内针治疗等等,其中髓内针与钢板内固定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方式,为探析上述2种手术疗法对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将在本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中随机选择72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胫骨骨折髓内针固定与钢板内固定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在本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中随机选择72例进行比较分析,采用信封法进行分组,观察组采取髓内针固定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各36例。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胫骨骨折诊断标准。(2)无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③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不符合手术指征。(2)因疾病所引发的骨折。(3)精神异常,无法进行正常沟通。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为(54.5±6.8)岁。致伤原因:14例为交通事故、11例为高处坠落、11例为重物砸伤。受伤部位:20例为左侧、16例为右侧。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为(54.4±6.7)岁。致伤原因:16例为交通事故、12例为高处坠落、8例为重物砸伤。受伤部位:21例为左侧、15例为右侧。对组间资料进行比较,提示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对比性良好。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故具有可行性。

2 方法:观察组:实施髓内针固定治疗,患者均采取仰卧体位,均实施硬膜外麻醉,在患者臀部垫软枕,麻醉起效后在膝关节正中前方做手术切口,使用圆头的导针经梨状窝置入,经过骨折部位达到踝上方,后为患者进行扩髓操作。置入直头导针,并沿着导针置入髓内针。对闭合骨折患者则要在C臂机辅助下,为患者进行骨折复位,再使用髓内针置入。若患者是开放性骨折则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创伤部位冲洗,之后将坏死组织清除干净后进行髓内针置入。对照组:患者麻醉方法以及手术体位同观察组相同,在术前要依据相关检查结果预估钢板放置位置,在骨折前外侧做弧形手术切口,暴露骨折端,尽量减少骨膜剥离,清除骨折部位血块,对骨折部位进行良好复位后安放钢板,钻孔,拧入螺钉,确认无误后则可关闭手术切口,术后2组均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3 观察指标:(1)治疗优良率[3]。患者骨折愈合良好,关节活动正常,无疼痛,旋转<5°,未出现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则为优。患者骨折愈合,关节活动超过75%,对抗力量稍微受限,偶有疼痛,旋转10°以内则为良。未达到上述标准为差。优+良=总优良率。(2)手术时间。(3)术中出血量。(4)住院时间。(5)术后负重时间。(6)并发症发生几率。

5 结果

5.1 2组治疗优良率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经治疗后显示总优良率为97.2%,明显提高(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优良率的比较(n,%)

5.2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负重时间均有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P<0.05),见表2。

表2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负重时间的比较

5.3 2组并发症发生几率的比较:对比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提示观察组共有3例出现并发症,发生几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详细对比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发生几率的比较(n,%)

讨 论

胫骨骨折是一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类型,其多因高能力暴力所致,如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等。胫骨骨折发生后往往会导致滋养动脉损伤,影响骨折端血液正常循环,若未能为胫骨骨折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可能诱发感染、骨愈合不佳等情况,而且也会为患者日后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对其造成极大痛苦[4-6]。临床对胫骨骨折的治疗主要以手术疗法为主,外固定架、加压钢板内固定、髓内针内固定等等,胫骨骨折后极易出现感染、内固定物脱落、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固定方法对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几率等均具有积极意义。在众多手术方法中加压钢板内固定是临床应用较广的一种,其固定效果良好,且操作较为简便,手术中需要使用的设备及器械相对较少,患者术后护理也较为简便[7-8]。但需要注意的是该种治疗方法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骨折部位骨膜剥离广泛且会破坏局部软组织,手术过程中出血量相对较大,对患者患肢功能的影响较大,同时该种手术疗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筋膜室压力,引发感染以及皮肤坏死等情况。另外该种疗法也可能导致钢板下骨质疏松、致使骨折不愈合、再骨折等不良后果的出现,为患者带来额外痛苦,影响患者预后康复质量[9-11]。

髓内针固定是一种近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的手术方法,因髓内针本身较为结实牢固,因此术后几乎不需要进行外固定,且手术治疗后患者也可进行早期活动锻炼,促进骨折的愈合。髓内针固定的手术切口较小,骨膜剥离范围相对较小,因此该种手术疗法不会对骨折断端的血运产生明显影响[12-13]。另外髓内针较长且具有不同形状,将其嵌入髓腔有助于达到良好的内固定效果,避免旋转、侧移等情况的发生,临床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发生几率较低。但需要注意的是该种治疗方法的操作相对复杂,且需要一定设备,因此在基层的应用推广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14]。曾有相关研究发现对胫骨骨折患者采用髓内针固定治疗所得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远远高于钢板内固定疗法所得效果。其研究发现与钢板内固定相比较,髓内针固定治疗胫骨骨折也具有较多优势,如髓内针固定是一种中心型固定,更符合力学原则。而且该种固定模式与钢板固定相比,其对骨外膜血运的破坏更小,更利于患者康复[15]。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也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本次研究结果也提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7.2%,与B组的83.3%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等,结果也提示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并发症发生几率也提示观察组更低。研究证明髓内针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要优于钢板内固定。另外从本次研究中发现虽然髓内针固定对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理想,但并不是所有胫骨骨折患者均适用。例如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皮质薄、髓腔大等患者不适用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对于严重污染的开放性骨折也不宜使用髓内针固定。

综上所述,与钢板内固定相比较,对胫骨骨折患者使用髓内针固定治疗所得效果更为理想,患者治疗后优良率更高,手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负重时间等均更短,并发症发生几率更低,更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故值得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优良率髓内几率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啁啾激光场对电离及解离的影响
Finding the Extraterrestrial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晒后修复SOS
晒后修复S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