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在PFNA术中的应用

2019-12-02 09:50龙艳莲刘春莲简晨柱林玉志陈桂谊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麻醉师股骨手术室

柯 茜 龙艳莲 刘春莲 简晨柱 林玉志 陈桂谊

(广东吴川市人民医院 , 广东 吴川 524500 )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发生于髋关节囊以外至小转子下方区域内的骨折[1],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约占全身骨折的1.4%,临床首选PFNA微创手术治疗[2]。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指在不影响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加速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再次住院率,降低医疗成本的多学科合作模式[3]。手术室FTS护理主要是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进行干预,是实现FTS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4]。我院手术室对行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运用快速康复外科(FTS)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择期在我院骨科行PFNA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除外有手术禁忌证、严重营养不良、严重肝肾心功能不全等重要脏器疾患者。入选50例,全部患者签署有关知情权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会审核批准。50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男9例,女16例;年龄61-75岁,平均( 65.9±8.2)岁;文化程度:小学4例,初中10例,高中5例,大专及以上6例;致伤原因:跌伤20 例,道路交通伤 5 例;骨折按 Evans 分型: Ⅱ型2例,Ⅲ型18例,Ⅳ型5例;合并高血压12例、冠 心 病6例,糖尿病12 例。对照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60-77岁,平均(66.4±9.8 )岁;文化程度:小学4例,初中11例,高中6例,大专及以上4例;致伤原因:跌伤21例,道路交通伤4例;骨折按 Evans 分型: Ⅱ型3例,Ⅲ型18例,Ⅳ型 4例;合并高血压10例、冠心病7例,糖尿病12 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骨折类型与基础疾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PFNA手术属骨科微创手术,创伤小,术中输液控制在1.5 L之内;术中严格执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并限制参观手术人员的人数;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给C 臂机套上无菌套后,拍摄手术部位的正位片和侧位片,防止反复调整污染手术野。2组患者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手术体位均相同,均由同一组外科医师和麻醉科医师协同开展手术治疗。

2.1 对照组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不规定担任该手术的巡回护士进行访视,访视时告知手术常规知识,按常规术前夜间22:00之后禁食禁水,术日不固定骨科专科护士担任洗手与巡回工作。

2.2 观察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室以FST理念为指导的护理措施。(1)术前FST护理主要措施:重视术前访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手术治疗作为强烈的应激源及缺乏疾病相关知识,致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负面心理,严重者会影响手术的如期进行。因此,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时要详细查阅病历,制定个体化的术前宣教。于术前1天由配合该手术的专科护士进行访视。①采用宣传册、手术视频配合讲解的形式,让患者充分了解手术室环境、手术流程及术后康复的相关知识[5]。②告知术前禁食禁水等营养支持的重要性,根据该手术在手术室的安排次序,与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及病房主管护士做好沟通,为患者制定最佳的禁食禁水时间(术前6小时禁食与术前2小时禁水),预防患者术前发生低血糖。此外,还尽可能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多方面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2)术中FST护理主要措施:①手术室环境的干预。术晨提前30分钟将手术间温度调至22-24℃,湿度50%-60%,在麻醉操作及皮肤消毒时再将室温调高至26℃。②术程心理干预。患者进入手术间至麻醉开始前是心理护理的黄金时间[6],随时做好心理安抚。由访视的巡回护士在手术室等候区热情迎接手术患者,主动与患者打招呼并询问术前禁食禁水情况,陪伴患者进入手术间,进行静脉穿刺、麻醉、导尿等各项操作前要告知患者,取得患者配合。术中,麻醉师与巡回护士适时使用正性暗示语言,缓解患者紧张心理,避免患者因紧张而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③防范血栓、低体温的干预。为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在手术开始前给患者双下肢穿上弹力袜。利用液体加温柜将静脉输液液体、切口冲洗液加温至37℃左右。手术全程使用充气式保温毯对患者进行保温,各项操作尽可能减少皮肤暴露,防止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④手术体位干预。PFNA手术属骨科微创手术,手术切口小,在C 臂机辅助下完成,但对手术摆放体位要求较高,需要使用骨科牵引床。因此体位摆放时,需手术医生、麻醉师和巡回护士一起协作共同完成,注意患者全身皮肤、骨突处及会阴部位的保护,在骶尾、肌肉脂肪薄弱处贴上防压贴,并垫上软垫[7]。(3)术后FST护理主要措施:术毕继续做好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及保温措施,护理人员轻声安抚患者,防止坠床等发生。待病情稳定后,巡回护士护送患者回病房,与主管护士进行无缝隙交接班,做好术后疼痛的早干预,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镇痛泵,保证镇痛效果[8]。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观察及对比2组的手术、术后下床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寒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与手术室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主刀医师、麻醉师、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包含护理态度、护理知识、沟通技能、技术操作与责任感这5项内容,每项20分,总分为100分,分数在 90分以上代表满意。

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选用卡方(x2)检验、校正卡方(x2)检验、秩和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2组手术、术后下床、术后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对比:观察组的手术、术后下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的短,住院费用亦少于对照组(均P<0.01),见表1。

表1 2组手术、术后下床、术后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的比较

5.2 2组术中寒颤、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比:观察组术中寒颤的发生率较对照组的低(P<0.01),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的低,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2组术中寒颤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对比(n,%,n=25)

5.3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主刀医师、麻醉师、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1),详见表3。

表3 2组主刀医师、麻醉师、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比(n,%,n=25)

讨 论

手术室传统的护理模式是单纯的配合手术医生、麻醉师完成手术,缺乏参与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使患者对手术室充满神秘感和恐惧感,不利于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而FTS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加速患者康复为目标的新型护理模式[9]。FTS理念亦改变了护理人员的思维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被动工作状况,增强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服务意识[10]。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于中老年人,其基础疾病多,手术耐受性差,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难点[11]。手术室以FST理念为指导的护理措施,注重术前访视患者与心理护理,通过干预使患者心理应激反应降到最低,提高手术耐受力。运用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止术中低体温发生,防止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压疮形成等术中并发症,手术专科护士默契配合,亦缩短了手术时间。表1、2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术后下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的短,住院费用亦少于对照组(均P<0.01);术中寒颤的发生率较对照组的低(P<0.01)。说明观察组围术期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相互作用,发挥协同性治疗作用,有效减少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表3结果也显示主刀医师、麻醉师、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1)。说明观察组在手术室FTS护理执行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有效充分沟通,及时、多方面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需求和疾病相关知识;在手术室与麻醉师及主刀医师的密切配合,搭建了积极有效的医患沟通桥梁,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与认可,故赢得了较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行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FTS护理干预,不仅减轻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12],还明显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猜你喜欢
麻醉师股骨手术室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麻醉师麻醉前访视是为了获得这些信息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麻醉医师职业暴露预防中环节管理的应用分析
想得美
手术室药品管理中与麻醉师相关的问题及解决方法